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大连:PX项目复工再次引发争议

大连:PX项目复工再次引发争议
2012年01月09日 10:08 新浪网
图表3图表3

  本报记者 李伯牙 大连报道

  2011岁末,大连福佳大化PX项目复工的消息,再次将大连市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1年8月8日,台风“梅花”掀翻大连福佳大化70万吨芳烃项目的防波堤坝,威胁到生产用化工储罐,几乎酿成剧毒化工产品泄漏的严重后果。在民众的抗议下,大连市政府决定该项目立即停产搬迁。

  这虽然被认为是大连市近年来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化工事故,但却不是最严重的一个。

  2010年“7·16”中石油输油管道爆炸起火事故,与事故发生地相隔三四十公里外的海水也受到原油泄漏的污染,很多大连市民都不敢轻易去海滨浴场,外地游客也少了下来。

  不幸的是,“7·16”事故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的一年多内,在同样的地方,类似的事故频频上演。仅隔三个月,在拆除“7·16”事故现场发生火情的油罐时,罐体内残留原油再次被引燃。

  而恰逢“7·16”事故一周年之时,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一个炼油装置又发生火灾。

  福佳大化PX项目风波之后第21天,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储油罐再次发生火灾。

  临近岁末,11月22日,大连港油品码头海滨北罐区31、32号原油罐起火,原因竟然是雷击引起密封圈着火。

  这一年多来,接连不断的石化事故,使得大连金州区大孤山半岛乃至整个城市笼罩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也让这个城市的重化工发展路径备受质疑和指责。

  而事实上,大连只不过是渤海湾乃至整个中国沿海重化工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多以大企业、大项目为代表的重化工成为很多沿海城市招商引资的首选,因为随之而来的就是GDP和财政收入的高增长。在这股重化工潮中,环境问题大多时候被迫让步于大企业、大项目、大开发、大建设。

  比其他沿海城市不幸的是,大连重化工业事故高发,让这座城市始终处于舆论的漩涡中;而这座城市的居民更是如坐针毡,为自己的生存、生活环境而抱怨甚至抗争;外地的游客也好像突然发现,原来印象中美丽的海滨城市,正在成为一个被危险品和油污包围的地方。

  为什么会是这样?回顾大连城市发展历史,多年来其城市定位不断摇摆,从“北方香港”到“大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城市”、“三个中心”再到“现代化国际城市”等,各种口号、理念五花八门。与之伴随的则是产业结构的失衡,在抱着重化工产业不放的同时,其他产业多逐步式微,以至于在重化工业的裹挟之下,一时间让大连城市发展在城市内外的质疑中,有些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1. 日俄留下的重化工烙印

  过去两年里,“7·16”漏油事故和福佳大化PX风波使得舆论的焦点集中在大连的重化工上,在很多外界人印象中,似乎大连近几年才突然从一个“花园城市”、“旅游城市”一下子跃进到重化工领域。其实不然,这个城市有着长达百年的重化工基础和传统,几乎是从大连建市起,重化工业就已经存在,并成为城市产业中的基础性产业。

  大连建市一百多年,其间经历了沙俄和日本的殖民占领,尤其是日本,从1905年到1945年在大连进行了整整40年的殖民统治,并留下城市重化工业的基础。

  1898年,沙俄筹建的中东铁路公司修造船厂,是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连造船厂)的前身;1905年日本大阪窑业株式会社大连工场开设,是大连耐火材料厂前身;1907年日本日清制油株式会社大连工厂成立,为大连油脂工业总厂前身;同年,小野田洋灰制造株式会社大连支社建设水泥厂,即今大连水泥厂前身。

  这一时期,从造船、化工、冶金到机械制造等重化工业体系都在大连发展起来,很多工厂延续至今,如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化集团、大连钢铁集团等。

  大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大连房地产经济学会副会长于连生告诉记者,大连市重化工产业的形成发展是有历史背景的。大连的重化工除了日本统治时期留下的基础,也有共和国建国的需要,从而形成重化工产业的基础。

  “上世纪60年代,你要走一走国内的县城,除了碾米磨面的没有什么工厂,除了榨油厂没有几个冒烟的工业项目,有几个像大连瓦房店、普兰店这样有大工厂的?”于连生说。

  大连城市遗产保护组织发起人、文物保护志愿者赵奇军告诉记者,从日本人占领大连开始,大连就成为一个重化工基地。过去在市内还有不少化工厂,分布在甘井子区和中山区的寺儿沟一带,如大连染料厂、大化集团(简称大化)等。

  当然,日本统治时期在此发展重化工目的首先不是为了发展大连这座城市,而是掠夺资源,东北丰富的煤炭、石油、钢铁、粮食等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日本正式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大连的工业体系逐步军事化,一批重要的重化工业开始发展起来。而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大连的造船、化工、机械等重化工业全面军工化,1941年到1943年工厂数量从1100多家激增到1800多家。

  但客观上给大连产业发展带来的结果是,大连这座城市从刚诞生起,就走上了重化工之路。

  2. “屁股要坐在工业上”

  日本投降后,留下的这些重化工业也被认为影响了解放战争的局势,大连对新中国建立做出的贡献至今仍为当地所津津乐道。当时,中共东北局、华东局决定,利用大连的工业基础建立军工生产基地,从苏联人手中秘密接管了以大连化工厂(大化)、大连钢铁厂为主的一些工厂。

  在随后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中,所使用的炸药、炮弹大部分是大连生产。曾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粟裕将军称:“华东战场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华东民工的小推车和大连制造的大炮弹。”

  解放后,大连在沿海城市中工业基础比较好,中央把大连定位为重要的国防工业城市,延续了发展重化工业的路子。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讲到,“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

  “中央要求利用沿海的工业,大连就重点抓工业,而当时全国工业用酸、用碱60%都是大连化工厂生产的。”中共大连市委党校教授张道航告诉记者。

  “1980年代以前大连的城市定位长期是坚持做国防工业城市,国防是中央政府要管的,地方政府要抓工业。”张道航告诉记者,以前大连市委和政府的文件上甚至都有这样的话,“市委和政府的屁股要坐在工业上”,讲得非常形象,就是要抓工业。

  这一时期大连重化工业能够继续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计划经济体系。

  “因为在这个体系下重化工业要发展,原料的调进和产品的调出全是国家负责,就像大连机床厂生产出机床之后,也都是国家给调拨走的。” 大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大连房地产经济学会副会长于连生认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有了这种产业的资源配置基础,才延续了大连的重化工业。

  然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种计划式配置资源的方式发生改变,大连的重化工业迈入一个艰难的挣扎期。当时就连大连造船厂这样的庞然大物也面临非常大的困难,工厂的支票拿到工商银行都被拒付。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连市区内的老企业大规模搬迁改造,于连生等专家建议趁着这一轮土地整理把卖地的钱搞企业发展改造,不能把这些企业异地复制,不然就永远失去了再造的机会。

  “经过这个痛苦的过程,这些企业还是站起来了。经过改造,这些企业成气候了,有的全国排第一。”于连生认为,经过那么多年的调整,大连的重化工业能保持住,是因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人才队伍,经过市场经济的痛苦磨炼之后又能站起来。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