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技术助力弱势群体

新技术助力弱势群体
2010年12月20日 10:20 京华时报

  图片DNA技术让儿童性侵犯照片在互联网上无处遁形、网络商店帮助水灾灾民恢复经济、弱视人群通过电脑辅助工具走上管理岗位……上周,在新加坡微软会堂举行的“2010·亚太加速”研讨会上,来自亚太地区的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展示了如何利用新技术帮助弱势群体。

  >>故事1

  弱视男子走上管理岗位

  吉拉尔德·巴塞洛缪今年41岁,是一名弱视人士。虽然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了商务行政的学士学位,然而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我一直很担心自己的视力,我的医生曾经告诉我,不要过度用眼,否则视力还会下降。”巴塞洛缪说,由于这句话深深印在心里,他在找工作时总是将是否会长时间用眼作为首要的选择标准。结果他的工作只能是行政助理、电话接线员这样的低收入的岗位。这次的经济危机中,巴塞洛缪失去了工作。为了就业,他来到新加坡体障人士协会寻求帮助,参加了协会和微软一起合作的信息培训项目。“这对我是一场挑战。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要面对和使用电脑。”巴塞洛缪对于培训忧心忡忡,他担心面对电脑上的小字会让自己的视力下降得更厉害。

  新技术打消了他的顾虑,一个集成了近距离扫描电视和电脑放大软件的工具让他迅速掌握了电脑。新加坡体障人士协会科技企业总监谢文仪展示了这套培训设备,一个大屏幕、一个有色键盘和一台电脑。“弱视人士拿到印刷品后,可以将其放在近距离扫描电视的下方,电视屏随即就会出现印刷品的视频版本,弱视人士可以根据自我需求调节屏幕颜色,并对内容进行放大缩小,既可以阅读又可以保护视力。”谢文仪介绍,弱视人士在初期学习电脑录入时可以使用专门的有色键盘,帮助他们更好地熟悉和定位键盘,而利用一套放大软件和阅读软件,视力残疾乃至失明人士都可以轻松使用电脑甚至上网。现在巴塞洛缪找到了会议行政管理的工作,收入比过去提高了一倍。

  >>故事2

  培训灾民网售小林梅

  发生自然灾害后,NGO该如何行动?传统的做法是募捐、赈灾,然后走人。但台湾海棠文教基金会执行长陆宛萍不这么看,“在台湾88水灾后,台湾的110多个非政府组织马上联合起来成立了‘八八水灾服务联盟’,我们运用现代科技,要给灾民们提供长达三年到五年的全程服务。”陆宛萍介绍,在水灾发生后初期,小道消息满天飞,让民众了解到真实的灾情,给救援组织提供最准确的帮扶信息成为联盟的当务之急。

  联盟首先利用互联网在12小时之内招募到了130位志愿者赶赴灾区,了解受灾情况和灾民需求。随后,也在联盟之中的台湾微软志愿者队伍迅速建立起了88水灾联盟官网,发布和分享灾情与灾区信息。台湾微软公司公共事务副总经理王秀芬也参与到救援工作中,为了实现灾区和全岛的信息畅通,他们在灾区的安置营、村民社区和行政办公室全部设置了咨询设备,灾区的讯息和需求可以随时传递出来。

  根据全程服务计划,灾后帮助灾民恢复生活也是联盟的工作之一。灾区小林村盛产梅子,灾后还有一部分梅子保留了下来,如何帮助这些梅户迅速将这些梅子销售出去呢?联盟想到了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陆宛萍介绍,联盟给梅户安排了一个小助手作为志愿者,教会从来没有使用电脑的梅户如何开网店、如何在网络进行推广营销,如何对产品进行包装设计,三个月的时间里,一万盒小林梅一销而空。小林村的灾民们尝到了网络销售的甜头,当志愿者小助手们撤出后,他们又在中秋运用小林梅的经验成功销售了“日光小林月饼”。

  “这样的经验必须建立在志愿者和受灾人双方共同努力的经验上,比如我们为灾区连接网线,这些费用要灾民自己承担,这笔钱虽然少,但要让他们明白自己已经开始投入到一个生意中了,要认真学习新技术实现自立。如果只是单纯捐赠,捐赠一旦没有,灾民又将陷入困难。”王秀芬说。

  >>故事3

  照片DNA打击性侵犯

  宾度·莎玛是失踪和虐待儿童国际保护中心亚太地区的政策总监。在当今网络年代如何保护儿童权益不受到侵害是她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儿童互联网安全问题困扰着全球的儿童保护人士,挑战来自两个方面。”莎玛女士介绍,第一个挑战来自于互联网的内容的开放性,很多儿童在互联网上会接触到大量无保护和无限制的信息,甚至已经出现了很多人利用互联网诱拐儿童进行性侵犯的案例发生。第二个挑战则来自于互联网的广泛传播性,网络上有大量的关于儿童性侵犯的不健康的照片在流传,给孩子们带来了潜在危险。

  一项名为照片DNA的新技术正在互联网上开始应用和保护儿童。微软互联网政策亚太区域总监约翰·加里根介绍,这项新技术帮助分析数码照片最细微的特征,也就是照片的DNA。“这些DNA就好像是指纹一样是唯一性的,不论图片再进行如何裁剪、色彩如何改变,或者如何加工,我们都能认得出来。”加里根介绍,微软将这个技术捐赠给失踪和虐待儿童国际保护中心后,已经在网络服务器上删除了大量臭名昭著的儿童性侵犯照片。

  “相对于过去,社交网络的兴起对于失踪儿童的搜救有了新的帮助。”莎玛介绍,救援中心已经开始运用一些国际知名的在线社交网站去帮助失去孩子的家庭征集孩子的讯息,根据目前的应用,在孩子失踪的24到48小时内社交网络具有一定的效果。

  本报记者郭鲲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