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微博”助力“微公益”凝聚大力量

“微博”助力“微公益”凝聚大力量
2011年05月05日 10:19 公益时报

  【导读】"微公益"以一种普通生活的方式,不仅推动了平民公益事业的发展,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

微公益,传递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微公益,传递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

  "微公益"以一种普通生活的方式,不仅推动了平民公益事业的发展,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正如那首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010年,在喧哗骚动、宏大叙事之外,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以微博为首的"微"世界。

  从微博,到微公益,一个个与具体的个人有关的微小的善念、诉求最终通过微博这个平台得到了回应、放大,获得了原本不可企及的"胜利"。

  当"巴比晚宴"、"明星慈善"等"大公益"形式以其显赫声势吸引着大众眼球时,倡导普通人从身边小事做起的"微公益"也正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改变着社会生态。

  平民的公益时代

  说到"公益",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名人、企业家,认为"公益"都是靠名人的财富转移来实现的,当"微公益"强调的是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的时候,当召集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变得不再复杂的时候,当不少人开始借助网络召集到更多的普通人以集体的力量来实现公益理想的时候,这似乎成了平民公益的饕餮盛宴,也预示着平民公益时代的到来。

  "微博已经深入人心,它已经普及到我们的生活中、普及到很多普通人里面,我们不但可以分得很多智慧,很多的信息,当然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得到很多的快乐。"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说。

  "微公益"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全民参与性、创造价值性。它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自上而下的大众性、草根性、迅速传播性,真正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

  事实上,普通的网民们,正谱写着许许多多温馨而动人的奇迹。从广州梁树新发起的"铅笔换校舍"活动,到给脆骨症患者送礼物的"瓷娃娃"行动;从梁咏琪提出的"转发一次微博,捐款一元",到姚晨提出的"关注一个粉丝,捐款一毛钱"等等,"微公益"正以充满创意的方式,凝聚来自普通个体的公益力量,其中不乏公众人物的身影。

  不可否认,正是全民参与的互联网时代,为"微公益"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契机。

  "微公益"显示大力量

  "微公益"自产生以来就处处显示着积少成多、聚米为谷、聚沙成塔的公益精神,如同古人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它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交互性、草根性、迅捷传播性,将公益平民化、常态化,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出现,誓将公益植根进我们的日常理念。在这里,人人都可以是公益主体,随时都能在网络上发起一场公益救援。

  2011年的春节,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在新浪微博上发起了打拐倡议,接着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注册了"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并雇管理员负责转发各地网友上传至微博的乞讨儿童照片。

  于是,一个涵盖钱、人、NGO、策划、宣传的打拐队伍即时产生,一场包括各地公安局在内的打拐行动也随即展开,至今还是有不少被拐卖的孩子通过此方式找到了自己的家。

  不难看出,"微公益"以一种普通生活的方式,不仅推动了平民公益事业的发展,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正如那首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们也相信,随着"微公益"概念的不断普及及规范化,这种举手之劳即可行善的公益形式会被更多的人接受,因此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微公益"的活动中来,用这种微小力量的聚集创造新的奇迹,弥补传统公益形式的不足。

  目前也有人提出,微公益在法律上还处于一片模糊地带。存在一个募捐资格的问题,而且,立法在这方面也属空白。

  当然,因为发展水平不够,体制积弊所限,事物的发展终究会碰到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上演着这样那样的悲剧,让人愤怒,让人心碎,甚至,让人绝望。这都毋庸讳言。腐朽还在延续,但是爱的力量、善念的力量、人性的力量在生长,在集结,不可遏制,或将汹涌澎湃到史所未见。

  据了解,为了增加透明度,加强与网友的互动,不少"微公益"活动发起人最后都会在微博上晒出自己捐款给慈善组织的收据、捐赠明细等,供网友监督,让网友放心。

  截止发稿时记者又获悉,广东日前放宽了NGO的注册资格,北京也规定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在登记时无需主管单位,慈善机构的独立性得到很大尊重,这对"微公益"的发展无疑有促进效果。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