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评论:让公益更具趣味与参与性

评论:让公益更具趣味与参与性
2014年09月15日 10:48 南方都市报

  继冰桶挑战以后,我的朋友圈这一两天又被“善行者”公益徒步活动刷屏,很多朋友参加了这次徒步活动。顾名思义,善行者,不仅仅意味着参与者善于行走,更重要的是蕴含行走背后的“善行”:它是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一项公益和健康相结合的大型户外公益徒步活动,旨在鼓励参与者以“亲近自然+自我挑战”的体验形式,通过挑战100K M或50K M向亲朋好友筹集善款,践行“每一步都会带来改变”的公益理念。“善行者”所筹集的资金将用于支持“中国扶贫基金会儿童发展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孩子改善生活与生存状况。

  这样的公益活动,近些年来日益丰富。从“为爱奔跑”的户外活动、“一个鸡蛋的暴走”,到风靡全球而在中国也迅速蔓延的“冰桶挑战”,再到这个“善行者”,本质都是一种新型公益模式的兴起,它们改变了公益的外在旧形态,同时也塑造了公益的内在新理念。尽管它们可能都是引进自国外,但公益无国界,只要有新创意,能够调动更多人参与公益,就应该借鉴,而且公益与商业不一样,没有专利、利益等排他性的东西,它的每一个创新,都是为了促进全人类更美好地共享财富。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公益对于中国来说,都是与“无私奉献”、“舍己为人”、“大爱无疆”这样的词汇关联,尤其是在大灾难发生之后。大灾难事件确实需要这样的众志成城,但从公益的发展角度看,我们不能等着灾害发生了,才想起去“大爱”。同时,对于公益倡导,长期以来尤其是媒体上都是在展示受助者悲情、无助、可怜等的一面,然后触动受众的情感,实现捐款、捐物等公益慈善行为。其实,这只是一种初级模式的公益。我以为,公益应该逐渐摆脱依靠拼苦情与博同情的单一模式,更不能等到大灾大难发生后,才来一场巨大的爱心动员,而应该让公益成为一个价值理念,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公益就不应该只与悲情、痛苦、灾难关联在一起,公益,也可以娱乐化与游戏化,是快乐的、趣味的、人人可以参与的。而且我相信,未来公益也必将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所有人在一生当中与公益是息息相关的。从更大范畴上看,公益不仅仅是娱乐明星精心塑造形象的爱心秀场,也不仅仅是少数慈善家成功后回馈社会的义举,更应该是每一个爱心人在日常中的社会自助与互助,如果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管是平民还是明星,不管是苦情还是快乐,都不妨碍公益的进行;公益的衡量取向,就不会是捐献多少钱、高不高调、是不是作秀这样的维度了。

  尽管公众对“冰桶挑战”之类的公益活动有着“作秀”“过度娱乐化”等质疑,但显然这是对公益的片面理解,只把悲情公益作为公益,而快乐公益则被视为离经叛道。但恰恰相反,冰桶挑战与近些年来的各种有意思的公益活动一样,是值得鼓励的公益创新。从社会背景来看,我们应该直面这个已经被深度游戏化的社会,接纳它,游戏化本质就是一种工具,如果你使用好它,它就能够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应。在大众文化崛起的今天,被视为“庸俗的、媚俗的乃至低俗的”游戏、娱乐已经由边缘文化不可逆地升级为一种普适性的生活态度与方式,公益(其实还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就应该借力这样的时代潮流,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对于中国来说,这样的趣味性与参与性很高的活动,不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少了。

  公益,如果从更高层面来理解,应该被视为“公共利益”的简称,只要我们的行为与行动能够增进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的提升,那就是在从事着公益。诸如“善行者”这样的公益活动的增多,正是社会活力蓬勃发展,然后推动公共利益增量的生动案例。可以展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社会将会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增量,让市民的自我组织、协作、利他等品质得以提升,稳固社会实现良序运行的基础,是市民社会发展壮大的最直接体现。

  (作者张天潘系媒体与公益从业者)

公益趣味参与性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