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评论:公益活动中重新认识当代高中生

评论:公益活动中重新认识当代高中生
2012年07月30日 09:37 中国青年报

  银川一中高中生杨凌热衷公益活动,没有参加国内高考,却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并享受全额奖学金。消息一出,杨凌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并被媒体冠以“公益青年领袖”、“哈佛有史以来录取成绩最低的考生”等。

  高中阶段正值一个人就学的关键时期。热衷公益的杨凌被哈佛大学录取,舆论的追捧过后,也给公众留下高中生该不该做公益、如何看待高中生做公益的思考和争论。

  赞同者认为,公益活动培育人性善念、社会良知,不分年龄、阶段,理应受到鼓励,高中生也不例外;反对者会说,高中阶段正是打基础、学知识的阶段,学业负担重,做公益难免费心费精力,再说,将来学成后,做公益的时候长着呢,也会有更强的本领和更大的平台做公益。

  以银川一中为例。在银川,这是一所高中生源优秀、师资良好、办学效益不错的学校。多年来,这所学校的高中生也有做公益的传统。他们大多并不像杨凌那样,将很大一块精力投入公益,而是做一些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也不会影响学习。在银川一中,很多做公益的学生坦言,“自从参加公益活动以来,上网打游戏的少了,业余生活充实了”。

  看着一批批学生在公益活动中不断成熟、长大,银川一中团委书记赵莉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社会对高中生做公益的认知不够,高中生做公益缺乏便利的渠道。”这些年,每当学生们搞公益活动,赵莉总会“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有时候学生策划活动需要学校协调,身为校团委书记的她每次都想为学生的善举做些服务,可赵莉去和一些单位协调时,总会遇到各种误解和不屑,“他们认为公益是大学生才该做的”。

  在银川一中,赵莉从事学生工作多年,她观察发现,高中生确有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活跃了略显枯燥的高中生活,也让孩子们的内心更加充实,更重要的是,在世界观形成的早期播撒了善的种子。

  赵莉亲眼见证了身边的一个个孩子不但学习成绩好,还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而考入大学后,他们从事公益的平台更大了,也影响着身边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

  当年在校时和杨凌一起从事公益活动,现就读中央财经大学大二的张慧进入大学以来一直没闲着,除了完成大学学业,她还将在高中时从事的公益进一步宣传和推广,向周围的同学传播“传递童年教育促进会”的理念,在校园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助困、助学支教活动。她们的活动还通过网络和遍布全国各高校的同学的宣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

  “高中生节假日都在家里,完全可以参加社区活动。”赵莉认为,较之大学生,高中生和家庭、社区的关系更近,完全可以从事家庭或社区的公益活动。高中生参与社会活动,从事公益的潜在需求是客观存在,只可疏导,不可扼杀。银川一中看到了孩子们的这种需求,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去满足和引导。实践证明,这非但不会影响学业,还明显提高了高中生待人接物、与他人相处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赵莉认为,全社会应该重新认识当代高中生,给他们提供书本以外更广阔的成长平台。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