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无锡工商文化的公益精神

无锡工商文化的公益精神
2010年05月19日 15:52 新浪公益

  (一) 无锡工商业的崛起

  1896年冬。一阵从未有过的机器轰鸣声震荡了无锡城,无锡实业家杨宗翰先生创办了无锡第一家现代化工厂-勤业纱厂。紧接着,1902年无锡工商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先生在无锡创办了保兴面粉厂(后改名茂新面粉厂),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1904年,无锡工商业家周舜卿开办了裕昌丝厂。1907年,荣氏兄弟又开办了振新纱厂,1909实业家薛南溟开办了永泰丝厂。1908年沪宁铁路的修通后,无锡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先驱大上海有了更紧密的联系。无锡,一个近代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在中国的大地上崛起。

  无锡的工商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从1895年到1913年,无锡的工商实业家在无锡就共建办工厂19家。荣氏家族在开办了振新纱厂后,又陆续创办了福新面粉厂,振新、申新纱厂等企业。至1932年,荣氏兄弟已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9家,摘取了全国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桂冠,成为当时国内资本最大的实业家之一。无锡出现了荣氏,杨氏,薛氏,周氏,唐、程,唐、蔡六大民族资本集团。无锡的工商业以棉纺织业、缫丝业、面粉加工业为三大支柱,还有纺织、缫丝、面粉、机器、水泥、造币、碾米、榨油等工厂,无锡境内是“机声隆隆,百业繁昌”。无锡传统的米码头在二十世纪30年代成交量高峰期达1300万石/年,居全国四大米市之首。无锡与上海、天津、广州、武汉一起被称为“五大工业都市”, 以“小上海”驰名全国。 无锡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

  无锡工商业大树的茁壮成长,怒放了无锡工商文化灿烂的花朵。

  无锡工商文化是吴文化的新阶段。它传承了吴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发扬光大了吴文化的优秀精神。无锡工商文化的求实精神、创新精神、爱国精神、公益精神等,推动着近代无锡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主要论述其人文方面的公益精神。

  (二) 无锡工商文化的公益精神

  (1)无锡工商文化的公益精神的渊源。

  无锡工商文化的兴起有其气候条件。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国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1898,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他们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无锡第一家现代化工厂勤业纱厂的创始人杨宗翰先生,就是洋务运动的首领李鸿章的追随者。无锡兴办新学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俟实学堂,是杨模先生在城中连元街集资创办的。杨模曾先后入李鸿章和张之洞幕府,并助办过自强学堂。 

  无锡工商文化的兴起又有其丰润的土壤,那就是吴文化和儒学。

  三千多年前,周泰伯带领他弟弟仲雍等一伙人,“奔荆蛮”“文身断发”,乃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泰伯”。这段由史马迁记载的“ 泰伯奔吴”,在今天广为流传的历史告诉我们,泰伯、仲雍这伙中原人,来到今天的无锡、苏州一带的吴地,以和谐务实的精神,团结了当地荆、蛮人民,领导了他们,共建吴国。泰伯奔吴,吴地民众所以拥戴他,因为他带领民众发展生产。人所周知的是,泰伯当年带领民众兴修水利,开凿了江南地区最早、最长的人工大运河,即至今还在的无锡南门外的伯渎河。

  公元前248年,战国时期的楚相春申君黄歇改封于江南,治理吴地玉祁的芙蓉湖,发展农业生产。

  公元1430明朝宣德五年,周忱授工部右侍郎,奉命巡抚江南,总督税粮。见无锡玉祁芙蓉湖田岁久湮没,危害农耕,又以治理。

  元代,无锡文教事业一度低落。县学曾遭严重损毁。宋末中举的虞荐发,坚决不肯仕元,但却毅然挺身修缮学宫,并义务主讲于其间,力挽萎靡之文风,人们尊称他为州学教授。和虞荐发同时代的强以德,入元后曾任湖广等处儒学提举,他在家乡“无锡州西南隅梁溪之东”创办梁溪义塾,“以淑其里中子弟”,成为无锡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所义塾。

