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营养午餐“马山模式”能否复制(2)

http://gongyi.sina.com.cn  2012年03月28日18:07  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
营养午餐“马山模式”能否复制(2)

■小学生课间喝上免费豆浆(1 /2张)

营养午餐“马山模式”能否复制(2)

■小学生课间喝上免费豆浆(2 /2张)

  统计显示,迄今“九阳希望厨房”已经在山东、青海、云南、内蒙古、新疆、湖南、广西等10个省(自治区)建成和在建221所,惠及农村学生逾10万人。广西有37所,其中马山23所。从林圩镇新华小学的变化来看,它基本实现了希望厨房的预期目标。

  ■为什么选择马山

  选择马山试点,除了它是较早启动“希望工程”的国家级贫困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重视和配合,使得多个公益组织的项目可以在这里顺利推进、生根发芽。

  据马山县委书记李兵介绍,马山县11个乡镇(含2个瑶族乡)有6个处于大石山区,人均耕地面积0.69亩,还是右江下游革命根据地。去年县财政收入2.6亿,人均仅400多元。“两免一补”(注: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的“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助政策)虽然解决了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但营养状况亟待改善。

  马山县长杨敏说,全县5万多学生有2万多在学校住宿。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营养不良导致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发育迟缓,身高体重低于城里同龄儿童;全县实现建设简易食堂资金缺口太大,马山的财力难以支撑;食堂功能不齐全,卫生不理想,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缺乏厨房工作人员,只有靠老师轮流做饭。

  在马山,九阳不想只做一个捐赠者,而是真正参与到“希望厨房”的项目落地和实施中来:“九阳希望厨房”基金与受捐方(县教育局)以协议的形式约定,他们援助的款项和设备进来之前,地方政府须首先有所作为,即马山县政府出资为学校修建厨房、完成基建水电之后,“九阳希望厨房”基金捐赠的电力蒸饭车、商用豆浆机、冰柜等一整套标准化厨房设备随即配备到位。

  这样的“捆绑”,客观上也在倒逼地方政府重视项目的落实,撬动更大的力量、更多的资源去共同解决农村学生的营养问题。马山县表示,愿意从吃紧的财政里拿出钱来办这件事。

  县长杨敏说,在中央财政补贴下发之前,去年南宁市政府就拨出专项经费,给每个学生每天补助2.5元,用于改善营养午餐。马山县政府也投入971万元用于全县小学食堂基础建设。杨敏表示,今年县财政还将再安排100万元为学校建设简易厨房。

  ■社会资源参与 政府部门主导

  在广西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制定的《马山县青少年营养食谱》里,记者看到,尽管现在能够解决的只是午餐,但食谱同样涵盖了早餐和晚餐。根据其建议,学生周一至周五早餐不仅应该有红薯、玉米、馒头等主食,最好还能包含一个鸡蛋。而中餐和晚餐要有荤有素,有条件的最好每天早上喝一杯豆浆或者晚上加一杯牛奶。

  除了专家的膳食指导,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青义教”公益项目还组织了城市退休教师担任义工,参与农村教师的培训及卫生健康趣味课程的普及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广西日报等本地媒体也在项目推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它们的呼吁,半个月就募捐到近10万元爱心款,采购了两批厨房设备送往两所农村学校和6个村里的教学点,并在报纸和微博上公开了捐款的来源和去向。

  此外,在政府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免费午餐基金”还为马山县2所通过申请学校的学生每天增添1元钱补助,另有5所正在审核中。该公益项目由邓飞等500名记者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倡议每天捐出3元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自2011年4月2日正式启动以来,已有163所小学35000余小学生受惠。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政府主导-企业支持-公益组织助推-媒体宣传-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马山模式”逐步成型。

  涂猛说,每个公益项目都有其诉求点。“希望厨房”和“免费午餐”要把政府拉进来,就是希望“老大”重视。“民间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重要的是引起全社会尤其是政府的关注,同时希望国家能把孩子们的营养健康作为公共产品,由政府负责提供。”

  中央财政拨款160亿改善农村学生营养,可视作对这一期待的回应。

  分析 3元钱变成营养餐还需要什么?

