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大理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

大理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
2012年08月07日 10:39 中国环境报

  飞机即将在云南省大理降落,低空盘旋时向下俯瞰,洱海就像一只幽深莫测、蔚蓝纯净的眼睛,依偎着层峦叠翠、万木葱茏的苍山。记者顿时对大理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的理念感同身受。

  曾经,这只“眼睛”也进过“沙子”。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洱海流域人口的不断增长,生产、生活污染侵占湖体,入湖污染负荷持续增加,1996年和2003年,洱海两度大规模暴发蓝藻,透明度不足1米,局部区域水质下降到地表水Ⅳ类。

  在国家和云南省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年的保护治理实践,“十一五”期间,洱海水质恢复为地表水Ⅲ类。2011年,云岭大地持续干旱,洱海流域降雨长期偏少,入湖水量严重不足,但洱海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其中5个月达到了Ⅱ类。

  究竟是什么,让洱海重现了记忆深处的那片蔚蓝?让洱海休养生息的有效途径又是什么?记者带着问题走进了大理。

  多措并举,科学是治理污染之本

  已入仲夏的大理,气温持续升高,降水依然偏少。走近洱海,感受到的却是碧波微澜、水面澄澈。大理州环保局在洱海全湖设置的24个监测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洱海水质已连续半年达到了Ⅱ类标准,平均透明度超过两米,总磷和藻类细胞总数逐步降低。

  从2003年蓝藻暴发时水质急剧恶化,到如今成为全国城市近郊保护情况最好的淡水湖泊之一,洱海的转变得益于科学的治理措施。

  大理州环保局洱海保护办公室的李宁波接受采访时说:“首先是找到污染根源,对症下药、科学判断。我们通过综合分析洱海流域内的长期监测结果发现,洱海周边几乎没有大型工矿、污染企业,造成洱海水质恶化的主要来源为流域内的种植、养殖活动和生活污水。”为此,大理州委、州政府先后组织实施了“双取消”(取消网箱养鱼、取消机动渔船)、“三退三还”(退塘还湖、退耕还林、退房还湿地)、“三禁”(禁磷、禁白、禁牧)的措施,科学管湖,使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阶段。

  大理市银桥镇马久邑村的农民尹辅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他家的水稻每亩施用尿素18公斤、磷肥20公斤,实施“三禁”后,他用起了磷素活化剂,每亩地可以少施尿素和磷肥各3公斤~5公斤,这样算下来,每年每亩的化肥钱反而节约了12元,农作物的长势却更好。

  尹辅元说:“过去洱海不干净,脏就脏在养鱼上。网箱养鱼好挣钱,一箱鱼能卖几千元。有一阵子全村统一养,整个西湖里全都是网箱。水面上漂着鱼屎,亮晃晃的,坐在家里都闻得到臭气。水太脏了,猪牛都不喝。‘双取消’时,大家都心疼,损失上万元,就像砍了一只手。但现在,水质好了,捕捞量反而有增无减,旅游也发展起来了,收入比过去多。”

  在大理,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湿地公园无疑是市民纳凉、休闲的好去处。大理市副市长郭华介绍说,为减少生产活动对湖体的侵占、对洱海生态功能的威胁,大理市积极退塘还湖、退耕还林、退房还湿地,完成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58公里,建成罗时江、才村、下河湾洱海月等生态湿地1万亩,在流域面山、近山区域人工造林2500亩,封山育林5.5万亩,管护森林125.4万亩,完成小流域治理12.5平方公里。

  记者徜徉于洱海月湿地公园,满目葱郁、绿意盎然,睡莲恬静、芦苇招摇,香蒲颔首、鸢尾挺拔,已经达到国家一级A标排放标准的城市生活污水再流经湿地,经过水生植物的净化和沉淀、过滤后才能进入洱海,建立起了洱海的又一道生态屏障,被誉为保护洱海这只“眼睛”的“睫毛”。

