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农村教育创新 让孩子获得更优质的学前教育

农村教育创新 让孩子获得更优质的学前教育
2020年12月02日 11:14 新浪公益

  最近几年,河北沧州市献县一家幼儿园的崔老师发现,许多家长跟幼儿园老师反映,希望能在小学前教会孩子拼音和加减法。在家长看来,这才是学习,只有这样,上小学后才能有好成绩。老师如果没教好,或者教得不够,家长往往直接转园。

  崔老师和同事们对此感到纠结。一方面教育部门不断宣传和要求幼儿园不能提前按小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课,而要提供适应幼儿发展规律,以游戏为主的学前教育。因为根据幼儿的发展学习规律,3-6岁幼儿的学习应该通过游戏、生活与真实体验来进行。但另一方面,家长的期待摆在眼前,农村幼儿园老师自己在幼儿教育方面专业性有限,对于该如何把教育政策中好的理念落地,自己也摸不到方法。因此,有的幼儿园就只好先回应家长,教好写字和算数。家长们是满意孩子学到知识了。然而孩子因为没有兴趣、感觉枯燥等原因,上课时不听话、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爱上幼儿园,这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头疼。

  事实上,如果放眼全国,会发现在许多优秀的幼儿园——无论城市和乡村,并不存在类似的矛盾与纠结。孩子可以在丰富、自由的游戏中愉快地成长,家长也被引导从更多角度去认识幼儿的学习,而这一切的变化都需要从幼儿教师开始。

  研究表明,六岁前是一个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有可塑性的时期,优质的学前教育对个人未来的学业、生活成就及幸福感至关重要。对于数量庞大的农村儿童而言,缺乏优质的学前教育,可能造成在认知、语言、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滞后;反之,如果农村幼儿能够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则更有机会在学习发展上,拥有一个公平和坚实的起点。

  过去十年,国家加大了对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入园率大幅提升,大量农村幼儿园在这个过程中创办和发展起来。农村孩子能入园了,但是幼儿园教育专业性的发展还要一步步推进。一股公益力量也在这个过程里持续关注着农村幼儿的发展,包括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等公益机构,他们联合学前教育专家、高校和地方政府等,致力于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

  这些公益机构尝试从提供幼儿活动资源、教师培训与教研、提升园所管理水平等各方面,为乡村幼儿园建设一个有力的教师支持系统;同时,他们也在探索如何在职前阶段提升幼师能力,使他们在走出校门时能做好充分准备,真正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阳光幼儿教师在引导孩子们思考“什么样的浇水工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浇地”。阳光幼儿教师在引导孩子们思考“什么样的浇水工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浇地”。

  1、打开农村幼师的新世界

  崔老师从事幼教工作已经19年,在多个农村幼儿园工作过。在她的印象里,早年的农村幼儿园就像一个托管所,“教育”环节很少,“家长们觉得孩子‘野’惯了,只要有人看管就足够了。”

  近几年,学前教育受到了更多重视,但家长则更容易受到小学学业竞争的压力,把它看作小学的预备,很多农村幼儿园有明显的“小学化倾向”。然而,虽然短期看孩子提前掌握了部分知识,但长期而言并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枯燥的学习经历会削弱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而过早地掌握一些小学知识,在小学开始正式学习时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己已经会了”的错觉,不利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事实上,有利于学前儿童个体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好奇心、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创造环境让孩子去探索。但能够说出教育理念未必真的理解;理解教育观念是一回事,如何有效地将其落地又是另一回事。许多农村幼儿园教师们自己就没有过“在玩中学”的经历,也没有相关技能和经验,对此感到有些无措。

  农村学前教育面临各类挑战的同时,许多教育公益项目也在提供新的视角。2018年,在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的支持下,STEAM教育的理念被北京市乐平公益基金会(下称“乐平基金会”)带到了献县。

  STEAM教育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学习规律,以探究生活中真实的问题为主线,通过带动孩子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跨学科的思考和实践探索问题,提升孩子的科学素养,培养孩子主动思考、遇到问题敢于尝试解决的习惯,并帮助孩子学会运用如观察、分析、同伴合作等方法。

  当前许多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呈现的小学化现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老师对于幼儿教育的“错误认知”,认为幼儿园就是要教孩子知识。而STEAM项目希望帮助老师们实现观念的转变,并培训老师们实施教学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创意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

项目导师引导老师掌握活动设计方法项目导师引导老师掌握活动设计方法

  要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转变成“以儿童为中心”,这个过程对老师们来说并不容易。崔老师所在幼儿园的园长说,在项目执行到1年时,老师们因为在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时感到吃力和不得要领,几乎都要放弃。但幸运的是,他们最终坚持了下来,并目睹了可喜的变化。园长说,过去孩子遇到问题,老师直接上手帮孩子解决;后来孩子们遇到问题,老师告诉孩子们解决方法;而现在,孩子们遇到问题,老师会先引导孩子们观察,通过提问来支持孩子思考解决方案,并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解决。

