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专访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副总裁王洁 畅谈环保创新赛

专访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副总裁王洁 畅谈环保创新赛
2017年08月14日 12:48 新浪公益

  由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专家施耐德电气举办的2017绿色能效全球创新案例挑战赛(Go Green in the City)中国区决赛在上海圆满收官。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华北电力大学的Repacking代表队凭借环保型快递包装及其回收系统设计方案从近400个方案中突出重围,夺得中国区总冠军。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DUT Green Fighter代表队及来自华北电力大学的WeWarm Project代表队分别凭借并网式光伏发电公交站智能设计及致力于解决建筑热能的解决方案位列亚军和季军,其中DUT Green Fighter代表队还荣获了由公共网络平台评选的最佳人气奖。就往我们通过对王洁女士的专访来深入了解一下大赛背后的的故事。

王洁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副总裁、公司事务及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王洁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副总裁、公司事务及可持续发展负责人

  问:今天参赛选手的很多想法都特别棒,而且又很接地气。在往届比赛中,是否有选手的比赛成果被应用到现实中来?因为我看到以往的比赛也是施耐德电气拿出实际问题,让选手去解决。

  答:我们非常鼓励学生将其参赛项目与商业化对接,这是我们这一赛事的原则,即鼓励参赛项目的实操性,以应对真实能效挑战,及来自商业可执行性的挑战。在参赛过程中,进入半决赛的团队将得到施耐德电气专家导师一对一指导,备战决赛。中国区冠军团队将直接晋级全球12强,代表中国赛区参与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全球决赛,争夺最后总冠军头衔。作为对获胜选手的鼓励,决赛团队将有机会参观施耐德电气总部、深入了解集团技术领域并与施耐德电气员工进行深入交流,还将有机会获得实习机会。不过在中国,我们尚未对相关成果商业化情况进行专门统计与跟踪。

  问:咱们举办这个活动的初衷是?

  答:施耐德电气绿色能效全球创新案例挑战赛于2011年在全球启动,但是过去中国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赛区。中国地区于2016年成为独立赛区,冠军团队将直接参加全球总决赛。

  施耐德电气在两个领域行业领先,一是能效管理,一是工业自动化。我们这两年也一直在重点推进绿色能源理念,也希望借此能够鼓励大学生在绿色能效方面进行创新,并结合未来可商业化的机会做出思考。一旦进入半决赛,我们会有专家团队来进行专业辅导,对案例立意、用户需求、可行性和投资回报等方面进行重点关注,学生也将得到更快的成长机会。

  问:中国赛区的选手在国际上的整体水平大概是什么样的?

  答:去年,中国赛区的选手取得全球第四名的成绩,希望今年的选手能够再接再厉,获得佳绩。

  问:中国学生的研究方向以及创新能力,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学生相比有何不同?

  答:就去年的比赛来说,我觉得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两点。第一,与前三名比,我们在语言上稍微有一点吃亏,因为在全球比赛时,会有一个全英文的20分钟的演讲和10分钟的与文化相关问答环节。而去年前三名基本上全是来自欧洲或者英语系的国家。第二,去年全球团队的参赛方案的社会属性和商业属性,都会比我们的能力稍微强一点。其实,所有进入到半决赛前十名的团队实际上都是由我们施耐德电气最好的专家作为导师进行辅导,技术方向都很明确。不过全球选手在技术导向、商业化方面走得会更靠前一些。

  问:除了语言之外,中国区选手的选题以及想法,与其他国际的学生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吗?

  答:相差不太大。反而,中国选手在选题上可能钻得更深一点,基本都围绕着节能、增效、绿色这些主题。因为我们在全球选题的方向是固定的,我们关注的是能效、运营效率,以及一些有关储能的综合的存储技术。由于选题领域是特定的,所以大家可能在选题上,不会有太大的上下之分,更多得是吃亏在语言上。

  因为市场情况不同,适合的应用领域也会不同。以厦门大学City Power团队基于氨的城市低碳化能源方案为例,这个方案可能会对使用氨能源及一些配电领域会有更好的应用的前景。

  目前高校参与的创新大赛有很多,我们的赛事的不同之处在于,虽然我们是公司赛事,但更强调学生能够在在校期间将其接触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并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灌输给他们。这与我们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相一致,同时也是与其他高校赛事的重要区别。

  问:对于那些没有机会参加本次比赛的学生,我们会不会为其提供一些专门项目来推广绿色创新理念?

