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讨论:如何汇聚公益慈善资源促进机构人才发展

讨论:如何汇聚公益慈善资源促进机构人才发展
2012年12月10日 12:20 新浪公益

  谭江海:非常感谢刘秘书长的发言。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讨论环节,现在我们的工作人才可以到台上来布置一下会场。接下来话筒将交给另一位老师,在布置会场的过程当中,我在下面跟安利公益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一直在聊天,进行了一些交流,对于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的感觉非常地直观,比如说在人才这方面别看专家学者里面多为难事,但是在一线工作人员里面发现难事很少。包括刘秘书长说话也非常直,提到了人才培养,培养出来还要爱护,还要让他有成长的空间,千万不能像媒体行业一样,我们媒体里头有一句话就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这样可能对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但是换位思考一下,正因为我们目前的起点比较低,所以我们的上升空间非常大。一旦有优秀的人才进入到这个领域,可以说是大有可为的。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上,现在已经有一些微博互动的留言。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发现问题,接下来我们解决问题,如果大家看到了这个行业是有发展的,有空间的,希望各位多多宣传,多多参与,我们希望越来越多优秀人才进入我们公益慈善行业中来。

  接下来我们把话筒交给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师曾志主任,有请师老师!

  师曾志:非常高兴参加这样的一个会议,我们首先有请我们今天交谈的代表,陈瑜、赵华、窦瑞刚、王颖、赵冠军、贝晓超。今天大家聚集一堂,我想我今天作为主持人是一个比较悲催的角色,因为有民政部的大力支持,安利公益基金会迈出了第一步,捐出了一千万,在座的有很多企业你们有没有压力?首先我想问问这个问题。尤其是几位来自企业基金会的,窦瑞刚你来回答回答。

  窦瑞刚:感觉我们上台是被拷问来了,人家安利已经行动了,你不行动的话就要打屁股的,事先没跟我说,所以没做好表态的打算。简单说一下,我们也一直关注公益行业的发展,公益人才的发展,一年前我们一起做了公益人才的调研,确实发现公益人才无论从结构还是薪酬都比较低,所以从那以后我们就启动了一个叫VI计划,主要是用于推动公益组织的发展。现在VI项目上线已经有一年了,未来可能我们计划明年要启动一个更大规模的数量级要超过安利规模的一个公益组织的发展计划。我们定位是公益组织发展,其中包括人才的发展,主要着眼于新媒体这个方面。

  师曾志:我们请汇丰银行,我们知道汇丰银行其实资助了很多经营的商业领袖,对公益领袖你们有什么想法?

  王颖:首先非常佩服安利这样大手笔地支持公益人才的发展,汇丰银行从事公益事业已经有很多年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感觉到公益人才的匮乏是制约这个领域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虽然我们没能这么系统地去做事情,我们从90年开始在内地做项目到现在已经将近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我们通过自己的项目也在一点一滴地去帮助到内地的公益组织的发展,通过我们项目的设计,通过我们项目执行,通过我们跟这些公益组织的沟通来帮助整个的公益行业跟公益组织来共同成长,这个也是我们未来发展方向。我确实不能在这里做出什么特别具体的承诺,培养中国公益人才这也是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

  师曾志:下面请李嘉诚基金会的您也说说。

  陈瑜:谢谢主持人,谢谢大会今天邀请我来。我想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参与性的一种发展方向,无论是专业的或者是社会各界都应该有这个平台,这个机会让大家来参与,我们这个事业才会蓬勃,才会健康发展。我们基金会一直都是倡导奉献文化,你在自己岗位,在社会上都有你可以奉献社会,帮助社会发展的一个机会。近年来我们是有在两头都做事情,一个就是我们帮助支持一些高校发展一些年轻一代的人才对于公益事业的关注,以及他们准备好进入这个行业工作。比如我们两年前支持汕头大学支持教学改革,建立了公益学分课程,有学分的,整个课程是专门引导教导我们这些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他们通过系统的学科学习,课程学习,然后他能够懂得策划,以及对整个社会的需求脉搏掌握,进行社会调研。然后到策划,到他实际上去实施这种服务项目。我想对于一个年轻学生来讲,有这种从学习过程当中已经开始接触公益慈善,这是一个很好的起步,也是为我们中国未来发展一个比较长远的规划。

  师曾志:非常好,小超你是从企业过来的,我想又在新浪做公益,你肯定有很多的对于公益人才的培养,您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最需要的?

