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将心与爱留守在孩子们身边

将心与爱留守在孩子们身边
2018年08月24日 09:06 慈善公益报
图集

将心与爱留守在孩子们身边

——中华慈善总会“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取得显著社会效益

    日前,民政部对第10届“中华慈善奖”拟表彰名单进行了公示,中华慈善总会“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作为49个慈善项目之一名列其间。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自2015年11月启动以来,中华慈善总会直接投入近700万元,创建了38所“关爱儿童之家”。中华慈善总会携手各地方慈善会共筹募善款近8000万元,在16个省份创建了700余所“关爱儿童之家”,受益儿童达20余万人,使该项目发展成为具有全国性、广泛性、持续性,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慈善项目之一。

    以慈善的方式

    化解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所引发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中国城镇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且受到户籍及教育制度等多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国农村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据民政部2016年数据显示,中国留守儿童的总数达到902万。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关心留守儿童,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李克强总理提出“决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殇。”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与社会需求,中华慈善总会与民间公益机构“全球联合之路”(UWW)合作开展了“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旨在发挥中华慈善总会及各地慈善会的特点及优势,以建立具有综合功能的“关爱儿童之家”为载体,通过组织社会捐赠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与各地、各级慈善会共同搭建合作平台,利用当地多方面资源,在留守儿童中开展心灵关怀、亲情连线、安全教育、文体活动、课业辅导等各种活动,以解决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学习失教等问题,为他们提供开阔眼界、感知社会、认识自我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服务,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中华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王树峰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2015年11月,我们在山东济南举行了‘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全国启动大会,并联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慈善会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倡导各类企业、各界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奉献爱心。项目启动后,得到了各地慈善会的积极响应,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大力支持并参与。山西、陕西、安徽、四川等省级慈善会先后召开各省项目启动大会,调动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山西、陕西等一些地方政府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出资支持。项目不仅得到了中商惠民(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华泰证券、华晨宝马等国内企业的鼎力支持,也得到了美国全球联合之路、韩国社会福利联合劝募协会、东西食品、GKL社会奉献基金等境外机构的大力协作,使该项目迅速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慈善项目之一。”

    让留守儿童感受到

    家一般的爱与温暖

    山东济宁市的“问题儿童”小成(化名)在“关爱儿童之家”进行过心理治疗,以及参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后,小成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一直生活在山西运城农村的小嘉欣(化名)被志愿者带去城市,参观了博物馆、动植物园等,这种城市体验活动为她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记忆。

    河南南阳一个原本性格顽劣、时常做出异常举动的孩子通过“关爱儿童之家”志愿者的帮助,在品格与学习成绩上都有了很大提高,最终竞选为班长,成了学校里的模范生……

    以上这些只是“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中的一些缩影。

    “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将就读小学的、父母至少一方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及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困境儿童列为关照对象。依托社区、学校、乡镇或相对独立的场所,设立“关爱儿童之家”,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家”的感觉与氛围的场所,通过提供绘本阅读、心灵关怀、亲情连线、课业辅导及动员社会志愿者组织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让孩子们得到关怀与爱护。

    中华慈善总会外联部主任陈媛媛向《慈善公益报》记者介绍道:“‘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从设立到展开紧紧抓住社会需求,努力解决社会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关爱儿童之家’被打造成了项目示范点,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使项目的辐射力不断加强。‘关爱儿童之家’里的孩子们逐渐变得开朗活泼,相处融洽,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信心都有所增加。2017年,我们曾对10所‘关爱儿童之家’的孩子们进行了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0%的孩子具有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其中课业辅导、图书阅览、美术课、亲情连线等都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活动,他们也愿意将这个‘家’介绍给自己的小伙伴。”

    李 晶 本报记者 钟 伟

+1
【纠错】
责任编辑: 郭士玉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