  答:我们在校园里的宣传力度很大,覆盖的学校也很多,会有专门的推广团队。今年共有超过120所高校的学生参与竞赛,共收到249件有效提案数量,高居全球第二。此外,施耐德电气的大学项目已经由点到面连续做了十几年了,从最初筹建实验室进行人才培养、科研到后来的创新大赛,我们基本上覆盖的高校高达120到150所。以本次大赛为例,今年我们共收到19,722份申请,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20%,且高校参与数量也增加了25%。在此次比赛中,来自华北电力大学的Repacking团队获得第一,令人欣喜,他们将在九月份前往巴黎,参加决赛。

  其实,在我们最初的筛选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奇思妙想,充满创意的方案,只是在执行性或商业性上还不够好。作为全球能效管理的专家,我们希望能够利用自身的专家资源、行业洞察和实践经验,帮助大学生们尽早地接触到世界领先的技术与趋势,更好地理解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多地激发他们的创意与想法。

  问:全球比赛时间要相对充裕很多,我们为什么不延续这一标准呢?

  答:我们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第一,我们想让要学生增加体验,因为全球比赛是封闭的,评委坐对面,两个选手去讲,周围是没有观众去看的(不知道今年会不会发生变化)。我们在中国举办的有点像开放式决赛,让参赛选手互相有了解。给他们彼此了解的机会。

  第二,我们为全球赛事提供了一些灵活度。我们每年的赛事都会直播,如果十个队直播下来需要两天,也可能会影响到收视率,所以我们一般会压缩时间,控制在7分钟。另外一个考量,对孩子们来讲,在演讲创意的时候,前面的三分钟是最抓人的。他们一定要训练一下这种思维,怎么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自己要说的想法说清楚。加上到了决赛的时候,可能还面临语言转化的问题,他们还要练习、预演。去年他们就辛苦练了两个月。

  在人才培养这块,其实我们公司一向提倡脚踏实地,学以致用。除了本次比赛项目,我们还和很多职业院校进行合作,去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这其实也体现了我们人才培养的思路,获取和使用能源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我们公司的一个使命感就是帮助人们去正确的使用和获得能源。

  对施耐德电气而言,人才培养是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我们的“碧播计划”便是施耐德电气在全球开展的一项创新型公益项目,旨在探索企业与职业教育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有需要的年轻人有机会成为工业自动化、高端制造和能源管理领域等行业的专业人才,更好体现其社会价值,同时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做出贡献。

  我们的“碧播计划”在全球已经推行多年,主要关于获取能源。在中国,我们前几年也做了几个项目,比如我们的“太阳村”项目。慢慢地,我们就觉得在中国获取能源已经不是最大挑战,因为我们的电网已经很强大了。从前年开始,我们逐渐把方向转换为如何帮助年轻人更快更好地使用能源。同时,我们《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进,也需要这种工匠人才。未来的职业教育,要更加注重培养实践能力,要有工匠精神,而对于学生来讲,这会成为一笔真正的财富。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利用我们的企业专长,与一些学校进行合作,并与职业院校进行良性互动。

  而孩子们也可以通过企业项目及时了解最新的市场趋势、技术和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充分利用自己员工(同时包括全球专家)的技能,我们很多员工作为志愿者,去院校培训教师,或者给孩子们讲课,这也是我们推进企业与学校教育良性互动的体现。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积极帮助职业院校的孩子增加就业机会。我坚信技能可以改变人生,除了实践性教学外,我们也会进行一些技术外的课程,比如如何适应工作环境,如何与同事进行沟通与合作,以及怎样进行情绪管理,如何面对挫折。此外,我们也希望能够携手更多合作伙伴群体,共同帮助孩子们找到理想工作。

  深耕中国30年来,我们成长得非常快,中国已经成为施耐德电气的第二大市场。这个项目设立的一个初衷便是,除了赈灾捐助的形式,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专家技能和企业优势,来回报社会。同时,希望以这种形式,能够影响更多企业加入到职业教育的公益事业中。

  问:目前“碧播计划”涵盖多少个院校了?

