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希望工程遗案 徐永光九年后直面公众

http://gongyi.sina.com.cn  2011年09月09日09:23  南方周末
希望工程遗案徐永光九年后直面公众

徐永光在希望工程的照片墙前。 (南方周末摄影记者 麦圈/图)

  九年前,记者方进玉调查指证,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挪用希望工程善款超过一亿违规投资并巨额亏损,但报道始终未能发出。国家审计署随后对青基会进行审计,审计报告也仍未公开。

  九年后,当事双方记者方进玉与青基会时任秘书长徐永光愿意面对公众辨析那段遗案。他们希望能找回为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公开透明立范的机会。

  九年来,一层阴影始终笼罩着徐永光和他一手创办起来的机构中国青基会。当人们结识这位魅力十足、笑容迷人的“希望工程”缔造者,回到家中搜索他的名字的时候,出来的却是很多负面消息。在谷歌,“徐永光”词条关联的是“慈善”和“贪污”。

  这两个词也勾勒了这位中国公益领域领袖最富争议的两面。一方面,圈内人士对他极为推崇,在他们看来,62岁的徐永光像神奇的占星师为同行们标出前方的晴雨和礁石。但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却也会心存疑虑,儒雅笑容的背后躲藏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徐永光坚称自己是清白的,近年来他一直希望面对媒体,一心期待拨去这层阴影。

  九年来,他的对手同样在等待一个机会,他是南方周末曾经的驻京记者方进玉。2002年3月,方进玉采写报道《违规投资玷污希望工程,青基会负责人难辞其咎》,文章矛头直指徐永光,但九年过去了,这篇报道始终未能出现在报纸上。

  此后,方进玉逐渐退出江湖,但他对徐永光的“追击”一刻都没有停止,网络上对徐永光的举报材料大部分是方进玉搜集的,九年来,他一心要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对于是否“挪用善款违规投资”,双方各持一辞。方进玉锐气不减,徐永光坦然前行,留下谜团种种。

  2011年8月25日,在媒体人士的撮合之下,这桩九年前的尘封公案,终因涉事方徐双方的积极回应,有望重见天日。尽管所涉事项溯及多年之前,但这仍然是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第一次以如此直接和坦诚的方式面对其质疑者。

  这是一次了结九年前那段公案,对社会公众对于希望工程曾经的质疑做出彻底解释的机会;对于方徐二人来说,他们也为此等待了太久。记者方进玉自称九年来一直用“20%的精力”盯着徐永光,他始终在完善丰富自己早已开始的调查。

  而徐永光甚至为会谈精心准备了书面稿,预想中的发言的开头是这样的:老方一直觉得我是个坏人,他曾经说:“今后我出事,不管是车祸还是遭人抢劫,请大家记住,十有八九就是徐永光干的”。如果万一你发生什么不测,我保证一定不会是我干的。

  就在会谈前一天,居中组织对话的媒体人士宣布:“明天的方徐会被取消”。

  同九年前的遗憾一样,又一次或将为中国慈善事业透明化树立标杆的契机,依然被意外因素掐断。

  “揪出另一个徐永光”

  2001年底,一个电话打进方进玉的手机,电话那头的声音告诉方进玉,他要举报希望工程违规投资,“挪用的钱超过一个亿!”方进玉沉默了数秒才说出话来——“你确认你不是开玩笑?”

  即使放在今天,这样的一条线索也很可能意味着一条爆炸新闻,更何况是在9年前。希望工程正是声名鼎盛的时候,经过十年蓬勃发展,整个中国大陆从城市到乡村,从电视屏幕到马路边上的海报,都可以看到那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一个不断升腾同时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中国,“孩子”、“教育”、“贫困”,这三个概念激起了无数人心底的波澜,很多地方提出的宣传口号说:“把每一分钱用到孩子身上”。

  那正是希望工程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年代,那也是中国官方慈善公益事业公信力的顶峰年代。多年之后回看,那也正是拐向谷底的开始。

