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以三维“设计”实现可持续性的灾后重建(2)

http://gongyi.sina.com.cn  2009年05月21日18:55  新浪公益

充分体现当地民居特点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桃坪羌寨 张铨生摄

  “马尔康”的由来

  四川,作为我国人口大省,不但人口密集,而且民族众多,呈现出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和居住风俗。然而这样的特点在大地震发生后却为重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位母亲在废墟上苦苦守侯,不知道她们是否将承受亲人永诀的苦痛。

陈建力 摄于2008年5月13日

  首先是庞大的受灾人口。据估算,此次地震的受灾人口超过4500万人(地跨三省51区县13万平方公里),粗略估算重建房屋将以百万计算。如此众多的房屋,分布在如此广阔的地域,又涉及差异巨大的居住风俗……对于建筑房屋来说,如何尽快的设计出这些房屋?如何满足施工的人力需求?如何满足重建的材料供应?更困难的是,绝大多数受灾的家庭都处于破产的边缘,如何承担重建的费用?

  作为在建筑设计领域应用最广泛的软件公司,欧特克公司内部有大量熟悉建筑行业的人才。在2008年5月14日,灾难发生后仅仅两天,“马尔康”行动的原始想法就已经在公司管理层酝酿:采用曾经在台湾“9.21”大地震后大显身手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建方案,联系国内外各种资源,为灾区提供一个能够满足设计大量快速、施工简单快速、材料经济、并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合力建房方案。真的有这样完美的方案么?谁也无法断言。但至少从当时看来,欧特克的“马尔康”行动能够很好的满足汶川大地震大多数的灾后重建需求。

  灾后重建困难重重,最突出的有四大难题:设计的大量快速,施工简单快速,材料快速供给,资金的极度短缺。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公益发表的文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