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张博豪:探索一条中国特色“时间银行”发展之路

张博豪:探索一条中国特色“时间银行”发展之路
2021年07月08日 15:00 新浪公益

  “聆听了三个小时,觉得自己的人生厚度都增加了一点。”

 

大学生志愿者采访老党员大学生志愿者采访老党员
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

 两周前,尤曼玉和两个同伴来到上海杨浦区退休老党员朱少田的家中,三个小时的聆听后,尤曼玉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朱少田年轻时的战斗生涯、退休后重走长征路等丰富而坎坷的人生经历,带给尤曼玉和同伴们从未有过的体验,让他们沉浸其中。

  尤曼玉是上海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研究生,5月初,她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一则招募信息,“上海养老时间银行”平台上有一个名为“见证身边的传奇”——上海杨浦时间银行建党100周年老党员视频访谈活动在招募志愿者。她果断报名参加,在经过专业培训后,她和另外30多名来自上海不同高校的大学生成为了活动志愿者。

  “上海养老时间银行”是一个互助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由上海市民政局主办,委托中国银行提供技术开发和运营支持,自去年9月上线以来,已注册超过7500名服务提供者,服务需求方超过1万人。平台发起的活动一方面吸引了像尤曼玉一样的年轻人成为志愿者,另一方面,也让更多老人的需求得到满足。

  今年初,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百岁老战士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回信中总书记希望老同志们结合自身革命经历多讲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勇敢斗争,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老党员们的精神是宝贵财富,应该通过年轻人传递下去。”中银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张博豪说,值此建党100周年之际,基金会联合当地政府部门在“上海养老时间银行”平台共同推出了“见证身边的传奇”老党员视频访谈活动,让更多年轻人通过这种特别的志愿服务方式传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和精神。

  在张博豪看来,“时间银行”具有志愿服务的属性,表现形式是互助式的,实质上是一种代际的传承。当下是活力老人或年轻人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帮助,并通过某种工具把服务时间记录存储下来,等他们步入老年需要服务的时候,用存储的服务时长换取其他人的帮助。因为这种服务是自愿的,也是接力式的,所以这秉承了代代相传的中国传统,体现了志愿服务的自愿自觉。

  近日,作为中银公益互助养老平台的主体机构和推动力量,中银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张博豪畅谈了“时间银行”的社会治理价值、服务模式、激励机制、本土化实践以及开放性等话题,以下为访谈节选。

中银慈善基金会秘书长 张博豪中银慈善基金会秘书长 张博豪

  如何以公益之力解决社会问题?

  问:中国银行为何关注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当前有哪些举措?

  张博豪:人口老龄化,这是当前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不论从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是自身的价值追求来讲,中国银行理应积极地参与其中。早在2019年,总行党委就将银发场景作为战略场景建设之一,举全行之力全力推动。一方面发挥银行优势,运用金融工具,比如全新打造手机银行银发专区,去年疫情期间推出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金九条”等等。

  另一方面就是通过中行的企业基金会——中银慈善基金会,以“时间银行”的内在逻辑,搭建中银公益互助养老平台,由集团内的综合经营公司——中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给予技术支持,中益善源公司负责专业化运营,保证了平台的平稳、持续发展。

  问:请你介绍一下建设中银公益互助养老平台的考虑。

  张博豪:平台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的部署而建立的,是一个为志愿者参与社区助老活动提供信息渠道和记录账户的工具,希望也能成为满足老年人生活和精神需求的线上社群,成为互助性、普惠性助老养老模式的实践探索。

  我认为,“时间银行”起到三个方面作用。一是有利于延长老年人的社会价值,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刚刚退休的老年人精力上、体力上仍然很充沛,我们鼓励活力老人(低龄老人)去服务年纪比较大的、需要帮助的老人,从而实现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二是推动整个社会志愿服务氛围的提升,我们鼓励更多的大中学生、白领等年轻人参与其中,这是我国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增强的表现。三是重塑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时间银行”的服务半径为社区、街道,让大家不因城镇化进程而变得生疏、冷漠,通过这种互助式的助老服务,让邻里关系在守望相助中升温。

  问:请你介绍一下中银慈善基金会。

  张博豪:中银慈善基金会是在中国银行党委的关心支持下成立的,目前是中管金融企业中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企业基金会。它首先是中国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前两年,主要投身到助力中行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共筹集资金4200多万元用于60个公益项目,投入到总分行的定点扶贫县。

  其次,基金会致力于打造成汇聚中行员工和客户爱心的精神高地,比如去年疫情期间,集团员工在不到1个月时间里自愿捐款3000万元。今年六一,我们组织了员工及员工子女志愿者到特殊学校参与公益活动等等。

  第三,基金会努力传播中行百年向善的优秀文化。中国银行的价值追求是“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将解决社会问题摆在企业价值观的首位,凸显了这个在我国持续经营最久银行的责任担当。基金会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如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所讲的“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我们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传播中行崇德向善理念,为百年中行金字招牌增色生辉。

  推出“时间银行”正当其时

  问:“时间银行”是从国外引进的概念,在我国也有部分地方进行的探索和实践,但并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和影响力,为何选择现在的时机参与“时间银行”?

