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山模式”广获肯定 专家建议全国借鉴和推广

http://gongyi.sina.com.cn  2012年03月22日17:47  千龙网

  2月27日,北京青年报以《营养午餐“马山模式”能否复制》为题,对马山县为改善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问题所做的努力和探索进行报道,并配发评论,肯定“人人参与”改善孩子营养的“马山模式”。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新社、京华时报、南方都市报、中国新闻周刊、千龙网、新浪、搜狐、凤凰、百度等20多家媒体和网站也纷纷前往马山采访,刊发文章、评论,对“马山模式”进行多方位的报道。那么,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媒体和公益组织的目光?

  何为“马山模式”?

  去年10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26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

  改善下一代的营养状况,关系到全民族身体素质和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从地方到中央,从政府到群众,牵动人心、刻不容缓!

  而马山县早在去年5月已开始试点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据马山县县长杨敏介绍,作为南宁市201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马山县去年获得南宁市政府拿出的1900多万元用于学生营养改善,让5.4万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了免费营养午餐。马山县县委书记李兵则介绍,该县去年的财政收入才2.6亿元,人均仅400多元。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该县仍拿出900多万元进行学校食堂建设,为的就是要真正落实中央政府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今后几年全县需要改扩建学生食堂的资金达7000万元,缺口十分巨大。

  政府真心为民办实事的行动、勤政务实的态度赢得了社会的肯定,中国青基会和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九阳希望厨房”基金通过多方考察,选定马山林圩镇作为试点,首批投入70多万元,为该镇23所中心学校援建希望厨房,每所厨房配置蒸饭机、自动开水机、大型豆浆机、绞肉机、冰柜等现代化厨房设备,实现九阳希望厨房提出的“六个一工程”:让孩子们吃上一碗热饭;喝上一杯干净的水;补充一杯营养豆浆;拥有一套卫生餐具;上一堂卫生与健康趣味课;养成一个坐下来吃饭的习惯。

  “九阳希望厨房”的介入又拉动了“免费午餐”公益项目的跟进。目前马山林圩镇甘豆小学和东七小学作为首批符合条件并通过审核的学校,获得了“免费午餐”基金的资助。

  最终,社会各方摸索了一条多方合力共同改善学生营养之路:由地方政府出资改造学校厨房基础建设、水电配套等基本的硬件设施;“九阳希望厨房”项目以标准化配套的方式资助整体厨房设备;中央财政补贴试点农村学校每个孩子每天3元营养餐费;“免费午餐”再补助1元;营养学家因地制宜提供学生膳食营养指导……由此,这一“政府主导,公益跟进,企业参与,多方合力”改善农村学生营养均衡问题的探索,被称为“马山模式”。

  全国媒体走进马山

  对马山县在学生营养午餐上的努力和探索,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下属各子报、网站最先给予关注和报道,并长期跟踪采访,还牵线搭桥,与爱心企业、公益组织、民间力量共同推动马山学生营养改善工程向前发展。

  在政府和民间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一股关注学生营养健康的热潮。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于去年11月组织了由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9名记者组成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采访团,深入马山中小学就“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进行采访,率先提出了“马山模式”,并对这一模式进行研究和总结。

  采访结束后,南国早报发起“捐一份爱心,托起‘希望厨房’”活动,号召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款,购买厨房设备,使更多学校有条件为学生做好营养午餐。一个多月时间里,为马山、隆安、龙胜等10所贫困地区农村学校配置了蒸饭机、绞肉机、豆浆机、电磁炉等厨房设备。

  “马山模式”引起了全国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今年2月20日至21日,中国青基会“九阳希望厨房”基金、中国福基会“免费午餐”基金联合发起了“马山模式公益探访团”,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中国互联网公益联盟、北京网络媒体协会所辖的千龙网、新浪、搜狐、网易、百度、凤凰网、第一视频、优酷网等主流媒体和网站,以及来自中国疾控中心、解放军309医院、广西医科大学、北京营养师俱乐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专家共90余人前来马山考察采访。

