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益调查:如何看待“短命”建筑频现造成巨大浪费?

益调查:如何看待“短命”建筑频现造成巨大浪费?
2015年12月24日 15:05 新浪公益

  12月4日,《天津日报》新媒体平台“新闻117”发表独家文章称,天津“最牛”楼盘名门广场及水岸银座将被拆除,涉及业主超过万户。这两个楼盘均由原在天津“红极一时”、现已身陷囹圄的神秘商人赵晋开发。赵晋系江苏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少麟之子,赵少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告别一线岗位多年后于去年落马。随着赵晋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其靠腐败建立起来的庞大房地产帝国已轰然倒塌。据悉,名门广场和水岸银座两个项目都存在擅自更改规划、严重“偷面积”等问题。

  关于水岸银座的楼层和高度,网上曾流传数个版本。最新数据显示,水岸银座1号楼58层到顶(约188米),2号楼41层到顶(约137米),3号楼65层到顶(约208米)。而按照最初规划,3号楼仅为35层、169米高。因此,水岸银座项目中的3号楼将成为这座城市首个被拆除的超过200米的超高层。由于水岸银座三座超高层均已主体封顶,受限于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或无法进行爆破拆除,只能进行人工拆除,预计费用非常高昂,拆除难度非常大,拆除过程中也伴随着种种风险。

  另据新华社等媒体报道,“短命”建筑在各地并不鲜见。仅仅在一个月前,西安市一座1999年封顶的118米高楼被爆破拆除,成为“中国第一拆”;几乎同时,郑州一座 2010年建成的天桥因与当地地铁工程存在矛盾,被整体拆卸;2014年,云南河口斥资2.7亿元建设的“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在建成3年后花费3亿元拆除;2012年,建设投入约8亿元、曾是亚洲最大室内足球场的沈阳绿岛足球场在使用不到10年后因“使用率不高”被爆破拆除……

  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估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拆除的建筑面积约为4.6亿平方米,按每平方米成本1000元计算,每年因过早拆除房屋导致的浪费就达4600亿元。

  该研究院对2001年至2010年公开报道的54处过早拆除建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合理拆除的竟高达90%。不合理拆除中,因商业利益、形象政绩等原因严重不合理拆除的占55%。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早夭”建筑的背后,都有规划选址不当、地方急于出形象、出效益等因素,而并非完全出于质量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很多建筑“来去匆匆”,行政权力的过度干预是重要因素。规划建设上的随意性带来日后的处理难题,而且即使制定了合理规划,如果前后想法不统一,建筑质量再过硬也难逃“夭折”的厄运。而拆建折腾背后,追求面子工程、依赖城建创造政绩的心态难辞其咎。一些地方干部好大喜功,直接插手工程,担当起城市“总规划师”,甚至流传有“拆一次创造GDP,再盖一次又创造GDP”的说法。

  另外,随着土地价格快速上涨,拆迁置换带来的土地收入成为推倒“短命建筑”的重要推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杨崴表示,不少建筑的“早夭”背后,都与土地财政密不可分。一方面,由于很多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区往往“无地可用”,只能在存量更新上做文章;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只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于长期规划“不感冒”。  

  《公益时报》联合新浪公益、问卷网和凤凰公益共同推出本期益调查——“短命”建筑频现造成巨大浪费,你怎么看?

益调查建筑浪费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