  从1990年到2000年,十年间,希望工程被外界披露过一些工作失误,但看起来总体运作良好。希望工程成长之迅速连徐永光也没有意料到。青基会在1990年的时候做了规划,打算五年内救助十万失学儿童,建三四所希望小学,但实际上五年内救助的失学儿童超过了百万,建立小学差不多一千所。

  和同一时期的其他官办慈善机构相比,青基会的工作更有效率。2000年,青基会和香港媒体长达六年的名誉诉讼案(对名誉诉讼案进行简述)也获得了全胜,所有对希望工程曾有所怀疑的人到此时都松了一口气。作为一个前无古人的公益品牌,希望工程经受住了严酷考验。

  方进玉那时还是青基会的坚定支持者,1994年,青基会和港媒官司恶斗刚刚开始,时任新华社主任记者的方还曾在《瞭望东方周刊》上撰文对青基会进行了声援。

  但方进玉的态度在2001年底发生了转变,当时他的同事刚刚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一篇《千里追踪希望工程假信》的报道,曝光了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贪污希望工程善款的事件。

  新闻刊出当天,徐永光致电南方周末表示感谢,主动提出愿接受独家专访,解释此事。这一次交流友好而愉快,徐永光公开诚恳的态度令记者印象深刻,此事本将就此告一段落。但没想到,“假信”事件的报道却意外地引来了那个打给方进玉的神秘电话。

  “你确定你说的是真的?”在听报料人简单介绍过情况之后,方进玉在电话里又一次问。

  2002年元旦,双方约定在当时的燕京饭店见面。

  举报人是一对情侣,易晓和柳杨,前者是青基会曾经的临时聘用人员,后者是希望工程财务部前负责人。饭店的位置特意选在柳杨家附近。出于谨慎起见,在打电话给方进玉前,两个报料人通过熟人对方进玉进行过一番了解。

  方进玉当时已经54岁,是一名老牌调查记者,哪怕时至今日退休在家,他依然保持了职业记者的行事风格——他在人群里移动迅速,你观察他的时候会发现他也在琢磨你。当你向他提问,得到的通常不是回答,而是几个更加硬邦邦的反问。

  一个老成持重的记者并不容易被说服。见面之后,方进玉就不断地对两个报料人发起质疑:“能不能让我站在徐永光这边,对你们提供的所有材料进行一点一点的拷问?”

  在第一次见面的5个小时采访中,柳杨详细介绍了徐永光“挪用善款违规投资”下的诸多项目,她展示了包括各种财务凭证在内的资料。一份遍布诸多领域的28个投资项目的清单在方进玉面前展开:

  苏州医学院,168万元

  和德养殖场,16万元

  希望月报,100万元

  深圳欧密电器,895万元

  钦州希望房地产公司,1025万元

  大连樱桃园,1000万元

  ……

  合计1.4639亿元

  其中烂尾的项目不止一项。

  在2002年的这一天以前,中国大陆从来没有哪一个记者见识过这样的情况,形象近乎完美的希望工程的背后居然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隐秘,方进玉看得目瞪口呆。一个公共领域的非公开通常意味着黑色和混乱,作为一个记者不可能错过这样的重磅报道。

  一个月后,方进玉完成了对所有材料的调查,他决定揪出藏身在温文尔雅笑容背后的另一个徐永光。

  暗箱中的火苗

  徐永光总是衣着考究,从衬衫到裤脚一丝不苟。说起话来也是如此,他的好口才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天赋,表述总是“首先、其次、然后”地解析到位,用语考究,像个精心摆放寿司盘的料理师。

  由徐永光这样一个精明、条理的人打理青基会,在很多人看来至少不是一件坏事。他曾担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部长,个人魅力加上政治经验,使他能够更广泛地调动社会力量。

  有一次,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私下给希望工程捐了一笔钱,嘱咐这是心意不要公开,结果徐永光非常巧妙地让孩子写感谢信,通过媒体报道出来,使希望工程知名度大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