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实拍云南哈尼族贫困山区的小学生

http://gongyi.sina.com.cn  2013年01月05日17:22  新浪公益

“梯田下的孩子”系列报道(上)

中巧小学的哈尼族小伙伴中巧小学的哈尼族小伙伴

   在现代交通四通八达的今天,前往云南省元阳县哈尼山寨的路途依然崎岖。先乘飞机到昆明,经过7个小时的漫长车途才能抵达元阳县城,之后便是整整3个小时堪比过山车似的颠簸盘山路,最后一段,则是任何交通工具都无法行驶,必须靠双脚丈量的泥泞。一路上云雾笼罩着大山,万亩梯田沿山而下,大自然的壮观既是哈尼族世代沿袭的骄傲,但也透露着大山的闭塞与孤独。

    2012年佳沛“童缘”漂流图书进大山公益项目的首个受助小学——元阳县中巧小学就坐落在这依山而建的哈尼山寨中,来自中国儿童发展中心、爱心企业Zespri佳沛新西兰奇异果和数十位京沪两地热心公益的爱心义工共同走近这群大山的孩子,亲身经历了哈尼族小朋友的苦与乐。  

天真烂漫的哈尼族小学生天真烂漫的哈尼族小学生

  “走1小时的山路上学,村里的路修了10年也没修好。”

  未到学校,远远就看到两队哈尼族小学生,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饰列队欢迎远方的客人,稚嫩的声音里透着哈尼族血液中流淌的热情,但也注满了小孩子的好奇。走过欢迎队伍,依然不见校门。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操场”——一块黄土平地。围着平地两边的陈旧土屋、斑驳的土墙,这就是学生的简易教室和食堂,土屋与土屋之间竟都没有正式的路通向中央的“操场”,每一条都是靠学生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土坡。许多看上去只有5、6岁的小孩子熟练地滑下土坡,好像一个刚从泥里爬出的小土人。

  学校有300余名学生,一半以上是留守儿童,只有1至5年级,每年级一个班,共5个班。6年级的学生需要到中心小学就读。教室并不明亮,部分教室的屋顶钢筋已经裸露出来,木头桌椅不少已经裂了缝,即使这样,3名学生还要挤在一起共用一套原本只供2名学生使用的课桌椅。

昏暗简陋的教室,白天上课时也要点着一盏小灯昏暗简陋的教室,白天上课时也要点着一盏小灯
小女孩小心翼翼的打开新文具盒小女孩小心翼翼的打开新文具盒

  因为校舍不足,4年级的教室是从外出打工居民那里租借来的一间闲置住宅,几名住校学生只能和住校的教师合住宿舍。年级较高,家离得不是太远的学生把住宿机会留给了年级较小,家远的学生。1个多小时的山路,对于他们来说已不算什么。交通的不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舍的修建,村里到乡村道路的路“修了10年还没修好”,“走路的话大概需要1小时”,“物材的运送只能靠拖拉机”。不仅如此,交通的老大难问题也阻隔了这里与外界的联络。爱心人士寄来的文具、包裹只能通过邮局择时递送,如果没有相识的老师带路,也无法走进闭塞的大山。

  “学校里只有5名男老师,学生们从没上过一堂音乐课。”

  由于大山里的条件艰苦,整个小学只有5名年轻的男老师,他们是学校唯一的希望。由此也使得在这里读书的孩子们从没上过一节音乐课,只会画简单的线条。孩子们身上的质朴和纯真是留住教师的重要理由。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成长,不论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激励着5名男教师坚持下去。山里的孩子格外珍惜上学的机会,生活的艰苦也让他们比城里的孩子更加早熟,他们会自觉的保持“校园”教室卫生,礼貌的向长辈问好,大一点的孩子会主动的照顾小一点的孩子、放学时把他们送回家……

一张木板床一张书桌就是老师简陋的宿舍一张木板床一张书桌就是老师简陋的宿舍

  孩子们爱老师,总会带着刚来不久、对周围环境还不太熟悉的老师出去玩,把上山采的野菜、自家种的蔬菜送给老师,还会主动的提出在周末帮老师收拾屋子、打扫卫生……当有老师调职时,他们总是极力挽留,最后依依不舍的走1个小时山路把老师送上车。

  老师们更爱学生。任教的5名男教师各负责教授一个年级的全部课程,他们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每天吃住在学校,守在学生身边。村里的很多壮劳力都到外乡打工,路上常常见到老人与妇女,却很少见到男人。这5名男教师就像是孩子们的爸爸,每天有着操不完的心。在四年级教室外,有一小片突出的高地没有围栏保护,每次下课,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老师就会站在空地边缘,用自己的身体护起一道安全屏障,直到每一个孩子都安全的离开学校。