  崔老师几乎参加了每一场的教师研训和工作坊。在培训中,她跟着导师学习如何通过日常生活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激发其解决生活与游戏中的实际问题的动力。导师还手把手引导,带领老师把活动设计和教案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一步步细化成型,并且在幼儿园实践了多场活动,使教师们逐渐掌握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的能力。

  这些技巧很快就被用回到了课堂上。崔老师记得,在一次STEAM主题活动《伞》中,教师们准备了木棍、彩泥、透明胶带等素材,将孩子们分成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相互讨论并制作雨伞。这些曾经连10多分钟都坐不住的孩子,一个个聚精会神,创意频出,黏彩泥、架木棍、做造型……

孩子们在课堂上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雨伞。孩子们在课堂上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雨伞。

  她还记得,一个孩子举起自己的伞,想去分享这份喜悦,刚走几步,自制雨伞散架了,于是皱起眉,一脸紧张和失落。孩子重新回到椅子上,陷入沉思,接着在雨伞架子的连接点又压上一层橡皮泥。老师问他:“为什么又放上一层橡皮泥呢?”他回答,“这样就不会掉了”,他指了指橡皮泥的伞面说。

  最终,孩子完成了杰作,拿起自己制成的小伞兴奋地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同时也去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不一会儿,他又回来,拿起了一根一次性筷子,换下细竹签的伞柄。老师问:“为什么把竹签换成筷子呢?”孩子说:“因为竹签太细,伞不稳当,总是晃。”

  崔老师回忆道,整个过程可以看到这个小朋友有思考、有探索、有观察,发现问题时,自己又想办法解决问题,是主动的学习者,这个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干预。将近1.5个小时的活动,孩子沉浸其中,几乎“忘我”——没有喝水,没有上厕所,一直到最后完工,他才说:“老师,我要去厕所!”说完,匆忙地跑开了。

  让崔老师感动的是,小组中有位孩子动手能力较弱,其他孩子在忙碌时,他默默站在一边观看。大家完成后,自己跟在其他小朋友后面一起欣赏,很是羡慕。老师于是向其他孩子们问道,“他也想有把自己的小伞,怎么办?”孩子们异口同声:“老师我们一起帮他做吧。”于是回过头一起捣腾,等最后一把透明雨伞做完了,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欢呼声。

  “过去我们觉得孩子们不好教,可能是我们没找对的方法。”崔老师从良好的教学效果中看到了希望,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她认为农村的幼儿园同样可以做好科学素养教育,农村的孩子们一样可以在幼儿园里通过游戏化教学,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幼儿教师在云南参与STEAM工作坊体验活动“建构幼儿园”。幼儿教师在云南参与STEAM工作坊体验活动“建构幼儿园”。

  2、多方联动带来集合影响力

  实际上,崔老师的烦恼并非个案。她所面临的学前教育问题,大多数农村地区的老师也正在面对。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学前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截至2019年,全国提供学前教育的幼儿园从15万所幼儿园增长至28万余所,毛入园率达到83.4%,一定程度实现了“有园上”和“上得起”。但在广袤的农村,小学教师转岗成为幼儿园教师,孩子们端坐在小椅子上练字背书的情况并不少见,农村幼儿园面临质量提升的瓶颈。

  2011年,乐平基金会联合多方发起乐平早教项目,开始研发适用于农村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项目之初,他们选择直接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培训,但很快发现针对一线教师的短期集中培训效果并不好,老师很难通过一次培训便掌握所需能力。于是,他们转变模式,和地方教育局合作,选拔出本地的教研员和培训师进行培训,再由他们开展三级培训由教研员和培训师到乡镇幼儿园持续指导一线教师,继而影响更多的孩子。

  乐平基金会秘书长李利亚说,学前教育项目大多周期长,尤其是课程研发和教师培育,项目需要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效,很少有资助型基金会愿意支持。那时候的乐平早教团队,亟需找到更多的同行者。

早教项目课堂活动场景:在儿歌《猴子》里孩子们随着老师和节奏一起爬树。早教项目课堂活动场景:在儿歌《猴子》里孩子们随着老师和节奏一起爬树。

  这时,他们遇到了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下称“同济慈善会”)。这是一家由原全国政协常委、原人大常委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澳门立法会第一、第二、第三届主席曹其真女士创办的公益基金会。曹其真女士对教育怀有特别的关心和热忱,尤其关注到早期教育是越早投入对孩子的影响越大,因此同济慈善会在内地一直聚焦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领域。

  作为一家资助型基金会,最初,同济慈善会为了帮助解决服刑人员子女上幼儿园的问题,通过网络搜索发现了乐平联合多方发起的早教项目。双方团队经过沟通后,发现彼此的理念和目标一致,开始了长达7年的合作,至今仍在携手共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

  2013年,由同济慈善会资助、项目团队执行的早教质量提升项目在湖北鄂西北山区十堰的郧县、张湾区、丹江口的32所基层幼儿园实施教师培训,开发适用于农村地区儿童的早期阅读、数学思维、户外游戏等活动,与当地教育局合作,培训教研员来培养当地幼教骨干教师队伍,从而使在园儿童、其家庭及所在社区持续受惠。

