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华慈善总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2)

http://gongyi.sina.com.cn  2013年04月03日10:39  慈善公益报

  总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在重大灾害中发挥着民间救援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总会总结以往实践经验,制定了《特大自然灾害等救助应急预案》,确立了总会在救灾捐赠活动中的工作原则,形成了组织指挥、工作程序、信息公示、监督管理等运转机制,并在历次重大救灾捐赠活动中得到很好的检验。2007年以来自然灾害频发,仅在我国境内就相继发生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西南五省旱灾、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害;台湾“莫拉克”台风、海地地震、日本海啸等境外发生的特大自然灾害也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每次重大灾害发生后,总会都在中央的统一部署安排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积极募捐,参与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在民间灾害救援的历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在应对2008年春天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开展“抗冰雪,献真情”的行动中,总会为南方受灾地区筹集款物共计八千九百多万元。本着对社会、对捐赠者的承诺,总会在湖北、贵州等13个重灾省、区内实施“春暖家园”慈善援建计划,帮助这些省区重建或复建了100个建筑群体和个体,其中包括慈善新村、慈善小学、慈善敬老院、光荣院和卫生福利机构设施等。

  在应对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开展“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行动中,总会在搞好慈善筹募工作的同时,全力做好紧急救援工作。地震发生当夜,就向四川灾区紧急调拨400顶救灾帐篷和100万元紧急救援资金。成立一线物资保障办公室,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价值一亿五千多万元救灾物资,确保将紧急救援物资及时送到灾民手中。在紧急救援阶段,总会将海内外各界捐赠的一亿八千多万元的救灾物资和购置的板房、帐篷、食品、轮椅等物资运送到灾区;在严冬到来之前,还向灾区送去了五万床毛毯。经过三年的努力,总会通过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省慈善总会投入的五亿多元重建资金,基本完成了包括住房、学校、医院、卫生所、敬老院、福利设施在内的一百多个重建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总会领导和工作人员多次前往四川灾区进行重建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并多次派员陪同捐赠方前往灾区考察重建项目。捐赠方代表对他们捐建的重建项目保质保量完工表示赞赏,对总会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针对2010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等西南五省(区)普遍遭遇的特大旱灾,总会率先拨付100万元专项救灾款并积极接收社会各界捐赠,共筹募善款3318万元,分批拨付至旱灾五省(区)。

  针对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的7.1级地震,总会共筹集抗震救灾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5826万元;筹集捐赠资金5.82亿元,加上各地慈善会(总会、协会、基金会)汇缴的20.9亿元,筹集资金共计26.72亿元。为援助地震灾区开展灾后重建,总会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将除紧急救援资金外,所有的捐赠资金共计26亿多元悉数拨付到青海省慈善总会,并代表各地慈善会与青海省人民政府签署援建备忘录。

  针对8月8日甘肃省舟曲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灾害,总会共筹集善款2900万元,已全部拨付受灾地区。

  在开展境内灾难救助的同时,总会还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向境外受灾国家和地区伸出援手。2008年,我会联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完成了历经三年的印度洋海啸灾区援建工程,在印尼、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三国修建了包括近千幢民居和学校、运动场、宗教场所、礼堂等公共设施在内的五个友谊村,将中国人民的情谊带到受灾国,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和赞誉。援助台湾风灾、日本海啸的全部捐款也及时地交付有关受援机构。

  (四)对社保制度的补充作用更加凸显

  五年多来,总会围绕民生问题,以改善广大困难群众困境为基础,以提升困难群众自助能力为核心,开展了扶贫济困、安老助孤、助医扶残、支教助学、公益援助等八大方面六十多个慈善项目、基金,与团体会员共同搭建了遍布全国、规模巨大的慈善项目援助体系,惠及困难群众百万人次,充分发挥了慈善事业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作用。

  在扶贫济困方面,总会积极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供各种形式的救助和扶持,并十分注重提升其自主摆脱贫困的能力,形成了“他助+自助”的慈善救助模式。在安老助孤方面,总会在关注孤儿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努力为孤儿提供更好的成长条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开展慈善养老实业经验交流,积极探索老龄化形势下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产业发展模式。针对民生问题中最为突出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总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慈善医疗救助,并将其作为一项重点业务来抓。一是,直接向身患疾病的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手术,或者为医疗手术提供救助资金。二是,向身患疾病的困难群众提供免费药物、医疗用品。三是,向基层医疗单位提供设备扶持,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四是,与部分地方医疗单位合作发展了慈善医院,通过医院为孤、残、贫困患者提供慈善医疗救助。在帮助身患疾病的贫困患者以外,总会还与境外慈善机构合作,为残障人士提供轮椅和助行器等设备。在支教助学方面,总会组织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捐赠,通过提高教育基础设施水平、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开展各类培训等方式,为贫困地区学生获得均等教育机会创造有利条件。

  (五)慈善宣传开创新局面

  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慈善意识,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总会近年来将慈善宣传列为重要工作内容,设立了专门的职能部门新闻办公室,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1.宣传阵地不断巩固。为增强总会宣传力量,总会在原有的《慈善》杂志、《中华慈善年鉴》、《人民政协报。慈善周刊》、中华慈善网等媒体的基础上,开通了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网页,创办了全国首份也是目前唯一一份全国性慈善类专业报纸《慈善公益报》。至此,一个由报纸、杂志、年鉴、网络媒体共同搭建的宣传格局已形成,为总会及全国慈善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宣传平台。

  2.宣传活动丰富多样。为了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总会举行了多种以救灾、扶老、助孤、助医等为主题的慈善晚会、明星慈善夜活动、慈善展览等活动。

  3.慈善表彰引领风尚。激发社会对慈善事业方面的热情,离不开优秀人物、组织的典型示范。近年来,总会组织开展了“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评选表彰活动;与《中华慈善年鉴》编辑部、《慈善》杂志社共同开展了“全国优秀慈善通讯员”评选活动;总会分支机构中华慈善总会新闻界志愿者服务总团还主办开展了“中华慈善新闻奖”评选活动。这些表彰活动,进一步树立了慈善领域中的典型形象,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

  4.理论研讨更加务实。我国现代慈善事业起步较晚,有关理论研究成果较为有限。多年来,总会为促进实践与理论的深入融合,做出了相应的努力。一是组织研讨活动。为更好地做到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二是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为充分反映慈善组织在实践中掌握的第一手情况,总会多次就慈善事业相关问题向政府职能部门提交政策建议。

  (六)对外交流取得新进展

  身处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在各领域的交流日趋频繁,慈善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重要。总会充分利用自身海外影响力,以及是国际联合之路慈善总会在中国大陆唯一会员这一身份,与相关国际组织、机构开展了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一是“走出去”,拓展慈善业务。总会多次组织人员参加国际慈善会议等活动,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慈善工作的优秀成果和经验,与更多的跨国企业、慈善组织建立联系,并向境外介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情况和中国政府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二是“请进来”,引入慈善资源。总会邀请并接待境外相关机构来访,多次安排这些机构的负责人赴贫困地区和慈善项目实施地进行考察,为境外相关机构进一步了解中国、投入国际慈善资源打下了基础。三是“促合作”,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总会与国际组织、跨国企业在慈善业务方面建立了密切的伙伴关系,并在理论层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七)与团体会员和各地慈善会等慈善组织共创辉煌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慈善公益报发表的文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