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2010年《慈善蓝皮书》发布

2010年《慈善蓝皮书》发布
2010年11月09日 10:54 公益时报

  11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公益时报社共同举办的“2010年《慈善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并正式发布2010年《慈善蓝皮书》。作为主办方,公益时报社长刘京发表主旨为“慈善是生活方式也是价值观升华”的讲话。

  据介绍,这是社科院第二次编撰出版《慈善蓝皮书》,与第一本书不同的是记录2009年度中国慈善在捐赠、组织、项目、管理传播诸多领域的新进展、新特点,从框架上完成了从历史著书到年度《蓝皮书》的转换。除保留第一本《蓝皮书》已有的篇幅之外,还增加了传播篇和境外篇,将大中华的慈善事业纳入报告的范围,香港和台湾的慈善报告首次被收录在内,对海外慈善做了全景式的描述。

  19省市捐赠总量超亿元

  《蓝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慈善捐赠稳中有升,捐助主体企业占58.4%,个人占30.4%,按常规性的捐赠量计算为332亿元,比2007年的309亿元和2008年的321亿元,分别增长了7.5%和3.5%。其中,各个省市捐赠差距加大,2009年19个省市捐赠的总量超过亿元,排在前四的是山东、浙江、广东、湖南,总体来说经济越发达,捐赠的总量越大。

  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慈善和社会捐助处长郑远长介绍,2009年底全国各类的社会慈善组织有43.1万个,其中基金会1843个,公募基金会跟非公募基金会基本持平。2009年基金会数量超过100家的分别是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江苏省慈善基金会在全国最多,有240多家。还有10个省市的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超过公募基金会的数量,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公募基金会。

  五国排行中国最低

  不过,《蓝皮书》在对比了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巴西、印度在内的五个国家的捐赠占各个国家GDP百分比来看,美国最高,中国则最低。

  《蓝皮书》指出,中国慈善捐赠规模最少,所占GDP比例最低,2009年,其捐赠占GDP的比例仅为0.01%,美国的比例为2.2%。中国这一比例不仅远远低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还低于“金砖”国家。

  不过,《蓝皮书》也指出,不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与历史相比都有更多的捐赠,其中,中东国家、巴西、印度、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个人捐赠和公司捐赠的数量都越来越大。

  再指免税政策引发争议不断

  《蓝皮书》指出,2009年,股权捐赠、网络募捐等新的形式不断出现并形成规模;慈善组织数量继续增加,慈善政策法规总体上得到进一步完善,但税收政策引发的社会争议不断。

  对此,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永光表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到今天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民间积蓄多年的慈善能量正在得到释放,政府的力量和民间的力量应该形成一种合力,慈善事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甚至是转折期。而非公募基金会现在碰到一个最大的制度瓶颈是税收制度。

  去年11月,因被大幅缩减免税范围24家基金会曾联合质疑财税新规,建议国务院对财税部门免税政策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如今时过一年,徐永光表示,至今“石沉大海,没有回应”。

  为民企正名 为富不仁是假象

  《蓝皮书》中所体现的一点趋势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民营企业在慈善事业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无论从公益主动性还是捐款数额上,都相对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在企业数量和捐款数量中占据了较大份额,而且开始探索新的慈善模式。2009年,民营企业为中国慈善市场提供的资源最多,捐出款物总额超过54.27亿元,占企业捐赠总额的41.35%,占境内捐赠总额的20.39%。

  《蓝皮书》引用了2010年中国慈善排行榜的企业捐赠榜单数据:2009年捐赠超过百万元的民营企业有282家,占慈善企业总数的62.9%,这个数字远高于国企和外企。在捐赠总额前10名的上榜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了5个席位,外资企业有3个席位,而国有企业只有2个席位。

  同时,《蓝皮书》指出,房地产行业表现得最为慷慨和活跃。在2010年中国慈善排行榜的企业捐赠榜单上,房地产企业数量占所有上榜企业的16%。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中国房地产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利润较高,富豪集中,其中不少民营企业家具有较高的慈善意识;二是在目前公众对高房价存在普遍质疑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需要通过捐赠行为缓解消费者的负面情绪,以期建立较好的口碑。

  《蓝皮书》指出,过去民营企业被戴上了“为富不仁”、“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高帽,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企业每年给社区的助老、基建、扶贫以及其他项目的慈善捐赠额要远远超过捐给慈善机构的数额,隐形捐赠常被人忽略。

  同时,企业开始转变之前一捐了之的简单方式,开始精准计算“捐赠者幸福”,将其量化为市场效益,效用慈善得到提倡,从传统的捐钱捐物向服务、股权捐赠等多元形式演变,真正实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扩大市场营销和社会影响力的刺激下,战略性慈善和公益营销开始出现,企业启动了对于企业市场行为的管理学思考,将慈善与企业运营战略联系在一起,并尝试用现代管理办法来管理公益活动,这股力量间接地推动了慈善文化的深入发展。

  慈善超市有望覆盖全国

  过去八年中,慈善超市在发展中遭遇了诸多难题。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有这类超市8100多家,覆盖人口约2亿多人。

