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中华宝钢环境奖候选单位-厦门市环境保护局

中华宝钢环境奖候选单位-厦门市环境保护局
2008年09月23日 09:50 新浪网

  推荐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环境保护委员会

  推荐单位意见:

  自1981年创办经济特区以来,厦门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0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厦门以最小生产总值(GDP)总量进入前10位,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9位。厦门市社会经济方面获得了全面发展,厦门也因此被海内外客人誉为“中国最温馨、最适宜居住的地方”。同年厦门市以总分第一名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

  厦门环保局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做了扎实的前期性和基础性工作;率先组织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环评。全市环境质量在社会、经济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前题下,基本保持稳定,局部得到改善和提高。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56595元(折合美元7398美元),全市万元生产总值(GDP)耗电864.41千瓦时,万元生产总值(GDP)耗水18.0吨,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51吨标准煤,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耗电864.41千瓦时,每度工业用电实现工业总产值40.1元,每吨工业用水实现工业总产值2941元,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生产总值8756万元、创造工业总产值1.80亿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含暂住人口)为15.6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6.34%,这些指标继续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保持领先水平。厦门环保局还精神文明建设连续第11年达标,连续五年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

  详细事迹:

  厦门市是全国首批14个开放城市之一,沿海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福建省海峡西岸南翼经济圈的中心城市。2007年全市户籍人口167.24万人,常住人口为24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03元。自1981年创办经济特区以来,厦门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0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厦门以最小生产总值(GDP)总量进入前10位,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9位。经过近十年来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努力,厦门经济特区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城市的路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连续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及“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厦门也因此被海内外客人誉为“中国最温馨、最适宜居住的地方”。2005年厦门市以总分第一名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这充分肯定了厦门在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设投入与成效。这些荣誉既是对厦门在城市生态环境与文明建设成效的充分肯定,也反映了厦门在探索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历程。

  近年来,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厦门环保局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优先”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走出了一条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道路,在具体实践中,把握了以下六个要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把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作为治理的重点,依靠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环保事业,确保城市环境安全。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将环保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和区域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任务,兼顾需要与可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务求取得实效。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把握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注重从体制上化解环境矛盾,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治理污染,注重把环境保护纳入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注重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环境保护,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五是环境优先和保护优先。当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产生矛盾时,不是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而是要让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建立在我市环境和资源能够承载的基础上。在考核政绩时,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政绩考核的标准,把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切实实行环境保护的一票否决权。六是坚持生态文明。厦门市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总结具有厦门特色的发展经验及模式创新,以利于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推动厦门市实现新一轮跨越时发展,厦门市环保局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做了扎实的前期性和基础性工作,为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就重要贡献。全市环境质量在社会、经济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前题下,基本保持稳定,局部得到改善和提高,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45%。厦门正是基于以上六方面的实践,才有了今天的“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