  现今还在的,位于无锡南门外的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的清名桥,飞架运河两岸,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桥,它的名字原来叫清宁桥,始建于16世纪晚些时候的明万历年间。它是无锡“寄畅园”的主人秦火翟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的,这兄弟两的大名分别是太清、太宁,因此叫做“清宁桥”。这座石桥在清康熙八年即公元1666年,又由无锡县令吴兴祚重建。到了道光年间改名为清名桥。清名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43.2米,宽5.5米,高8.5米,桥孔跨度13.1米,全系花岗岩堆砌而成。东有石级46级,西有43级。拱圈为江南 常见的分节平列式,共11节。是古运河无锡段的一个著名的景点。

  吴文化精神的基点就是“为民”,无论是泰伯还是东林党人等为吴地人民所赞颂的名人,都是为了广大老百姓谋福。吴文化的这种“公益”精神在无锡工商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无锡近代的先进的工商实业家又都深受中国儒学的熏陶。无锡近代的先进的工商实业家荣德生先生曾经说过:“古之圣贤,其言行不外《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正心修身,终至国治而天下平。吾辈办事业亦犹是也,必先正心诚意,实事求是,庶几有成。” 他曾把自己一生的事业和责任归结为两项:一是创办工厂企业,发展民族工业,谋求国家富强;二是致力公益事业,改善社会环境,谋求民众福利。

  无锡工商文化的公益精神就是在这样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培育而成的。

  无锡近代的工商实业家们在经营其实业获得成功后,多是投身于民众的公益事业,修路、铺桥、办学、做善事。

  (2)办学。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无锡开始兴办新学。第一所新式学堂便是杨模在城中连元街集资创办的俟实学堂。

  杨模(1852)七月初三出生于无锡一个官宦家庭,自小苦读经史。为光绪十一年拔贡、二十年特科举人,曾先后入李鸿章和张之洞幕府,并助办过自强学堂。 

  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险。这时,凡是有血性的男儿都奋起谋求救国之道。杨模从事教育多年,并在洋务派领袖人物李鸿章、张之洞的门下,深受他们“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影响,回到了家乡,找到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拿出了多年积蓄,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农历正月二十四在无锡连元街上寿禅院的旧址上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新式小学———矣实学堂,延请了科学家华蘅芳担任总教习,数学家蒋仲怀、百科全书式学者丁福保为算学教习,对国学有深厚根底的秦鼎运为国文历史教习,杨维翰为英文教习,日本人松本为日文教习……由于外文、数学被列为学堂的主要课程,当时人们称之为洋学堂。

  同年八月,无锡白话报创办人裘廷梁、吴稚晖等举人学习日本的办学体制,在崇安寺西方殿创办三等公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东林书院改为东林学堂。同年,胡壹修、胡雨人兄弟在他们父亲支持下又在堰桥创办胡氏公学。

  在清末办新学堂成为大势所趋之时,无锡最早崛起的一批民族工商业家也加入到办新学的热潮中。无锡实业家周舜卿1902年就在其家乡创办了“廷弼商业学堂”。紧随其后的便是华鸿模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曾留学日本并担任过俟实学堂校长的侯鸿鉴先生在城内水獭桥(北禅寺巷附近)1905年出资兴创办竞志女校;同年,荡口鹅湖女校也宣告成立。这是无锡有专门女子学堂之始。

  果育学堂,全名华氏私立果育两等学堂,系举人出身的儒商华鸿模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旧址在无锡荡口镇(今锡山区鹅湖镇荡口小学内)。饮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教授钱穆早年就在该校读过书并任过教。华鸿模是清末举人,经营堆栈业发迹后成为儒商,在无锡城乡拥有典当、堆栈和大量房地产。华鸿模去世后,由其孙华绎之接办,并改名为鸿模小学。钱穆、顾毓琇、钱伟长等著名学者、教授早年都曾应聘在此任过教。

  华绎之(1893-1956),无锡荡口人,近代著名实业家,并有“养蜂大王”之称。他同其祖父一样热心于家乡的教育事业,除接办果育学堂外,还创办了鹅湖女学。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