  在考察中,大家对政府主导、民间合力的学生营养改善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实惠有了深刻的认识。

  “马山模式”广获肯定

  采访结束后,各大媒体陆续刊发文章,对“马山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一些媒体还刊发重要评论,充分肯定“马山模式”在探索学生营养改善方面的成功经验,认为“马山模式”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走在了全国前列,对国家全面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起到了先行者的作用,积累和总结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新华社2月23日以《广西马山县多方合力解决农村学生“免费午餐”》为题,报道“马山模式”的成功之处。同一天,中新社《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秦朗、资深记者黎广撰文,以《大山里的厨房》为题报道“马山模式”,认为这是一条联合政府、公益组织、企业、NGO、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其中的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新模式,值得关注、研究和借鉴。

  《京华时报》2月22日、23日连续两天整版报道“马山模式”,对该模式所倡导的人人参与公益,多方监督善款的形式给予了肯定。

  24日新华每日电讯再次发出重要评论文章《营养改善计划需要公众“护法”》,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覆盖地区如此广泛的营养改善计划,大致有三种运作模式:其一,地方政府和学校全盘接手;其二,中央政府招标采购,交给专业的社会组织来做;其三,政府和民间组织一起合力运作……第三种模式的核心是‘1+1>2’,相对来说可能更适合我们,而且这种‘多方合作、相互制约’的模式,在湖南新晃、广西马山等地‘免费午餐’和‘希望厨房’项目中已经初现端倪……从社会大环境来看,营养改善计划要想兼顾效率和公平,不能搞‘关门慈善’,必须让社会力量为自己‘护法’。只有以开放的姿态,接受普通公众和民间组织的监督,充分激活社会善意,才能真正将好事办好”。

  2月27日,《南方都市报》刊文《希望厨房携手免费午餐,探索“马山模式”》,指出“马山模式的一大亮点是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共同解决贫困地区孩子的营养问题”。

  《中国青年报》副社长谢湘和记者谢洋采写的长篇通讯《马山模式:艰难破冰贫困生营养不良困境》2月29日刊发,该文认为:如何实施并完善农村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一项亟待探索试验的全新课题。在马山,从原来的黄豆蒸饭到现在品种丰富的饭菜,国家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确实给当地孩子的伙食带来了很大改变。作者呼吁:“学生的健康权与受教育权一个也不能少。将学校供餐机制纳入国家的教育政策,由中央政府承担其主要职责,此路才可能真正长久地走下去。”

  专家推荐“马山模式”广泛复制

  在考察采访过程中和2月21日晚在马山县政务中心举行的总结交流会上,许多记者、营养专家、公益组织负责人纷纷赞赏社会各方为孩子们的营养改善所做的努力。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学生营养室主任胡小琪认为,通过马山的探索,可以看到政府可以做得更多,她提出两个替代:一是希望国家把学生营养改善试点变成普惠——现在受益的只是2600万学生,而全国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有7000万;二是用营养指标替代经济指标。

  有30多年临床营养经验的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张晔认为,厨房设备紧缺是一个问题,但不是主要问题,关键还是要把老师和家长的观念转变过来,即进行“食育”,可以由营养专家组成志愿者团队定期对学校进行培训,教大家如何因地制宜做好营养餐。比如可以利用马山当地比较常见的豆类来蒸饭,既省钱又有营养;肥肉很有营养,孩子挑食,就绞碎了蒸肉饼再吃。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肖隆君认为,公益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获得政府支持的公益可做得更大更好。马山政府对公益项目的开放支持态度才使之逐步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代表“马山模式考察团”成员发表总结时认为,“马山模式”作为一个政府工程和公益活动相结合的典范,已经基本具备了向全国推广的条件,值得借鉴和推广。他说,马山模式的最初设想其实很单纯,就是要让孩子们吃上热的午餐,现在不仅已经做到,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跟进,各项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影响越来越大。他希望马山的模式能够推向全国,使目前的学生营养改善试点,真正变成全国义务教育学生的普惠制度。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