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子研论道:信佛之人如何做公益

子研论道:信佛之人如何做公益
2015年04月20日 13:49 新浪公益

  前些年,有两位朋友分别捐款40万元和20万元,建了3所希望小学。在接触中,感觉到他们态度是朴实的,这种付出是发自内心的,没有提出任何宣传回报,其中一位开始时连以冠名都不要求。他们并没有解释捐款的目的、动机、想法,只是强调做点善事。他们都已经有自己的公司,确实很富有。 

  由于是熟人,就去过他们的办公室。两人共同的特点就是墙上挂着佛经(书法作品),一位挂的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另一位是《妙法莲华经》。书架上都摆着一些佛学方面的经书典籍,可以看出他们信佛或者在研究佛。他们挂的这两幅经书,均属大乘佛经。强调一个学大乘佛教的人,首先要立志学佛,不是为了救自己,而是为了救一切众生,使他们超越烦恼超越痛苦,达到快乐、健康、清净的境界。利人、助人、慈悲,要像行云流水一样的去布施,这样他得到的福慧果报,大得像虚空一样不可思量。佛学的深奥晦涩,即使是佛门弟子也不是能够轻易领悟的。但一般人还是能够理解到修己、行善等层面的。信佛也好,用佛的思想指导自己也好,他们所做的是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了贫困地区发展教育。

  什么动力使他们有此善举?佛教的度己度人,也遵从着由己及人、利物利人的信条。如果撇除宗教因素,以事物的联系关系来看,那也就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关系,相害相损、互惠互利而已。如此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要用宗教思想统领呢?也许每个信佛人的深刻追求是不同的。只想到自己好,自己得,那就会欲壑难填,恶行恶报;自己过得好,希望他人也好,就能够伸手助人,善有善报;希望自己成为拯救世人的人那就上了另外一个层次,那就福报无边。积极的宗教往往会使人往更高层次上追求,但又不是解决所有实际问题的金钥匙。真正的动力可能还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还是人们根本利益、理想的一致性使然。

  什么想法决定他们的“功德”方向?信佛的人见过许多,但捐款建学校的也就见过这么几个。见到的大多是供个佛像,烧一炷香,吃点儿素,念点儿经,听听佛曲带子,定期赴庙进香的人。见到最多的是往寺庙功德箱里投钱的香客,但不知他们是否了解佛。据说像承德八大庙等著名庙宇香火钱甚是可观。最令人难忘的是各寺庙中的功德碑,镌刻着投资修庙人的名字和功德。有的是一个人一个碑,有的是很多人共立一碑,捐钱人多,资金量大,感觉这些人真的很虔诚。但还是能看到当地村小、教学点学校急需改建,有的还是土墙泥顶,还有许多最该帮助的家庭困难的孩子。事佛礼佛当然是信徒的愿望,是修行的过程。但佛是要普度众生的,光有豪华的大雄宝殿,恐怕是庇护不了几个人,光有对佛的顶礼膜拜,恐怕还远远不够。由此看,这两位朋友的功德修行,大概不仅仅要体现在金碧辉煌的寺庙,而是更多地想到芸芸众生,才决定捐建学校的吧。

  作者 崔子研 作者邮箱:czy42666@sina.com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