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陈逢干:金钱乃身外之物

陈逢干:金钱乃身外之物
2008年04月30日 18:42 公益时报

  入选理由:

  从美丽的浙东天台山,到雄浑的西部高原宁夏,人们都知道有个“陈逢干”。因为他不仅创造了西部企业发展的传奇,更用善举书写了西部大地上持续不断的公益传奇。

  个人语录:

  商人不能把钱看得太重,要懂得回报社会。舍得多,才能得的更多。

  慈善档案:

  陈逢干发起成立了“宁夏陈逢干大学生助学基金会”,个人每年拿出300万元人民币,专门用于资助宁夏当年考入大专院校的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每年解决860位宁夏贫困大学生的入学难题。他还在浙江家乡为公益事业捐款共200多万元,救助家乡灾民,为家乡建设铺路,帮扶家乡的弱势群体。

  本报记者 于佳莉

  宁夏石嘴山市汝箕沟,曲折盘旋的山路上,25岁的陈林峰如此评价他的父亲——宁夏石嘴山市大榆树沟煤炭产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逢干:“说文雅点,他很伟大;说俗一点,他是条汉子。”

  在陈林峰眼里,他的父亲“很有责任感,很有眼光,很有胸怀,很坚韧,又很有追求”。

  恩泽乡亲

  在浙江天台,人们这样评价陈逢干,“他不是最有钱的人,而是最有爱心的人。”

  他出生在天台县白鹤镇左溪二甲村的一个贫困农家,7岁时父亲过世。正逢自然灾害大荒年头,人们吃糠粉、草根度日,母亲怕带不大孩子,就给他招了个叔(后爹)。叔其实也无能为力,只得带着小逢干去要饭。

  年成好转,8岁的陈逢干可以进学校读书了,读了4年,家里又添了弟妹,吃饭都成问题。陈逢干只好辍学去割草,到生产队里挣工分。18岁那年,外面有了社办厂,陈逢干开始走出家乡去谋生。

  在那个饥荒的年代,他从十几户乡亲那里凑了100元来到了绍兴市。利用一些工厂做袜子的下脚料开始了自己的织袜事业。奇迹出现了,变废为宝做出的袜子非常畅销。于是,陈逢干把这一成果带到家乡推广,使左溪二甲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袜乡。此后,他的事业也越做越大。

  有人说过,一个人的心有多宽,他的路就有多长。也许,陈逢干早已悟透了其中的哲理。

  他一有钱,便到处行善,开始实现孩提时的愿望。陈逢干说:“中国有句老话叫‘知恩图报’,以前自己家穷要饭,全靠乡亲们施舍,现在先富起来了,理当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特别是修桥铺路和教育事业。”靠乡亲接济的100元,如今,对陈逢干的意义却胜于一切。 

  小钱变成大钱

  2005年4月15日,宁夏陈逢干大学生助学基金会成立。这一天,陈逢干的心情异常兴奋。

  身为台州人,却在西部的土地上播撒爱的种子,似乎并不符合他的做事风格。“我的钱是从宁夏赚的,当然首先要回报宁夏,这也是报恩。”陈逢干如此阐释着,“比如台州慈善总会,现在至少有1.5亿元善款,而石嘴山这个地方至今都没成立起来。到西部,‘小钱’都成了‘大钱’。”对宁夏的贫困学生而言,这笔钱更重要。

  事实上,陈逢干资助大学生并不是偶然。早在经商初期,他就尽其所能捐款做善事。从10元、20元开始,到几百元、几万元、几十万元,只要有人找来,他认为确实需要,就慷慨捐款。有时资金紧张,他不惜从朋友处先借款。这么多年下来,到底捐了多少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

  他告诉记者,搞这个基金会,对他其实是个压力,他得保证它能运转下去,不让那些贫困的孩子失望。

  或许正是这种无形的压力促使陈逢干不停的为孩子们努力,追求一种难得的快乐。

  有人问他:“你如果没钱捐了怎么办?以后老了怎么办?下代子孙怎么办?”

  陈逢干说,现在自己还不到50岁,还能挣大钱,在同等条件下,信誉口碑都比别人好,得人心才是最好的生意;以后如果真的没钱捐了,相信大家也会理解。 

  金钱是身外之物这个道理,许多人到老临死才真正明白,而陈逢干说他是年年明白,天天明白,早在7岁要饭时,就从“放春风等夏雨”那个古老的中国民间故事中读懂了。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