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吃当地当季蔬菜也要量力而行

吃当地当季蔬菜也要量力而行
2011年05月10日 09:43 新京报

  在三聚氰胺奶粉、福尔马林血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挑战人们的神经时,“保卫餐桌”成为许多人的呐喊。关心食物来源,回归到食用本地当季食品,成为国内一些草根机构和个人实践、推广的理念。事实上,仅仅将市民回归田园自耕当作一种亲近自然的怡情雅致、强身健体,也是有益健康的。

  退休的老知青尹瑞庆先生和老伴每周都要坐公车来京郊小毛驴市民农园农场干两三次活。尹瑞庆先生说,虽然他去年耕种这块地承租花费1500元左右,他的饮食结构中八成都变成当地产有机食物,虽然饮食上的消费相对以前稍微多一些,但是再一算他去年在医疗上的支出减少很多。尹瑞庆一家以前买回来的菜,都考虑浸泡、削皮或是用臭氧机,现在,他们自己耕种的菜拿回家来,很多都是直接洗了生着吃。据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创始人石嫣介绍,今年农场像尹先生这样报名劳动份额的有280户,他们每周都要至少来一次农场,浇水、施肥、锄草、移苗、收获,这些劳动户以每年增加100户的速度增长着。

即将成熟的番茄即将成熟的番茄

  事实上,除了这些农场市集外,少数餐厅也开始倡导和实践“吃当地、食当季”,“社区支持农业”(CSA)在中国已开始出现一些案例。小毛驴市民农园等提供自耕服务,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开展定期有机食品市集,消费者合作展开本地食品(如土鸡蛋、柴鸡等)团购等等……倡导者认为,食物里程(食物产地到消费者餐桌的距离)越长,风险越大,问题越多:如高昂的运输费用,为了防止腐坏、人为催熟而可能添加的各种添加剂和额外包装,长途运输中的不新鲜会导致营养元素流失等等。

  而回归食用本地农产品,除了维持多样性生态平衡,还可减少产业链过长导致的监管不力,减少不规范使用的添加剂,提倡更加接近天然的饮食,实现消费导向最终改变消费模式的良性循环。

  ■ 释疑本地化

  1 “身土不二”OR膳食结构多元化?

  从营养学上说,饮食本地化是否只是一个“矫情做作”的理念,还是真的能得到更多营养,更健康?

  传统养生学认同饮食顺时应地

  ●李留洋(北京国仁绿色联盟主管)

  传统养生学认为饮食应该顺时应地,中医说“身土不二”,是很奇妙的发现,在国外也被韩国自然农业协会等认可。比如华南夏日暑热湿盛,具祛湿解暑功效的冬瓜刚逢盛产;深秋时分,万物收敛,燥气扰人,除燥生津的白萝卜此时亦格外清甜,跋山涉水后的食物却没有和时地人的配合。

  降低食物里程可减少不安全风险

  ●石嫣(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在读博士,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创始人)

  人们不能期待吃某一特定食物就能直接导致身体健康,但吃有机、天然、本地食品,降低食物里程,可以降低食品可能的不安全风险。另外,一方水土养一方植物,本地食品的生长、成熟期相对完整。我在美国曾参与过当地农场的一次调查:一个产自外国的有机苹果,和一个美国自己生产的非有机苹果,调查中,美国消费者更多选择后者,是基于对低耗能环保的考虑,可以与今日中国热衷进口食品之风形成对比。选择有机食物更多是对自己健康负责,但选择本地食物更多是对环境负责。

  单调种类不能满足膳食多样化需求

  ●冯双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大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可以理解,但如果仅仅追求饮食本地化,相对单调的蔬果种类,并不能满足膳食宝塔要求食物种类尽可能多样化的需求,更谈不上保卫餐桌的目的。北京冬天蔬菜很少,冬天温室和大棚里的蔬果,成本很高,由于缺乏光照,营养元素累积没有自然条件下栽种得好,也不节能;另外,不同的气候带有自己适宜的不同作物,新疆的哈密瓜就是比别的地方的甜,从口感上很难说服普通消费者选择其他地域产品;大棚里湿度较大,容易产生病虫害,在完全杜绝使用农药化肥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大规模生产农产品的丰产,也就无法满足全市1900万这样大基数人口的普遍需求。

  2 本地&有机曲高和寡?

