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6川籍学子写灾后重建报告 引起国务院重视

6川籍学子写灾后重建报告 引起国务院重视
2008年07月01日 09:21 华西都市报

  “人民大学6位四川籍学子,把对家乡最浓烈深沉的爱,凝结成4万多字的报告——《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思考和建议——基于国内外灾后恢复重建的案例分析和启示》,并送达国务院。”这则新闻昨日在各大网站引起了高度关注。这份报告是怎样出炉的?记者就此采访了参与撰写报告的学生罗杰,听他讲述了15个昼夜的慷慨激昂,交锋思辨。

  拨通母亲电话 罗杰激动哭了

  昨日下午3时,记者电话连线了罗杰,他正在寝室翻阅关于地震的书籍。听到记者的四川口音,罗杰难掩激动与兴奋。罗杰说自己是巴中人,今年24岁。2003年,他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如今,罗杰已经是人大行政管理系2007级的硕士生。5月12日地震发生后,罗杰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是爸妈,“电话打不通,急得人哭。”罗杰心急如焚,一次又一次重复拨电话。整整一个小时过去,电话终于接通,听到妈妈的声音,他激动得哭了。

  当晚,罗杰通过电视,直观地感受到亲人们正在遭受苦难,他当即萌发回家当志愿者的念头。

  日夜观点交锋 7学子半月定稿

  5月13日,学校公共管理学院召集学院所有的四川籍学生开会。秦惠民教授说,要帮助家乡,不能盲目行动,应该做力所能及的事。师生们决定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研究重建家园的具体方案。罗杰立即跟自己的几个同校老乡取得联系:“重建家乡,怎能少了川籍学子!”

  很快,来自成都、广元等四川灾区的6名学生聚集在一起,另一名天津学生也主动要求加入进来:“我家虽不在四川,但我们都是一家人。”5月14日开始,7名学生在人大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网络上反复检索,查找相关地震资料。每天晚上,几个人都要聚在一起开碰头会。碰头的房间内气氛热烈,观点交锋,大家交流着自己的想法,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观点。近半个月,在4名老师的指导下,7名学生至少写了30多份重建家园的草案!

  5月27日,研究报告《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思考和建议》最终定稿,长达4.2万字,并迅速交至国务院新闻办。

  国务院秘书长作出批示

  出人意料的是,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很快对报告作出批示。省政府相关领导也为四川学子心系家乡而感动,因此就专门给罗杰等同学写了信表示感谢。对此,罗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十分的低调。他希望通过本报表达自己的意愿,“我们非常的普通,写报告仅仅是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研究重建家园方案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罗杰说,“相关部门表示,递交给国务院的报告不能外传。”但他还是简单地给记者讲述了报告大致内容。据介绍,报告内容共有5章,包括国内外灾后重建案例的分析和启示,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情特征,对灾民进行长期的心理干预以及关于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建议等内容。

  记者周海波舒张惠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