  据了解,整个大理州共退塘还湖4324.94亩,退耕还林7274.52亩,退房还湿地1705.8亩。同时,洱海流域所有污染工业企业已全部退出,基本实现了流域工业企业污染零排放。

  按照“治湖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的思路,大理州通过分类指导、分地实施的工程治污,使洱海流域的点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流域内共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4座(设计处理能力7.3万m3/d),重点集镇污水处理厂9座(设计处理能力1.05万m3/d),村落污水处理系统54座(设计处理能力0.4万m3/d),农户庭院污水处理设施9811座,同时建成环洱海截污干渠69.4公里、片区污水收集支管网482公里;建成了大理市大风坝和洱源县军马场两座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可达600吨的大理市海东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建设当中。

  记者分别走访了大理市周城污水处理厂、洱源县邓川污水处理厂和洱源县右所镇西片区污水处理厂,发现采用的工艺和设计单位均不相同,充分体现了“一地一策、因地制宜”的科学理念。

  周城村是全国最大的白族自然村,距离著名的蝴蝶泉景区仅两公里,许多村民以制作特色扎染为生,因此污水色度较高。周城污水处理厂采用了氧化沟的工艺,在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的设计、指导下,有效解决了脱色问题。

  邓川镇地理位置特殊,罗时江流经这里进入洱海,因此控制这个环节的水质情况对洱海治理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邓川污水处理厂总投资达2450万元,针对周边村落产生的生活污水,日处理量达2000m3,采用了OR-BAL氧化沟+人工湿地处理工艺。

  右所镇西片区污水处理厂就建在西湖旅游公司南侧,由大理山水环保公司设计,采用硅藻精土污水处理工艺,充分利用了当地生产硅藻精土的优势。

  为加大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按照“农户缴费、政府补助、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的模式,洱海环湖农村的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处置。

  洱海流域内大理、洱源两县、市共计16个乡镇,都属于传统的农牧业基地。过去,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对水源的污染极大,为此,大理合理配置种植业资源,控制大蒜种植面积,增加蚕豆种植面积,加快发展无公害蔬菜、生态米等生态农业步伐,培植中草药材产业,有效调整、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大力推广控氮减磷补钾增素、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168万亩,在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了农业生产对入洱海水质的污染。

  在防治畜牧业污染的问题上,大理积极探索人畜粪便处理的新模式,开展牛粪种植双孢菇实验示范,建设牛粪收集处理站、太阳能中温沼气站、农村堆粪发酵池、农村卫生旱厕等。同时改进畜禽养殖方式,加大农田种草养畜、牲畜卫生厩改造、畜禽饲养管理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厩肥随地堆放、随地沤肥、污染环境的问题。

  建筑民族化、村容整洁化是洱海周边农村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印象。在这里,一种充满文化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村庄建筑风格,一条干净整洁的村庄内部道路,一套村庄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一座管网配套的村落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共同打造出了清洁卫生、优美和谐的村容村貌。

  全民参与,群众是保护环境之源

  洱海流域百村整治工程是大理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抓手之一。杨月兰是洱源县茈碧湖镇下龙门村村民小组长。

  记者来到她家,只见大门口摆放着统一配发的垃圾桶,转角处的绿植下是三格式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走进花团锦簇、干净整洁的院落,便看到正房门口醒目位置上张贴的洱源县农户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书。

  杨月兰说:“以前我们村可不是这样,哪像现在这么干净。就是近两年,村子变得干净了,连人的思想都变环保了。责任书就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抬头不见低头见,每天看每天提醒自己,既然签了就要做到。”

  一年一签的生态文明目标责任书被印制成挂历的形式方便每家每户张贴、阅读。洱源县县长杨瑜表示,这是洱源县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面源污染怎么治?万本之源是人人参与。为了营造良好的生态保护氛围,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洱源县在各乡镇设立了生态文明学校,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组织开展环保小卫士、‘绿色家庭’和十佳‘环境卫士’评选活动,使‘保护洱海使命光荣、发展洱源责任重大’的理念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农村、进公共场所。”

