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民工子弟学校命运黯然 “游击”生活苦难多(3)

http://gongyi.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14:34  公益时报

  由于学生太少,同来上海的另外二人回安徽,代名利一个人承担起全部的教学任务,“每天像个私塾先生一样。”

  但他的努力赢得了家长们的肯定,第二学期招生达到了近80人,于是多租了几间民房,多聘了几位老师教学。

  当时,淝河乡教委力所能及的就是补贴一些教材,办学不赚钱,代名利常常要找家里人补贴亏损。每学期招生人数的成倍增长,又让代从中看到了办学的希望。

  2002年,罗店镇政府整顿私人农民工子弟学校,一年就关掉了5所较差的学校,经受了考验的皖怀学校到2003年,学校生源已经开始稳定在400人的规模,2007年更招生接近千人。

  对于私人办农民工子弟学校而言,学生的增加也就意味着赢利能力的增强,代名利开始过上“红火”的日子。

  私人办学

  不敢投资且如履薄冰

  “但是办学十多年,心里却没有一天是踏实的。”代名利租用的是当地农村的简陋校舍,合同一年一签,能够在这里发展下来,得拜没有拆迁所赐。

  在2004年,皖怀学校校舍也一度有过拆迁的动议,但是在代名利等人惴惴不安一阵之后,学校最终没有拆迁。

  而一度拥有1500多名学生规模的私人办金星小学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这所学校因为校舍被拆迁,从此销声匿迹了。

  虽然中途再招集了300多名学生,金星小学还是没能再恢复过来。

  “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代名利表示,直到2005年镇政府为学校赠送了篮球架,领导也多次给学校好评,学校才敢投钱改善硬件。

  “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代名利说,这是他十多年来一直的希望。

  “夹心层”学校何去何从?

  在罗店镇乃至全国,学校的状况大至这样形成分布:公立学校在上,民办学校属末端,而夹在中间的则是由私人投资的“简易学校”,也就是被地方教育机构称为“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众多这种学校的主办人戏称自己为“漂”在城市中间,因而被称为“夹心层”

  四处求学

  农民工子弟游击生活

  10月13日是星期一,下午4点,在罗店镇正太不锈钢制品厂工作的王宜高骑着电动车准时出现在皖怀学校门口,校门已经聚集了不少家长,都是来接孩子放学的。

  王宜高的女儿在这里上六年级,儿子也已经读到了四年级。王的妻子也在罗店上班,在一家制造厂当焊工。

  夫妻俩一个月收入不到3000元,但供两个孩子上学一年的学费要2400,加上其他花消,两个孩子一年需要支出一万多元。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公益时报发表的文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