  贝晓超:我先谈谈自己对于现在目前新浪微博对于公益人才的一些想法和正在做的一些做法。新浪微博其实是作为一个新媒体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其实我们很倾向于让公益组织和公益人士能在新浪微博上发声,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契机。第二个我们可以让更多的媒体微博、政府的微博甚至是校园微博,还有一些最大的群体就是企业的白领,因为我们在营造通过新浪微博这个平台营造一个公益氛围,当大家去谈公益的时候会有很多人理解你,我们前期做过一些调研好多人是不了解,不认知,没有一些基本的公益常识。这一块我们工作也是在大量地做,让更多公益的声音,公益意识教育在微博上做。

  谈到真正我认为是什么样的人才?我认为已经到了一个新媒体时代,首先公益人才得有新媒体素养,这是最重要的。我刚才看微博上也有人说透明公信,其实是对公益人才有大的考验,对于公益从业人才必须有这方面的能力。

  师曾志:现在还是请赵华老师,因为你现在也在做一些非盈利组织培训方面的工作,从您的经历看,公益组织的人才培养应该是在哪个方向努力?

  赵华: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我是有一点小激动的,因为在08年底开始为中国的非盈利组织提供培训,到目前我们为一千多家机构的四千多人提供过管理培训,如果说问我这个行业缺什么人的话,我认为什么人都缺,哪个方向都需要。因为这四千多人里,问他们的需求,筹款、项目管理、沟通、战略,什么都需要。有一次我去成都讲课的时候印象很深,有一家机构能够服务几千受益人,这个机构的人在这儿听了课,你看我有四个工作人员,可是这四个人每三个月就要换一批,就走了。我说为什么呢?平时就坐在办公室里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去沟通。他以前是个核心志愿者,以前在公交车上售票,从来没有做过管理机构。但是他开始把他们的志愿工作全部做好,这就是一个现状。我觉得这个事情应该是一个可持续的多方位的全面得更多资源投入来做这个事情。不只是基金会,不只是企业,不只是出这份钱,还要有更专业建设的能力机构做这个事情,因为中国的能力建设是经历一个发展过程的,从草根的向着本身的专业化职业化在发展,如果自己本身不能提供这样专业化能力建设的话,只是钱的投入,对于人才的培养也不见得是可持续的。

  师曾志:非常好!

  窦瑞刚:赵老师她是我们公益人才的导师,其实我觉得我自己的体会,我们今天在台上讨论公益人才都不是公益行业培养起来的,所以我在想我们在讨论公益人才培养的时候,正如赵华老师讲的公益人才什么人才都缺,靠培养能解决吗?这个问题我们要考虑,就是怎么培养,培养典型来讲不是说除了在存量中给他通过培训让他提升能力以外,我觉得是不是能够吸收一些增收的资源进来。我说要不然有可能我们就是在瘸子里头选将军永远选不出来,可能这是一个我们要考虑的。

  师曾志:我们请赵总编给我们概括一下,总结一下大家嘉宾的想法。

  赵冠军:我就不总结了,因为有老师在这儿,我敢总结吗?现场坐着两位老师,我能从事这个行业就是因为这两位老师的引导。我其实想讲两句话,一句话是我是比较支持的,有些机构不存在了,是正常的。因为你自己没有生存能力,谈什么还要去培养什么人才计划,我觉得让他参加这样的人才培养计划,是浪费资源。我想简单说几句,我们报社其实公益时报大家理解的报社其实是个媒体,我们都是拿男人当女人用,拿女人当奶奶用,这几年报社发展有些起色,我们这些引入了一些人才,这些人来了以后对报社就提了挑战,你把人家引来,能不能留得住人才?这就是他带来的对你这个机构一整套的冲击。我们的运营团队香港马会,香格里拉类似这样的一些中高管来我们报社工作,你是什么机构,办公室水平都很差,最后把人家引来了怎么留住这些人。引来了更大的思考。其实我们讨论人才的时候,我觉得报社这些年一直自己在考虑这些问题,我们在考虑这些的时候,报社已经从薪酬上拿出最大能力了,但是问题是这些人已经不要薪酬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自己积累了,所以能怀揣梦想跟你一块工作。有企业的基金会,一个企业董事长到报社来说你们谁愿意到基金会工作?我说薪酬怎么说?他说普通人员是一万二。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