  一些高端超市的蔬菜多是本地产,但绝大多数都是价格不菲的有机产品。本土和有机,想说爱你不容易?

  农药非毒药,应加强健康科普教育

  ●冯双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人们现在谈添加剂、化肥、农药色变,事实上,国家允许特定的种类在规范的方式下使用。如特定种类的瘦肉精在美国是允许被使用的。国家标准中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食品A级里允许残留部分农药的,像有机氯农药是完全被禁用的,但是部分高效低毒的有机磷化肥是可以用的;再如远途运输中,对采摘下来的略熟的芒果、香蕉进行催熟是国际上公认可用的。现在的问题是,添加的方式和添加剂量上容易产生问题,应该加强的是国家监管力度和对国民的健康科普教育。

  执着于只吃北京产食品难度很大

  ●常天乐(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发起人)

  当地的时令蔬果,是经过千百年农业培育、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结果,抵抗病虫害能力、自然灾害能力比外地的、反季节的蔬果要好,相对会少用到农药和化肥,相较之下污染较轻。现实中,非常执着于说只吃北京产食品难度很大,吃当地、吃当季,要量力而行。目前情况下,无论是农夫市集,还是郊区自耕,消费者自发团购有机食品,都是消费者主动去了解生产的过程,自己学会判断、鉴别食品是否安全本身,就是一场食品安全科普教育。

  北京有机农业大多满足中高端消费者

  ●李留洋(北京国仁绿色联盟主管)

  北京的蔬果生产基地多为观光采摘和有机农业,大多是为满足中高端消费者。我们学生2009年对北京粮食蔬菜流通环节的调查中发现,在大型批发市场如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上,几乎全是外地产品,本地的很少,批发商90%也都是外地人,在北京本地种植的菜农,也是外地农民来北京租地种菜。

  认为本地食品贵有点矫情

  ●石嫣(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在读博士,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创始人)

  价高和寡,是许多人觉得饮食本地化理念“矫情做作”的原因之一。其实可以算一笔账,包括合理的农资、劳动力成本、管理成本、合理的利润,到底应该是多少钱?小毛驴市民农园里会员分劳动份额和配送份额两种,承租一块30平米地一年的费用大约在1500元左右,而配送份额会员,一周能收到农场根据时节搭配好的8—10斤刚采摘下来的蔬菜,一个月大约交300块钱。猪肉大约在30元一斤。我觉得说贵有点矫情,对于很多北京人来说,节省一顿外出吃饭的钱,就可消费得起了。

利用自家阳台种菜已成为不少城市居民的乐趣。图/CFP利用自家阳台种菜已成为不少城市居民的乐趣。图/CFP

  ■ Q&A

  很多人质疑由消费者自行组织的有机农夫市集、团购等的本地食品是“三无”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对友邻关系“知根知底”的信任是否比冷冰冰的安全认证和法律文书更坚实?

  情感认证和实地认证比法律认证更可靠

  李留洋:我们倡导农夫市集,倡导城乡互动,目的是建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我们组织消费者到农村,了解产品的生产,了解农村的生活,重建城乡新信任和和谐。

  健康的农业是需要精耕细做的,劳动力成本投入很大,每家农户种养殖一体,也是符合有机农业循环系统的。目前的认证监管还是需要完善的,情感的认证和实地认证比法律认证更可靠,小毛驴农场受到市民认可就是因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沟通,消费者随时可以来农场监督。

  在蔬菜上要看到农夫的脸

  石嫣:消费者买衣服要到商场里去亲身试穿,对于食物,关注生产者和来向,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我们对于自己的餐桌,自己去认证一下,是很正常的事情。通过实地耕种,也更了解农夫生产的不容易,也会对农民问题多一些理解和宽容。消费者用自己的消费选择来为食品生产方式投票,没有什么不好的,但是这是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选择本地食品,不应当仅仅被看作是食品安全的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本地食品意味着更多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对接,有更多的信任,日本绿色运动中有一句口号叫“在蔬菜上要看到农夫的脸”。

  应从品种开始为农民考虑

  冯双庆:道德是对人的最高要求,法律是对人的最低要求,很难说“信任”两字就解决了农民生产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技术难题和操作规范问题。我认为更应从品种、生产计划、物流成本等为农民考虑。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