  答:目前已经有23所学校纳入这个计划,其中有6所学校是我们从2009年就一直在做的。我们从资源、硬件设备,以及实践的角度,与中高职(主要是中职)院校进行合作。,除了确实能够培养出一些高精尖的制造业的应用人才,也可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打通中职到高职的这一脉络。

 

  :去年习主席也提到要精准扶贫,教育界也提倡扶贫要扶智,也有提到资助育人,育人已不是单纯地完成学业了。

  答:这些我们也在积极探讨,希望能够联合更多的人,包括志愿者、企业、媒体,还有一些政府机构。其中,政府给了我们很大支持。

 

  问:有没有想过用在线教育的方式来完成这个课程的传授?

  答:目前我们已经实现在线教师培训。我们会通过合作伙伴,免费帮我们把所有的师资培训的全程录像,能够让老师再不断地去看。但是目前对于学生来讲,我们还没有实现,主要也是因为,我们现在设计的培训体系,主要面向老师。由于实训课比例特别大,70%左右都是动手的,需要做实验,线上看跟实际去做还是不一样,我们必须手把手来教。所以从理论上来讲,我们给老师培训,就是告诉老师们,怎么能够引导孩子去学习这些知识。

 

  问:所以我们课程会涉及“工匠精神”的理念吧?

  答:是的。比如我们在开课之初,就要先教学生认识各种工具——剥线、大钳子、小钳子、安全帽、安全服等等。我从来没见过哪个国内学校,墙上挂满了经常用的工具。我们的课一开始全是让你认识你所有接触电要用的所有工具。安全教育同样非常重要,比如一定要穿戴安全设备等特别基本的内容。

 

  问:但其实我们也为同行业培养了人才,会产生竞争吧?

  答:没有关系。我们的比赛是我们回馈社会的举措,并不是单纯为了施耐德电气。我们做企业社会责任或者可持续发展,是有计划、有体系的,我们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向一些商业媒体和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媒体,沟通介绍过我们的“地球与社会晴雨表”[1]。这是我们作为企业公民,企业社会责任一部分,我们通过“晴雨表”中的与环境、效益、人员三大类指标相关的16个指标,每季度对可持续发展的表现进行衡量,这使得我们的企业社会责任做得越来越好,并在全球独树一帜。此外,我们每年都会给自己设定不同的三年指标,并不断地去调整。

  通过晴雨表,我们能看到比如一个产品里的绿色成分,即可回收成分的占比是多少,比如说我们的排放、回收、废弃、员工安全、女性比例、培训,以及是否合规等指标都包含在全球晴雨表中的。盈利也在其中,因为一个企业如果不盈利就没有办法可持续发展。我们也在积极向可持续发展理事会建议,做一套专门针对中国的晴雨表,我们也将一些考核的方向建议分享给他们,一旦做成,这也算是为我们中国可持续发展做的贡献吧。

  其中,我们的大学项目“碧播计划”,以及有关女性平等和员工培训等都涵盖在晴雨表的“人员”类下面。对社会的回馈,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很多也体现在“环境”和“效益”方面。比如,我们的全球目标是,到2017年全球会有100个工业工厂完全实现“零填埋”。现在我们有22个自己的工厂实现了零填埋,其中包含97%的非金属,99%的金属回收。我们还有一个规定,我们收入来源75%要进行绿色认证。

  包括今天的大赛在内,以及我们其他的校园计划,从对人才的培养到回报社会,都是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的积极实践,与国家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相契合。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