  张博豪:“时间银行”的概念由伦敦经济学院资深研究员、美国人埃德加·卡恩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创立,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可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国内首家“时间银行”是1998年,上海虹口区提篮桥街道晋阳居委会推出了“时间储存式为老服务”。这些早期的“时间银行”规模比较小,一般是以街道为单位的单个原子形态,记录方式多为手工记账,近几年也利用了小程序等互联网工具,但仍没有互联互通,在一个地区提供服务,在其他地区无法获得认可和服务,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参与积极性不高。

  我们现在参与到“时间银行”项目中有几个方面考虑,一是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时间银行”在我国的本土化实践就是针对互助养老服务的。二是我国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逐年增加,并且从组织化动员方式向社会化动员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也就是说不是学校和单位让我去参加志愿活动的,而是我自觉去为别人服务的,这为“时间银行”解决了志愿者供给问题。三是青年在不同城市间自由选择就业,很多老年人选择候鸟式养老,使“时间银行”需要一个异地服务、异地支取的全国性平台。四是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的应用,深深融入了包括老年人在内的人们的生活。

  问:中国银行开发的“时间银行”平台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张博豪:“时间银行”是一款信用产品,需要健全的信用体系。不论是志愿者还是老年人,参与者最看重的是平台的稳定性、持久性。目前中国社会最可靠的值得信任的应该还是银行所建立起来的信用体系,对“时间银行”延期承兑增加了用户的信任程度。中银公益互助养老平台部署在银行的服务器上,确保信息的永久记录、安全存储,为志愿者“记录一生、服务一生、跟踪一生”。

  其次,通存通兑也是我们平台的一大特点,我们在平台上施行统一规则和标准,一人一账户,不会因用户居住地的变化而导致服务时长的失效。国际化是中国银行的特色之一,我们希望未来可以实现全球的通存通兑。

  第三,我们坚持时间币的不可货币化,也就是“时间换时间”,人人平等因而付出的时间是等价的。同时,为了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照顾到长期期待与短期激励,建立了一套积分激励体系,引入中行的合作伙伴商户群共同参与。

  探索本土化实践,打造中国特色“时间银行”

  问:目前中银公益互助养老平台在全国的推广应用情况如何?

  张博豪:去年,受上海市民政局委托,我们开发运营了上海养老时间银行平台,同时我们开发了中银公益互助养老平台,自上线不到1年的时间里,已有20多家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养老机构与我们签署了合作协议并落地实施,包括北京、海南、宁波、鞍山、十堰等省市民政部门,其中,北京市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开;海南省于今年5月在首届消博会上举办了启动仪式,并率先在海口市开展试点。

  问:与国外相比,你认为“时间银行”应该具备哪些特色来适应中国国情?

  张博豪:与国外多样化的养老模式相比,我国的养老模式更多地集中在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就我国国情来说,政府在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起引导作用。“时间银行”在国外多由企业和社会组织主导,而我国更多地由政府主导。所以,我们希望各地政府部门把“时间银行”纳入养老服务体系中,与养老驿站、养老顾问等制度性安排结合起来一体推动。从目前与我们合作的情况来看,各级民政部门也是这么做的。因此,我们在保持开放性的前提下,希望更多地与地方政府开展深入合作。

  另外,中国传统邻里关系的重塑对于互助养老起到关键的作用,也是“时间银行”能够推行的基础。特别是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一二线城市聚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的老话成为现实,如果邻里间多一点关注关心,就不会出现独自在家中故去几日无人知晓的惨象。

  开放性和自主性

  问:“时间银行”平台还会连接哪些机构和组织?如何保持开放性?

  张博豪:一是我们向各类助老养老的机构开放,除了政府之外,企业和社会组织都可以使用我们的平台,可以相互嵌入。二是我们积极争取与官方指定的志愿者数据平台对接,如志愿北京、公益上海等。三是向各类爱心商户开放,如助老助残的护具器械等,包括为志愿者提供激励的权益实物等。四是向研究机构开放,我们长期以来与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制定规则标准,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构加入进来,共同推动“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创新,开创一套中国特色“时间银行”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问:对于志愿者个人,“时间银行”最重要的激励是什么?

  张博豪:我认为,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人,都拥有强烈的公共情怀,内心深处是不求物质回报的。对他们最大的鼓励是肯定其所具备的优良品质,除了精神鼓励之外,显性的表达应该反映在对他们的信用评价上。作为银行,可以运用我们的优势,以志愿服务时长为基础数据,打造一个信用体系“红榜”。

  目前对一个人的信用评价还是从还款能力、收入水平等进行考量,其实大多是财富的标准。虽然一个人多做好事、多做志愿服务不代表还款能力强,但是应该可以作为信用好的一个佐证。我们在探索研究,是否能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青年人,给予车贷、房贷、消费贷、助学贷款等方面的倾斜,建立起对一个人信用评价的多维标准体系,以此促进金融和非金融的一个融合。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