村寨中随处可见的留守儿童,常年缺乏父母的关爱村寨中随处可见的留守儿童,常年缺乏父母的关爱

  即使是离开学校的大孩子,他们也仍旧为孩子们的前程操心,一位自2008年开始留校任教的老师,在带教的学生全部升至6年级后仍然牵挂着孩子们,但凡听到有孩子在读初中期间不好好上学、退学的,他总会去到孩子家,找孩子及家长做工作,最终让整个班的孩子都完成了初中学业。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在闭塞的大山里,正是这5名男老师的默默坚守,守护着孩子们的未来。

  “3000个上海家庭聚力奉献,数百个爱心盒子速递快乐。”

  不同于城里的孩子总有好几个大人围着转,总有使不完的新文具和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大山里的孩子,有的只是残缺的童年。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照顾年迈的老人、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在孩子们小小的肩膀上,难以想象,有些7、8岁的孩子竟要带着年幼的弟妹独自在村寨生活,洗猪草、劈竹子、生火做饭,这些城里孩子从未接触过的艰辛,却是山里孩子的家常便饭。蜡笔、铅笔盒、圆珠笔,这些在我们看来再平常不过的文具,却是山里孩子最大的渴望。

生活的艰苦让孩子们格外早熟与敏感生活的艰苦让孩子们格外早熟与敏感

  当孩子们打开义工从上海带来的“爱心盒子”,看到里面五颜六色的文具,瞬间好几个孩子拥成一团,即使拿到一根几毛钱的中华铅笔,孩子们也会在手里反复摆弄着,好像宝贝一样珍爱。据了解,这种“爱心盒子”并不是简单的文具捐赠,在义工们抵达云南之前,佳沛特意在上海发起了一场以“社交离线日”为平台的爱心募捐,号召都市家庭利用原本泡在网络上的空闲时间,一起为云南的贫困小朋友画一张画,写一句祝福,捐一本书一个文具盒…3000个家庭积少成多,汇成数百个装满漂亮文具的“爱心盒子”。事实证明,当哈尼族的小学生打开一个个爱心盒子,他们惊喜满足的表情足以证明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哈尼族小姑娘开心的拿到她的新文具哈尼族小姑娘开心的拿到她的新文具

  “读书是唯一的出路,100个流动图书箱点亮大山的未来。”

  由于大山的闭塞和教师的匮乏,真正能走出大山的学生极少,只有特别优异的孩子才能考出大山,进城深造,大部分孩子接受完国家的义务教育,就会外出打工或留乡务农。对大山里的孩子来说,读书,就是他们走出大山的唯一希望。然而物质上的贫乏又让太多孩子无缘见到山外的世界。

  孩子们很喜欢课外书,经常会把不知道从而弄来的图书带到学校和同学们分享。然而学校的条件有限,已有的图书都已经破旧、过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孩子们往往读了有读,有些书皮都翻烂了,书页都反复的掉过又粘。为此,佳沛此行还特意捐出几十个环保再造书架和100个流动图书箱,让上千本科普读物在村与村、寨与寨、小学与小学、学生与学生间依次流传,让知识的快乐在大山间得以绵长的延续、流动。

小朋友紧紧围在环保书架和流动图书箱旁边,迫不及待翻看新书小朋友紧紧围在环保书架和流动图书箱旁边,迫不及待翻看新书
发放新文具发放新文具

  当义工把书架上的图书依次摆好时,小小的空间内早已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学生,许多小同学紧盯着书脊上的书名,胆子大一点的就要马上抽出一本去读,而第一批被放在中巧小学的流动图书箱,也成了全校学生的宝贝,不难想象,在少有娱乐的村寨里,读书不只是一个孩子走出大山的希望,也会是他童年的最大快乐。

  到了离开的时候,几个女孩子还在围着“女老师”说着悄悄话,男孩子们还三五一群的围着相机好奇的张望,一个五年级的小姑娘悄悄的问义工,“老师,你们明年还来么?”两个小姐妹干脆一路跟了几百米,直到把义工送上车。看着他们纯净的眼睛,发自真心的微笑,每个人心里都有太多的感触,也深深觉得:除了新文具新图书、爱心盒子、流动图书箱,我们还能为这些大山的孩子做些什么?也许是省下一次请客送礼的钱,也许是送去几本闲置的课外书,也许只是一次转发、一次讲述,就能让更多的爱心人士了解到,在同一片蓝天下,这些偏远地区贫困儿童正在经历的真实生活。

  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点滴关注,都是贫困儿童成长的巨大希望,正如佳沛所提倡的:“小小一点点,带来大改变。”

  未完待续:

  更多图文,请关注“梯田下的孩子”系列报道(中)(下)篇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公益发表的文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