  “马山模式”是否已经具备复制推广的条件?它还存在哪些困难和改进空间?21日晚在马山县政务中心举行的总结交流会,可谓一场头脑风暴。

  ■地方压力大 配套应跟进

  马山县副县长李汉奎坦言,地方政府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财政。“改建厨房、架设电线、装变压器、聘请工人,哪样配套措施都需要钱。”新华小学一位义务帮厨的老师也表示,自己会有食品安全方面的压力。

  对于那些原本就没有厨房、没有做饭设备,也没钱聘请厨师的学校来讲,即便国家补助了营养餐费、公益项目捐赠了厨房设备,想为学生做饭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厨房的水、电费是从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学校经费中挤出钱来,做饭的人员则从有限的师资力量中抽调老师轮流下厨,这也影响了教学工作。

  地方官员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则是:如果需要自己解决配套资金并进行持续的投入,会不会将“希望厨房”等外来援助视为鸡肋甚至包袱?马山县长杨敏表态:三四年内全县的厨房应该都建起来了,到时候营养午餐就会形成常态。

  ■中央有考虑 落实在路上

  2012年1月5日,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孙光奇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也指出,营养改善计划中,改善就餐条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没有就餐条件,这3元钱可能花得不是特别理想。”官方的公开表态是:食堂建设资金需另外统筹;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为农村学校食堂配备合格的工作人员,并妥善解决其待遇等问题。

  据孙光奇介绍,近两年中央财政下拨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169亿元资金中,相当一部分是地方统筹用于食堂建设的。2011年底,财政部和教育部两部委又专门追加了食堂建设专项资金100亿元,重点用于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的农村学校的食堂建设。

  李汉奎告诉记者,马山县去年的确收到了中央财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4000多万拨款,主要用于修建加固教室和宿舍,但用于食堂建设的款项暂未到位。对于两部委追加的100亿元的食堂建设专项资金,他不知道“到县里能有多少”。

  孙光奇还提到: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和东部困难地区学校食堂改善给予奖励性补助(补50%),比如要10万元建一个食堂,中央财政就补5万。李汉奎获悉这一消息的第一反应是:太好了!

  ■设备非摆设 监督要创新

  与配套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厨房设备会不会因为使用率不高而成为摆设?这样的担心也并非空穴来风。新华村小学校长黄龙芬尴尬地承认,由于怕费电,豆浆机、冰箱和绞肉机并未发挥应有作用,就连平均每杯成本不到1毛钱的豆浆,他们都只能做到每周让不同的班级轮流喝。

  当地教育部门官员解释,主要是考虑到使用成本。九阳希望厨房基金的管理人员表情凝重地说:希望大家都能真正重视起来,发挥资源的最大作用,共同关心孩子的健康和营养。

  对于这160亿营养餐费能否用到孩子身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表示了谨慎的乐观。他认为监管非常重要,建议充分利用网络、微博等新兴媒体每日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和午餐执行情况,形成公开、透明、及时、高效的社会监督互动模式。

  ■马山模式可复制 保障体系需建立

  涂猛认为,“马山模式”最重要的意义是在政府主导推动下,发挥每一个公民的积极作用,最终形成合力。在他从事公益事业20多年的历史里,这样官民并举、多个公益组织共同参与的案例,印象中还是第一个。

  “尽管它还比较粗糙,但已经基本具备了向全国推广的条件。它最初的诉求非常单纯,就是让孩子们吃上热饭,这在马山得到了很好的实现。而项目本身也在不断完善,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涂猛表示,现在最希望的是尽快出台配套制度,保障政策落地。否则,即使中央财政按人头拨付了营养餐费,地方政府在执行中也难以落实。

  ■本版文并摄影/本报特派记者 周春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北京晨报发表的文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