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被污染土壤修复有多难?

被污染土壤修复有多难?
2012年04月27日 11:00 中国环境报

  江苏省3年来关停搬迁了4000多家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污染场地修复也提上了日程。如何才能避免"病急乱求医"以及二次污染,亟待重视

  本报记者 闫艳 高杰 见习记者 李莉

  一块位于城市边缘的土地每平方米拍出近万元的高价,而位于城市中心数十公顷的土地却无人敢要。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事件就发生在寸土寸金的江苏省苏州市。而事件背后的根源就是这块土地上面曾经有过一家生产了几十年的农药企业,被污染的土壤没有得到修复。

  作为化工产业大省,江苏省连续3年开展了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活动,并相继关闭、搬迁了4000多家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随着污染企业搬迁整治,污染场地修复也被提上了日程。

  苏州化工厂原址占地600余亩;南京化工厂原址占地700亩;南通姚港化工区原址占地600亩;常州化工厂原址占地1500亩……从苏南到苏中,一个个土壤修复大项目纷纷启动,加上已完成的近10项土壤修复工程,一股污染土壤修复的热潮在江苏省掀起。

  4月中旬,江苏圣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日本EBH株式会社成立环境修复公司;4月下旬,由江苏省环保产业协会主办的土壤修复技术推介会在南京开幕,重点推广美国地下水药剂开发公司带来的另外一种新的土壤修复技术。外国公司在江苏省纷纷“登台亮相”,标志着江苏省开展土壤修复已进入实质阶段。  污染场地最终修复效果如何?如何避免修复过程中带来的二次污染?在污染土壤“求医问药”的道路上,江苏省在前行。

  重污染企业搬迁 场地土壤“很受伤”

  近几年来,江苏省一批上世纪建设的重污染企业陆续停产或搬迁。这些企业停产搬迁后的场地土壤真的“很受伤”。

  镜头一:2009年11月,在苏州市区42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拍卖会上,位于平江区城北的“苏地2009-B-33地块”拍出9300万元,每平方米价格近1万元。而位于苏州古城区边缘一片600余亩的土地却撂荒近两年。

  在寸土寸金的苏州市,数十公顷的土地无人敢要,即便是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这就是原苏州化工厂地块。这家创建于1956年的老国企主要生产农药,2003年开始整体搬迁到张家港市,但原厂址的土地已被严重污染,而在被修复前不可能被开发。由于污染成分复杂,苏州市有关部门一直在寻找修复之法。

  镜头二:因产业机构调整需要,位于无锡市胡埭镇内的胡埭电镀厂于2009年初停产关闭。由于建厂初期电镀废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企业场地土壤遭受了30年电镀废水污染。在进行修复工程的前期检测中发现,场地土壤污染较为严重,污染物为铬、铜、镍、铅、锌等重金属。

  检测还显示,部分区域铬检测数据严重超过国家地表水标准。污染土方量约为4000立方米。在修复现场的实验室里,未修复的土壤样品浸水后,水呈现黄绿色。

  镜头三:位于溧阳市经济开发区的溧阳市光华化工有限公司紧邻溧城镇牛车垛村生活区,其主要产品为硫丹、氯丹和灭蚁灵。硫丹生产线建于1992年,氯丹和灭蚁灵生产线建于1997年,两条生产线分别于2004年初和2005年7月停产。停产后,检测人员对厂区土壤进行了检测,发现土壤中氯丹和灭蚁灵含量都严重超标。

  化工企业关停后,只有对土壤进行修复后才能用于其他功能的开发。而在江苏省,类似的例子却不仅仅止于这几块土地。

  污染土壤“去毒疗伤” 不是一件容易事

  2010年,为了能使4000立方米“毒土”重生,彻底消除环境风险,保障开发地块土壤安全,围绕无锡市胡埭电镀厂的土壤修复正式开始了。

  这项修复工程由环境保护部、财政部、无锡市环保局以及企业所在地滨湖区政府共同投资实施修复,项目总投资890万元,获得2010年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80万元,其余的由市、区地方政府共同承担。

  这一项目不仅是江苏省唯一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修复示范工程,也被列入国家级重金属污染修复示范工程。

  2010年5月,无锡市太湖湖泊治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国内土壤修复的权威部门——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环科所)共同对这家企业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编制了《无锡市胡埭电镀厂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南京环科所组织编写了污染土壤清理与修复方案。2010年12月中旬,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论证,通过了方案中提出的“原位+异位处理处置”的修复模式。修复工程于2011年3月正式启动,并于8月修复完工。

  2011年8月底,无锡市滨湖区环境监测站对这一项目进行验收监测,共计取固化后土壤样品36个,淋洗后土壤样品6个,地下水样品1个。监测数据显示,固化后土壤全部达到验收标准,合格率100%。地下水水质达到地下水Ⅲ类标准。

  统计显示,这次修复共处置重度污染土壤约900立方米,中度和轻度污染土壤约3100立方米。经过修复并验收达标的土壤在做防渗处理后进行了安全填埋,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渣作为危险废物均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今年1月,无锡市胡埭电镀厂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工程正式通过验收。

  在对溧阳市光华化工有限公司进行场地修复时,作为土壤修复项目的具体施工单位,南京瑞敏泰清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在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风险评估结论后,综合考虑到这一场地的修复费用、修复周期、风险控制目标等因素,将修复过程中分为4个部分,包括污染场地车间及生产设备拆除、污染土壤修复、危险废弃物处理和污水、污泥处理等。

  目前,完成土壤修复的溧阳光华化工有限公司的原址已成为一个废旧汽车停车场。

  而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津化工公司原址围墙内,江苏省环科院工程师胡岚有些感慨——他与十几名技术人员花了一年半时间,才把这30亩污地变回净土。

  2003年,运营10多年的津浦化工搬走,厂区由浦口区收回,次年邀请省环科院进场调查。

  而为了让这片土壤变回净土,胡岚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我们把1.1万平方米的生产区分成3块,打了20多个直径1米的孔,每隔半米就取一个样。污染到达地下5米,最深处超过8米。”胡岚说,“单在实验室里对上百份样土做测试,技术人员就花去了两个月时间。”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省已经启动的土壤修复项目达20多个,要让每一块土地进行“去毒疗伤”,实现“重生”,其背后付出的代价和艰难可想而知。

  “毒土”修复难度大 切勿“病急乱投医”

  污染的土壤需要修复,但土壤修复比水、气、固废的治理更为困难。治病的大忌是“病急乱投医”,土壤污染修复也是这样。

  “土壤‘病’了,如何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土壤污染防治学科首席专家林玉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比如农药厂土壤污染,我们积累了三四十年专业经验,熟悉生产工艺,诊断才有些把握。病急不能乱投医,拉长土壤修复周期,效果可能更好。”林玉锁说,因为急,高技术含量的土壤修复几成“土方工程”,将土一换了之,而治本的生物修复技术很少被采用。现在土壤修复技术多从国外引进,正在适应本土污染环境,目前尚未成熟。

  记者了解到,在溧阳鑫海化工厂的土壤修复过程中,南京环科所用了近两年时间对项目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值将污染区域划分为重度、中度和低度污染区。

  在处理过程中,位于中心位置最严重的污染部分进入水泥窑焚烧,1000℃的高温可将污染物完全分解;中度污染土壤通过添加氧化剂进行氧化;最外围的低污染土壤在添加稳定试剂固定后,进行安全填埋。

  找准了病灶,还得有治病的“武器”。林玉锁介绍说,目前我国的土壤修复技术大多还处于研究阶段,与工程应用还是两个概念。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