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44万艾滋感染者为何不能“现身”

44万艾滋感染者为何不能“现身”
2008年12月02日 09:49 新京报

  44万艾滋感染者不能“现身”,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探究和正视。艾滋防控目前还处于一种“单中心”的状态,过度依赖政府力量。有的地方政府对于艾滋病仍然很“敏感”,民间艾滋防控组织的成立与运作,也面临不少困难。

  昨天是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前天,卫生部通报,截至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302例;而据卫生部等单位对中国艾滋病疫情的估计,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这其中可能有44万人不知晓自己已经被感染,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害怕被歧视而不敢接受检查、不敢暴露自己”。

  70万人感染,86.3%县市区出现了艾滋病病例,这样的状况可谓严重,而70万人中,可能有44万处于“隐身”状态,更令人不安。

  44万艾滋感染者不能“现身”,其危害之巨,难以估量。须知任何一项政策的运作展开,前提必须是摸清政策的施力对象,44万艾滋感染者不“现身”,意味着政府的艾滋病防治政策常常处于“有力无处使”的尴尬,四处游离的艾滋感染者由于不受公共卫生机构的掌控,不仅耽误了其本身的治疗,更大大增加了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风险。国家高危人群干预人员培训讲师万绍平指出,目前低价性交易所介导的农村人口、下岗人口、流动人口等边缘人员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属,有三四亿人之多。可见,信息有效、准确地搜集,这是当下艾滋防控工作亟待突破的“瓶颈”。

  害怕被歧视而不敢接受检查、不敢暴露自己,当然是艾滋感染者不能“现身”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来,由于知识的缺乏,公众对艾滋病充满了恐惧,再加上艾滋感染的高危人群如性交易、吸毒、同性恋者,属于社会的边缘人群,为正常的社会所不容,这些人若要“现身”,其面临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艾滋感染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环境还不完善。一些医疗机构保密意识及尊重病人隐私观念不强,艾滋感染病例常常在诊断后很快被当地公众获知。而艾滋感染者的工作权很难得到保障,染上艾滋病,这意味着失去工作,失去工资,甚至连亲人和孩子都会受影响。以上原因不仅导致大量艾滋感染者“隐身”,更让许多已检测出艾滋病毒感染的患者逃离社会,与医疗部门彻底失去联系。

  艾滋防控政策的缺陷,特别是艾滋防控民间参与的不足,也是艾滋感染者不能“现身”一大原因。性交易、吸毒等艾滋感染的高危人群由于涉嫌违法犯罪,为逃避打击处于隐秘状态,卫生部门深入这些人群展开艾滋防控依然困难重重。而且总体上,艾滋防控目前还处于一种“单中心”的状态,过度依赖政府力量,民间参与虽有一些个案,但还未能形成气候。有的地方政府对于艾滋病仍然很“敏感”,民间艾滋防控组织的成立与运作,也面临不少困难。要知道,民间组织在艾滋防控方面的优势是政府不能比拟的,例如发现、搜集艾滋感染者信息,没有官方身份的民间志愿者做起来阻力显然要小得多。

  因此,44万艾滋感染者不能“现身”,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探究和正视。中国的艾滋防控政策这些年不断进步,政府对于艾滋病的心态也愈来愈开明,然而面对急剧发展的艾滋病传播形势,这些仍然不够。让公众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正确看待艾滋高危人群,让艾滋病问题摆脱“敏感”,回归为一般的公共卫生问题,进一步完善艾滋防控的法律制度,从政府到社会,亟须拿出更积极的行动。

  韩涵(北京 媒体从业者)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