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同样的恩情

同样的恩情
2010年09月01日 15:12 中国扶贫基金会

  我来自农村,出生在中国一个比较贫穷的地方,那里有个坚强的名字——镇雄。

  我生长在这里,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对镇雄,对家乡的一切都很熟悉——乡镇街道、风土人情,山丘上的大树、深谷中的庄稼,处处我都能如数家珍。

  但过去的一年里,两件事情改变了我的自信。一个是持续太久太久的大旱,它改变了我所熟悉的一切,侵蚀了我每每闭上双眼都触手能及的美丽家乡。另一个,是以志愿者的身份汇入了扶贫抗灾的大部队里,跟随中国扶贫基金会一起,深入到了我家乡那些最偏远而又充满疾苦的角落。

  在那些角落,我看到令我无法忘怀的一幕幕辛酸的场景。一栋快要坍塌的房屋,歪斜着偏向了一边。整个房子全部靠两根并不算粗壮的柱子斜撑住。一家人烧不起煤,只能用柴。被熏得黑黑的墙壁一角,映衬着两个孩子衣衫褴褛的清瘦身影。孩子的爸爸身有残疾,孩子的妈妈刚刚因病重无钱可医,而永远离开了他们。

几乎倒塌的房子
几乎倒塌的房子

  把善款捐助的消息带到他们家的时候,我特意回避了一家人眼中闪烁的感激。那种在绝望中见到救助时才有的目光,能够轻易地戳透我的心。可我很快就发现,游移的眼神能够避开灾难的创伤,却怎么也避不开乡亲们的感恩。

老人和孩子
老人和孩子

  他们是我见过的最淳朴的人。他们热情好客,不怕辛苦。他们虽然贫困,但心怀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感恩。一位老人家里因为下过一场雨,房子被圈里的粪水淹了。她满身是粪,也许是激动,手都还没有来及洗,就带着户口簿、存折向我们走来,嘴里不停念叨着“感谢,感谢……”。和她一样,很多村民都对我们不停的感谢,他们说,一辈子不曾一次拿到过两千块钱,曹先生真的是活菩萨!

和乡亲们在一起
和乡亲们在一起
志愿者认真核对信息
志愿者认真核对信息

  一位耄耋老人却向我们哭诉着。她外出打工的儿子已经很久没有带钱回家了。当她叫我们“恩人”的那一刹那,我明白了两千块钱的意义和价值,我明白了反哺社会的重要性。在那一刹那,我仿佛走进了儿时看过的黑白电影。农村大娘和部队战士的手紧紧握着,那场景和此刻是何其相像。在那一刹那,我看到了红军强渡赤水的时候,坡头乡的那个被红军炸毁的敌人碉堡;看到了红军二渡赤水时,在大湾镇留下的战斗遗迹上满布的弹坑;看到了由村民自筹资金为7位红军烈士修建的纪念碑矗立在安尔乡的高山上——就在我脚下的这片土地上,部队来过,踏下的足迹正如我们此刻留下的一样,深情而坚定。

  当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我不知道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来回顾我所经历的这短短十五天。镇雄在红色中国诞生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我是镇雄的孩子,我的家乡应该安享新中国的回馈与感恩。而正如我所说的,我是镇雄的孩子,当镇雄在灾害前濒于绝望的时候,是曹先生,是基金会伸出了援手,把我认识的、不认识的亲人们从逆境中拉了出来——这使我又怀揣一颗微颤的感激之心。

  我已无法从这千万种恩情中,分辨出哪一份感动应该加上“付出”或是“收获”的注脚。当我手捧社会对镇雄的感恩,亲自送到我自己的家乡时,一切纠结都变得无足轻重。因为在那一刻,我们几代人缔结的恩情已经穿越时间的界限,在我和千百万个“我”的手中,得到了永恒的延续。(图文/郑文明  编辑/李昊  责任编辑/黄杨)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