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混血战略”能否破解能源困局

“混血战略”能否破解能源困局
2011年01月17日 10:26 中国青年报

  一份“中国能源集团500强”榜单最近由中国能源研究院发布。在年底年初交会的时候,各类经济数据的评比层出不穷,而有关能源行业的综合排行比较少见。高速发展的粗放型经济会消耗大量能源,这逼迫着中国经济必须完成“结构转型”这一看上去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压力早在“十二五”规划制定过程中就体现出来了。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期间就有消息透露,部分省市提出的GDP增长目标,如果用国家能源供应的实际能力考察,事实上相当难实现。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称,各地在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时对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概念考虑不是很多。据统计,“十二五”经济增长速度定在10%以下的只有五六个省,其他的基本上都超过10%,有相当一部分省是按照翻番来制定的。任何发展都要考虑成本,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和能源供应的极限之间存在着难解的矛盾。

  中国经济所面临“能源困局”还有全球分工的大背景。随着“中国制造”用物美价廉的产品占领全世界,中国成了新世纪的“世界工厂”。除了中国自己企业的高速成长,跨国公司也把加工生产环节大批转移到中国。这就造成一种格局:中国为全世界生产,而消耗的能源却是自己的。由此带来的结果,除了能源紧缺,还包括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

  日益加剧的矛盾局面,更体现在“定价权”的不合理上。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国商品定价低廉,同时劳工价格低廉;同时,世界能源价格是由国际金融市场的期货交易控制和左右的,比如石油、铁矿石的价格攀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中国制造”的微薄利润打成负数。这些不利因素短期内难以扭转,这更使得中国必须在能源消耗上精打细算。

  “中国能源集团500强”的数据,反映了能源行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这些能源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占我们国家GDP的28.4%,相比来说,汽车产业占GDP的比重不过5%。如果说,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千亿级的“能源巨头”属于传统能源企业,还不能显示未来能源行业的潜力,那么像比亚迪公司、尚德电力、华锐风电等高速成长的“百亿级”新能源企业,则让人看到了中国破解能源困局的希望。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庆文认为,有众多民营企业参与的股权“混合型”企业,正在成为中国能源领域的新生力量。这些企业的“成长性”让人惊奇。比如风电行业的华锐集团,这家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始崛起的新公司,只用了4年就冲到了行业排头兵的位置。它在对海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上也表现“神速”,已经能批量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5兆瓦的风电机组,并在研制3兆瓦机组和5兆瓦机组。这家被称为“从中国第一迈向全球第一”的新能源企业上周在A股上市,90元/股的高发行价令人咋舌。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对有“民营血统”的能源企业的创新能力表示敬佩。他举例,比如在核电国产化过程中,有些关键配件的技术攻关都是民营公司实现的,这些企业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很值得国有大企业学习。

  能源就像粮食一样,是国计民生的大事。用张国宝的话说,老百姓一天都不能“等米下锅”,也一天都不可能“等火烧饭”。有数据表明,到2010年年末,全国总装机达9.5亿千瓦,创造了世界电力建设的新纪录,稳居世界第二位。这9.5亿当中,4.3亿就是“十一五”这5年干出来的,剩下的是过去50年的积累。中国能源大发展创造了“量的奇迹”,眼下面对“质的挑战”。

  管理专家白万纲一直在呼吁,中国公司的未来出路要走“混血战略”。他认为,中国企业对外面临的国际环境空前复杂,全球化进程高度风险化、金融化、政治化和信息化,对内面临国家发展模式更迭,政治周期、金融周期、经济周期、产业周期大交错,国企变革攻坚、民企发展大转型共生的复杂经营环境。所以,未来从央企、国企层面,会出现一种非常强、非常新的集团战略——混血战略。

  具体来说,未来的中国公司,其母公司通常是国有独资,二级子公司仍然可能是国有控股,但在二级公司中会有外资民营的出资,甚至对方控股,而在三级公司中将大量出现民营、外资控股。在高端的集中资源和有效调配,使经营能够呈现高效化;而在中低端的分散灵活式结构,更能有效适应市场和灵活应对竞争。这样,大型国企的“头”和民营外资的“身”,混合在一起的这种“混血式综合经营”,将会使中国企业焕发真正持久的生命力和创新力。

  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化到核时代,经济发展本身就是突破一个个“能源瓶颈”后出现的。从本质上说,自然界和宇宙并不存在什么瓶颈,所谓“瓶颈”只是存在于人的脑子里。有分析人士乐观预计,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短线资源压力,反而会导致人类在资源利用上的大发现、大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千方百计找到替代能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是这一代中国人必须完成的使命。

  其实,“中国能源集团500强”这份榜单,就包括了大象般的“巨头”企业与“蚂蚁”般的微型公司,这就如同能源行业的一个“生态圈”。显然,它的结构和企业相互的关联与配合,还远远不够紧密。不过,伴随着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交替和互动,能源企业间的“混血”有可能成为一种趋势。由此出发,这些“混血”式的企业孕育的创新活力,能否催生出跨时代的化石能源替代方案,未尝不是一种可能。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