  踏进大理市银桥镇西城尾村,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村口照壁上写的《村规民约》,包括“爱护环境,保护洱海,构建和谐生态家园”等内容。村子的湿地公园里,正好有一名滩地水面保洁员在打捞水里的苦草。她对记者说,工作虽然十分辛苦,但是保护洱海人人有责,“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大理州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江曾担任大理州电视台台长,他认为,洱海保护特别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注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洱海保护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保护洱海的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护洱海。

  据了解,大理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专访,编撰发放《洱海保护法律法规常识》和宣传画,制作宣传幻灯片随“2131”电影放映工程在沿湖各村镇放映,邀请白族民间艺人将洱海保护编写大本曲在全市范围巡回演出,并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七彩云南环保行动、环保世纪行、义务植树造林等活动。特别是2009年开始实施“洱海保护月”活动以来,大理州、市176个单位在洱海流域责任区开展洱海保护宣传和整治环境卫生、清运垃圾等活动,共实施环保项目439个、入户宣传18万户、发放宣传资料57万份、参与人数达19万人(次)。

  管理到位,制度是“洱海模式”之根

  按照依法依规、建章立制的原则,云南省委、省政府颁布实施了一部地方法规——《洱海管理条例》,将洱海正常来水年的最低生态运行水位从原来的1971米提高到1972.61米(海防高程),并将西洱河水电站的防水调度控制权交由大理州,确保了洱海的生态用水;将原来隶属洱源县的江尾、双廊两镇划归大理市,把大理州洱海管理局调整为大理市属市管,形成整个洱海由大理统一负责管理的局面,理顺了关系。还编制了《洱海流域保护治理规划(2003~2020)》、《洱海绿色流域建设与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30)》、《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等中长期专项防治规划,使洱海综合治理保护工作得以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开展。

  洱源县副县长马利生曾做过6年的环保局长,他对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各级党委、政府对洱海保护治理工作长期以来的高度重视深有感触:“对于洱海保护,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换届不换目标,换人不换任务,一届接一届,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千方百计保障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领导、施行制度。”据了解,包括马利生在内的连续三任洱源县副县长都由环保局长升任担当。

  经过2008年的充实和调整,建立于2001年的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领导组现由大理州州长担任组长,大理州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会同大理市、洱源县党政主要领导和大理州相关部门领导共同组成。这个领导组在大理州环保局设置了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增设了洱海治理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项目建设筹备组、资本运作筹资组、治理工作协调组、产业发展论证组、综合组6个工作机构,并在大理市、洱源县两地分别成立有对口机构,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协调配合的洱海保护治理领导机制。目前,沿湖16个乡镇分别成立了编制为3~5人的洱海环境管理所,共聘请有932名滩地水面保洁员、垃圾收集员、河道管理员。

  为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大理州各级政府逐级签订了洱海保护治理目标责任书,并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建立了州、市(县)、镇、村、组及农户与党员的6级责任体系,把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列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工作成绩的重要手段,使目标任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对达不到目标要求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照四项制度启动问责程序,进行责任追究,形成了覆盖全社会、各级组织和全流域的洱海保护治理管理网络体系。2010年,大理州委、州政府专门成立了州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督导组,同时由大理州监察局牵头制定每年的洱海保护治理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对洱海保护治理重点项目实行严格的跟踪督促和检查。为保证入湖河道的水质,保证洱海有足够的合格来水,大理州还实施了州级领导挂钩“河(段)长制”,对33条主要入湖河流的保护管理实行责任到人、分段包干。

  2009年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上,洱海的保护治理经验得到了广泛赞誉,2011年7月又被列为全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其“循法自然、科学规划、全面控污、行政问责、全民参与”的“洱海模式”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调研。怀着对这片蔚蓝深厚的感情以及历经伤痛后的不懈努力,大理人正以热情、开放的姿态欢迎着八方来客,无私分享着治理保护的经验,愿意帮助人们将期待中的蔚蓝,重现在所有的江河湖泊。

    中国环境报记者 霍桃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