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高素质公益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高素质公益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2010年11月09日 11:26 中国青年报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近日出席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京师公益讲堂时提出,英国政府十分鼓励年轻人创办或参与社会企业,公益领域应该给年轻人尝试和实践的机会,在从事公益事业或社区服务中,年轻人能够成长为更好的公民。

  目前在我国,从公民公益意识的培养到公益组织的生存都面临诸多挑战。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慈善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词汇。从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晚宴,到陈光标“裸捐”事件,再到壹基金“濒临”夭折……在纷繁的事件中,对于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理性思考也在进行。

  公益教育作为公益事业的基础性建设,从一些统计数据来看,在国内仍然处于粗放发展的阶段。

  据民政部统计,2009年年底,社会公益组织有41万多个,在476万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42万人。而其中接受过非营利组织、公益组织专业训练的,估计不到千分之一。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提供的对113所公共管理学院的调查数据,证明了这个巨大缺口的存在,仅有38所高校开设了“非营利组织”的课程,而数量更多的商学院则几乎没有开设公益理念教育的课程。公益组织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公益人才,又将如何培养这些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摆在中国公益教育面前的难题。

  “其实很多志愿者愿意来慧灵机构帮助智障人士,但我们更需要专业的、可以长期工作的工作人员。”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的负责人侯丽丽说。

  当然,侯丽丽面临的问题可以通过集中的短期培训来解决。不过由谁来培训,由谁来出资,仍然是“草根”社会服务型组织的困惑。

  目前,高校对公益人才进行专业培养也面临一些困难。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说:“公益专业是否能申报成一个专业,课程又该如何设置成为一套有体系的理论性知识,如何处理基础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的关系,这些在国内都没有先例。”

  对于公益人才的培养,布莱尔在发言中介绍说,在英国,公益教育是无所不在的,不但学校开设了社会公益类的课程,帮助年轻人树立公民责任和义务意识,一些公益机构和社会企业也在进行同样的公益教育,甚至比政府做得更好。政府与社会机构一起在社会公益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帮助很多少年儿童从小培养起公民意识。此外,布莱尔更看重公益研究院发挥的作用。他认为,传统政府工作的做法有一定的效果,但不一定最好。在面对某些问题时,社会组织更有经验,因此政府应该打开思路,考虑社会组织的作用。

  论坛上,布莱尔和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都鼓励年轻人投身公益事业。李连杰表示,他担任理事长的北师大公益研究院还会利用布莱尔、克林顿等国外前政要的公益资源,加强与剑桥、哈佛等大学的合作,在中国国情基础上吸收国外有效的经验,培养适合中国发展需要的公益人才。(本报记者 桂杰 实习生 高原)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