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为何环境专业毕业生前途光明就业却难?

为何环境专业毕业生前途光明就业却难?
2015年03月24日 11:48 中国环境报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就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其中,在提及严格执行新《环境保护法》时,李克强特别提到要加强环境执法的能力建设。同样,两会期间来自环保系统的代表委员也纷纷提出建议,要加强基层环境执法人员的能力建设。

  不仅执法队伍求贤若渴,地方环保部门、企事业单位也同样存在招收优秀生源困难的情况。而与之形成较大反差的却是相关环境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困难。

  随着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人才供应的矛盾也慢慢显现。环境专业的人才培养是否适应环境保护形势?环境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又有哪些问题?记者对此采访了相关人员。

  课程设置与实际需要有差距

  存在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等短板

  环境学专业是个庞大的体系,分类较多,一般来说主要包括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管理专业和环境保护监测专业等。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1977年,清华大学在原有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经过30年发展,到2007年,我国开设环境相关专业的高校已经占到全国高校的40%。

  “前途光明,但是无路可走。”崔翔是南昌航空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这句话,正是他的老师在专业课上对自己专业前景的评价。崔翔猜测,当初老师可能是为了鼓励同学考研,所以才会如此“诋毁”自己的专业。然而,2009年毕业时,崔翔却在求职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无路可走”的尴尬。校招岗位中,适合自己的少得可怜,而社会招聘中,“工作经验”这道坎对于应届生来说,又是一道迈不过去的“鸿沟”。

  崔翔就业时所面临的,正是多数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共同的困难。这种压力,在高校扩招之后更加明显。

  一些用人单位认为,无论何种专业方向的环境专业毕业生都存在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等短板。造成这一问题的首要原因在于学校课程设置。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环境影响评价……虽然每个学校的设置会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本科基础课程数量较多,学生疲于应付,造成他们的专业知识在面上很广,却并不精细。

  “我们的本科课程确实涉及的面比较广,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掌握专业知识。学校的知识与实际的环境保护工作是有差距的。”南昌航空大学副校长罗胜联表示。

  以污染物的治理为例,环境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其专业性除了体现在本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之外,还体现在每个行业千差万别的污染治理情况。例如,制药行业的污染物处理和焊接行业的污染物处理有区别。涉及焊接行业的污染物治理工作,用人单位可能更愿意招收一个有焊接专业背景的人才。罗胜联说:“因为较扎实的焊接专业知识可以让其更快地掌握整个生产流程,在污染物产生以及处理方面也会比较熟悉。”

  然而,将这种认识落实到专业课程的设置上的学校却很少。虽然每个高校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领域的优势学科,但是除少数的专业性大学定向为某个行业输送环境专业人才之外,大多数高校的课程都只有普遍性而缺乏针对性。

  对此,崔翔的体会非常深刻。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污水处理公司担任业务员。入职之初,崔翔便感到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际运用差距非常大。公司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他毕业前竟然没有听说过。当崔翔将自己的困惑在QQ群上与同学交流时,同学们也纷纷表示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不仅如此,学校的条件和设备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也非常大。以简单的COD浓度检测为例,在学校的实验室又是试剂又是加热,常常一折腾就是一两个小时,而公司的COD测试仪,可以直接实现实时监测。

  这种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一方面缘于校园教育固有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环境形势的大热导致一些学校开始跟风开设环境专业课程。有的学校甚至把与环境仅有一些关联的农业水利保护、地下水水源地质等专业改为环境专业。然而,这样的学校并不一定有条件开设专业课程,学生也学不到太多专业知识,导致工作后专业能力差。一些学校为此不得不经历从扩招到缩招的窘境。

  相比之下,清华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环境专业的学校,对学生采取长远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在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

  专业人才不能“人尽其用”

  找准就业定位,有针对性地培养综合能力

  “并不能片面地说环境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好,应该说是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员数量还不是特别多。”罗胜联表示。

  2012年智联招聘提供的数据显示,环境保护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的求职者最终有31%从事环保行业。这个数字相比2011年和2010年都有所提高。智联招聘分析师认为,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已经有所好转。

  梳理环境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去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占了大头。然而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都存在环境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

  一方面是毕业生“无路可走”,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无人可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经营着一家小型环保公司的老板刘龙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虽然目前环保行业前景不错,人才缺

  口也较大,但是真正经验丰富的人才却并不多,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

  “一个环境专业人才步入职场后的培养周期至少要两年,中小企业没有这么多时间对其进行培养。”刘龙说。

  刘龙2002年毕业于长沙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随后进入家乡的环保局,主要负责环评审批。“专业不对口,学的东西也用不上,我当时不想就这么混日子。另一方面,也是看准了市场,市级城市没有一家环保公司。”刘龙介绍,目前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环评咨询和环境工程项目两方面。环评咨询业务员主要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而环境工程项目员则要具备环境工程专业背景。

  对于环境专业毕业生的学习方向,刘龙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强调,小公司注重快速上手以及综合能力。“以环境工程项目为例,我们没有设计院的能力,所以可能要求员工既要会画图,又要懂得相关工艺。因此,学生在学校期间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比较重要。”

  环境专业人才没有用武之地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人才招募体制。

  以环境执法能力建设为例。北方某市的环境监察支队队长孙风介绍,目前整个市支队的环境监察人员仅有34人,有些大队甚至仅3~4人,完全满足不了日常的环境监管要求。且队伍中转业军人占比较高,专业底子相对比较薄。

  孙风表示,与非专业人员相比,环境专业的毕业生虽然经验不足,但是学习能力强,上手工作也比较快,正是监察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了增强执法队伍的能力建设,支队去年新招收了两名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然而,由于编制问题很难解决,新招收的毕业生只能是聘用制,在工资待遇方面与正式编制也有差距。

  此外,毕业生的心态也是基层环保部门招收专业人才困难的一个原因。“相比基层,大城市对于毕业生的‘诱惑’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基层环保部门在招收专业人才时的困难也是多方面的。”安徽省环保厅厅长缪学刚表示。

  即便如愿进入环保系统,一些环境专业人才也有着自己的困惑。徐英毕业于湖南大学,研究生主修方向是重金属富集性植物体内分离和筛选功能性内生菌,用于能源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同时促进能源作物生长。虽然她在毕业后进入南方某市的环保局工作,也获得正式编制,但她从事的工作却是环评审批工作。“可以说,研究生学习的知识,现在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当时选择这份工作,主要是看中了环保局的事业编,然而所学专业不能用在工作中,她也在考虑这份工作在实现自身价值方面有多大意义。徐英说,她的大部分同学工作内容和研究方向也都是不相关的。

  这样的人才资源配置是否是一种浪费?徐英在不断给自己打气:做科研的思维思路和技术调研的能力是相通的,可以用到工作中。

  罗胜联也表示,虽然很多毕业生没有从事相关专业,但是环境科学的理念和基本知识有助于从业人员在自己的行业快速的熟悉。加之入职后的培训以及自身能力的提高,专业知识对于相关工作的益处还是非常明显的。

  对于提高环境专业在校学生的自身素质,罗胜联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希望,学生们尽早明确自己的方向,找准个人就业定位,在基础的专业学科学习之外,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专业能力。“比如环境投资和环境分析是目前的热门行业。如果在课余加强金融、投资方面的学习,那么,日后在这一领域求职时就会比较有优势。同样的道理,如果想毕业之后进入环保部门,那么公务员考试是必经之路,平时就应该注意这方面的积累。”罗胜联说。

  本报记者 童克难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