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海南:满眼皆绿色 相伴有群鸥

海南:满眼皆绿色 相伴有群鸥
2010年12月17日 14:10 中国环境报

  “茫茫大海,碧波荡漾;南国风光,椰林飘香”。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中外游客所津津乐道,堪称世界级的稀有资源。

  1999年,海南在全国率先拉开了生态省建设的序幕。经过11年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海南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生态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文化培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走出双赢之路。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厅长、生态省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陈健春表示,生态省建设11年来,在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的同时,海南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从1998年的442.1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646.6亿元,增长了2.72倍。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2009年海南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

  11年来,海南生态产业快速发展。其中,农业增加值从1998年的159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461.93亿元;生态旅游业呈现突飞猛进势头,2009年达到2250.33万人(次);全省工业增加值从1998年的59.10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0.63亿元,新型工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恢复和改善。全省11年共投入财政资金210多亿元,加强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土地荒漠化治理、采空矿区生态恢复、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1年全省累计造林672万亩。截至2009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9.2%。

  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据悉,海南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项指标实现“十一五”以来双降,顺利完成减排目标任务,二氧化硫排放量提前两年完成了国家下达的2010年的控制指标。

  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海口市和三亚市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海口市还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海口市和三亚市还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发展新兴工业和生态工业

  据海南生态省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南生态省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发展生态产业,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

  据悉,“十一五”期间,海南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发展战略,按照“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严把环境准入关,初步形成“西部工业区、中东南部热带高效农业区、东南部旅游度假区”的产业布局。同时,充分利用港口、矿产油气资源、环境容量等优势,在西部洋浦、东方、昌江、金牌、老城等5个省级工业园区发展新兴工业和生态工业,引导发展循环经济。

  “十一五”期间,海南积极实施生态文明系列创建工程,建设城乡生态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全省建成文明生态村11461个,占全省自然村的50%。同时,积极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文明乡镇和小康环保示范村的创建工作。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两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10个,省级小康环保示范村90个,国家级绿色社区1个。

  探索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十一五”期间,海南积极实施生态补偿工程,加大重要生态区保护力度。通过探索生态环境保护新机制,调动群众护林积极性,使中部生态重要区域得到有效保护。

  据了解,从2006年起,海南便根据每年财政能力递增增加生态转移支付的要求,每年安排财政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用于生态转移支付。2006~2010年转移支付总投入已超过两亿元。2010年,海南省已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标准从2006年的5元/亩提高到14元/亩。

  目前,海南正在积极探索生态补偿中关于民生性的补偿。昌江县作为第一个实施生态补偿制度的市(县),将补偿资金标准参照农村低保标准发放,取得明显成效。这些生态补偿实践有效地促进了中部市(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十一五”期间,海南相继颁发了《海南省松涛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规定》、《海南省南渡江生态环境保护规定》、《海南省万泉河生态环境保护规定》、《海南经济特区限制生产运输销售储存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等50多项与生态省建设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内容涵盖了森林、土地、矿产、海洋、水资源保护和流域生态保护、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等方面,为生态省建设提供法律保障,保证了生态省建设有法可依、依法推进。

  此外,社会团体、个人和民间社团组织纷纷自动参与生态文化建设,公众环境意识得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省上下已取得共识。

  海南生态省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副厅长毛东利表示,自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海南生态省建设依托国际旅游岛建设政策优势,加强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营造生态省建设氛围,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南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环境报记者 陈祖洪 孙秀英)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