幼儿园的孩子发挥创造力制作墙绘幼儿园的孩子发挥创造力制作墙绘

  之后的几年间,同济慈善会持续支持该项目推广至甘肃、湖北、四川、青海、贵州、云南等地。截至2019年底,该项目已覆盖7省41县,惠及近2800所农村幼儿园,支持超过2万名乡村幼儿教师进行专业能力提升,帮助33万名乡村学龄前儿童获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然而,全国有约3000万3~6岁的农村儿童,该项目受益儿童占全国农村儿童的比例依然很小。乐平基金会和同济慈善会意识到,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及方法转变需要全社会各方的行动和合力。包括家长意识的转变、教研员的培训方式转变、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园的管理考核方式的转变等。

  2016年,同济慈善会和乐平基金会联合发起“中国农村学前教育集合影响力行动”,尝试通过举办农村学前教育议题研讨会、能力建设工作坊和游学等活动,链接到更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建立多方合作,共同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借助项目活动,诸多关注农村学前教育的高校研究者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参与其中,并形成合作。而多方合作又促进教育部门转变观念,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一些国际优秀教育资源也被引入到国内学前教育领域,进行本土化实践。

遵义农村幼儿园里,幼儿用纸杯等生活用品进行搭建。遵义农村幼儿园里,幼儿用纸杯等生活用品进行搭建。

  3、持续完善学前教育生态

  同济慈善会在资助实践中发现,许多项目都在进行幼师培训,即便幼师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也仍然不能很好的进行幼儿支持。还有培养幼师的学校向公益组织寻求帮助,希望支持其毕业生做基本工作能力的准备。随后,同济慈善会通过调研与专家咨询了解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熟知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但教育实践能力较弱,缺少对儿童的观察、理解与支持。幼儿教师的职前培育是一个看起来与农村幼儿园有些遥远,但却会影响幼教人力资源长期发展的问题。

  去年,同济慈善会带头发起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创新试点项目”,与广西师范大学侯莉敏、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东北师范大学王萍三位学前专业教授合作,在该议题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并从国际优秀的教师发展组织引进了“儿童观察与评价”和“儿童的积极行为支持”两门课程,对课程资源进行本土化研究,产出基于中国幼教现实的教学创新经验。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科研教师孙晓旭参加了鄢教授的试课,在她看来,课程实操性很强,能从中更理解如何陪伴儿童成长。

四川师范大学试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创新试点项目引入的幼师专业课程资源。四川师范大学试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创新试点项目引入的幼师专业课程资源。

  近十年来,同济慈善会累计在内地资助学前教育公益项目共58个,支持了一批关注学前教育问题的机构,项目覆盖3000多所幼儿园,受益儿童多于50万人。

  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主任陈函思表示,同济的资助其实是秉承创始人曹会长“信任、创新、实事求是”的理念,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基于为更多农村儿童提供优质教育的目标,通过与合作伙伴长期合作支持其项目解决方案的迭代与创新,帮助他们不断完善当地教育生态,撬动更多资源参与,促成系统性改变。后续项目撤出后,当地的教育质量依旧可以依靠内生力量不断提升。

  同济慈善会认为,解决学前教育问题需要动员多方社会力量,其中政府和教育部门是解决学前教育问题的主导力量,公益组织更多是发挥补充作用。在集合影响力项目中,贵州、云南、甘肃等多个省市县教育部门代表作为项目的合作伙伴,与公益组织密切合作支持了多个学前项目的落地执行。

  在教育创新过程中,公益组织有着自身的优势,可以整合多方资源,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框架下,以创新的方法在小范围进行试点,待初步效果得到验证后,联合教育部门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以帮助到更多的教师和孩子。

  目前,同济慈善会资助的学前教育项目在各自领域继续深耕。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正在全国逐步推广;农村STEAM教育教师培训项目计划转变教师培训主题,逐步培养项目教师开展培训者培训能力,此外,探寻更适合西部地区的教研员培养方案,通过培养教研员、帮助他们能更有效的支持老师转变教学方式,以一个点撬动一个面,影响更多园所和孩子。

高校教师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创新试点项目工作坊积极讨论与练习高校教师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创新试点项目工作坊积极讨论与练习

  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创新试点项目在本土化应用和初步研发之后,开展了两期针对40多名高校学前专业教师的共学研讨,借此启发更多教师开展基于能力的幼儿教师培养,从源头上为学前教育行业培养更加优秀的幼师。此外,同济慈善会还支持了教师教学创新社群相关项目,希望推动更多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前沿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师资培养的创新。

  少年强则中国强。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儿童时期的投资回报率最高,消除儿童贫困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和智力开发具有重要价值。综合观察全世界各国为贫困儿童提供的优质学前教育方案的长期效果,优质学前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提高贫困儿童国民素质方面,既能提高个人的健康、教育和职业收益,也能减少个人的问题行为和降低犯罪的可能性。

  当前,农村幼儿园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仍然很大,这也是乡村振兴、解决代际贫困的重要一环。在这条道路上,同济慈善会等公益行动者们仍在实践中创新探索、提供服务,希望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