  《蓝皮书》指出,由于没有对慈善超市的性质作出明确规定,目前少数慈善超市办理登记时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个别慈善超市注册为社会团体法人,多数没有注册成为独立法人,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不能享受免税待遇、不能开具发票等问题。

  另外,慈善超市的属性界定不明,它是属于由政府负责的社会保障单位,还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民间慈善单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许多地方将社会保障和民间慈善救助相混淆,导致在制度设计上存在漏洞,在管理上出现“真空”。慈善超市至少应具有募捐和救济两大功能。但在实际运作中,慈善超市的募集功能已大大萎缩,许多慈善超市实际上仅具有单一的救助功能。在有限的募捐功能方面,常常重资金募集,轻物品募集。另外,慈善超市的自身造血机能低。目前各地慈善超市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福彩公益金的补助,自主经营收入和自募资金收入所占比例极小。

  为此,《蓝皮书》还指出,尽管慈善超市已经在全国各地建立并形成一定规模,但还缺乏市场化的科学运营,没有构成由现代物流所支撑的连锁组织。因而,当前的慈善超市还难以发挥一体化的救助职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

  针对这些长期存在的痼疾,民政部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快慈善超市规范化、网络化建设,通过建设全国社会捐助站点、慈善超市的连锁网络平台,实施慈善超市的连锁化经营。同时,推动经常化捐助长效发展,提高公众慈善参与比率,建设覆盖全国困难人群的慈善扶助体系。

  据悉,民政部针对慈善超市要努力达到“三个突破、三个创新、三个实现”。即突破现有慈善超市只摆放不经营,政府承担超高救助成本的现状,创新现有体制,引进经营机制,实现自我造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突破传统的捐物形式,创新互联网捐物便捷方式,实现人人能慈善、物物尽慈善、举手可慈善。另外,还要突破慈善超市和捐助站点功能单一的状况,通过创新机制和增加功能,实现集培养慈善人才队伍、开发救助项目、开展慈善募捐、建设社区慈善信息数据库于一身的多功能复合型社区慈善平台。

  中国慈善迎来发展良机

  《蓝皮书》中还指出,2009年中国慈善事业在持续快速发展的背后,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政府支持和培育慈善组织的制度不健全,政府购买慈善组织开展社会服务的机制没有建立,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慈善意识和健康的财富观没有得到普遍认同,慈善组织专业化程度较低等,这些矛盾既反映出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在发展初期存在不成熟的一面,也是各方面持之以恒地推动、培育和发展慈善事业的目标所在。

  为此,《蓝皮书》表示,中国作为后起之秀,慈善事业的发展不可能总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后发优势为中国慈善领域留下了发展的巨大空间。展望未来,《蓝皮书》认为,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私人财富的积累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国慈善事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部分企业家的高调慈善行为,特别是广大百姓对慈善的了解和支持,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时代即将来临。

  公益时报社长刘京认为,目前我国做慈善有两大主体,一是企业,一是个人。一个企业要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前提是经营要做好,有一个好的治理结构,遵纪守法、环保、对员工负责等,才有可能做公益、做捐赠、做慈善。而一个人要生活得好,不仅仅是自己生活得好,是让更多的人也生活得好一点。“我想慈善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慈善能够让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刘京说。

  刘京

  公益时报社社长

  我曾经为蓝皮书写了“慈善是一种价值观念的升华”的序,慈善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代表一种价值观念。

  《慈善蓝皮书》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蓝皮书,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一种指南,为什么?我们讲一个人要生活得好一点,不仅仅是自己生活得好一点,而是让更多的人也要生活得好一点,所以我们讲这是一种价值观念的追求,如果我们都认可让善行天下,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也会去把自己的财富怎么能做得更好一点。

  陈光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当前慈善公益已经成为中国全社会的热点话题,2010年几乎每一个月份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话题聚焦于慈善公益领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论坛和座谈会举办。在会内会外、网上网下各种参与者广泛的热议慈善。今年9月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来中国邀请企业家参加慈善晚宴,更是掀起了一股慈善的旋风,让全球的目光聚焦于中国,这样的事件向世人昭示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正在进行重要的突破,中国式的公民社会的成长之路将具有中国的特色,将会与西方的慈善之路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同。中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道路、中国式公民社会的成长道路究竟是怎么样?这是一个重大的主题,值得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的探索。这是整个蓝皮书内涵的精神以及它的一些基本的内容。

  谢寿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

  这部蓝皮书的出版,我想它的价值和意义对我们有特殊的意义。为什么这么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今天社会已经进入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当经济高速发展以后,财富该如何分配,如何能让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这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显然,通过由政府为主导的慈善活动和行为和民间自发形成的慈善的活动和慈善的事业,应当说会成为有别于西方社会的慈善,形成完全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慈善的伟大的事业。

  在这个时候,我们研究者和出版者如何追踪、关注中国慈善发展的进程,进行年度的观察,特别是作为严肃的中国最高的学术研究机构,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为主体的研究者们保持严肃认真和科学的态度,来分析各种各样慈善的事业和慈善的进程,对于推动中国慈善的发展应当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很希望通过第二本蓝皮书的发布,对这一项科研成果能够引起媒体和公民社会的广泛关注。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