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要:一个半世纪的辉煌璀璨,它是世界园林艺术登峰造极的经典之作,又一个半世纪的风雨飘摇,它是中华民族心中难以忘却的一片落寞瓦砾。现在的我们应该如何缅怀?如何坚守?如何前行?

小调查

您认为是否应该重建圆明园呢?
是的,要让经典重现
不用,保存遗址警示后人
无所谓,知耻而后勇才最重要
您认为圆明园文物回归是否重要?
是的,那是我们的文化瑰宝
不需要,记住历史更重要
无所谓,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勿忘历史,爱我中华”大型青年诗会将举行

今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日,圆明园系列纪念活动已经拉开大幕。“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展”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广泛好评,媒体大量报道。而将于10月23日举行的“勿忘历史,爱我中华”大型青年诗会作为系列活动中唯一针对广大青年群体的文化活动,希望能够引起青年群体的共鸣,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雁西
雁西

本名尹英希,江西南康人,北京大学新闻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现代青年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北塔
北塔

原名徐伟锋,苏州吴江人。曾任教于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现供职于中国作家协会现代文学馆,专治诗歌、评论与翻译。

古筝
古筝

作家、诗人、诗评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芒种》2008年度诗人奖,“归来者诗群”代表诗人。

商震
商震

1960年生于辽宁省营口市。学习写诗三十年,至今仍是诗童。做过十年教师、十六年编辑。现在人民文学杂志社工作。

诗会节目单

查看完整节目单>>
作者 诗歌(或曲目)
肖江 在圆明园的面前
周占林 勿忘国耻
赵智 圆明园,多想看看你的模样
古筝 历史的审判
海田 圆明园悲怆曲
丘树宏 不朽的圆明园
雁西 荷花的心情
胡楚原 永不屈服的心跳
洪烛 圆明园里的旧时代
北塔 圆明园看着石头被拖进黑暗
韦艺和 泪水印在那块砖上
张妮 圆明园前,历史不再轮回
杨北城 蒸汽火车
商震 圆明园的石头
三色堇 追忆与静思
唐晋 拉奥孔
袁东方 想飞就飞 有你相随
金所军 在废墟的阴影里想你
于连胜 让世界不再遗憾

至少150万件文物流失

自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烧以来,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至今依然是一道历史谜题。
 “从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国内外的各类圆明园文物至少有150万件。”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说,由于记录圆明园摆设的“陈设清册”没有留存下来,可能毁于战火,因而失去了精确排查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依据,这个数字也只是一个估算。

时值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这片著名的废墟,今人都无缘得见圆明园的繁华,空留轻抚残垣时的神往。痛定思痛,我们从废墟中走出来,或反思历史,或追讨文物,或缅怀先人,或寄望后代,可以原谅,但不能遗忘。

1860年的抢劫与焚烧
1860年的抢劫与焚烧

1860年10月7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官兵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随后,英国侵华头目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

同治年间曾重建
同治年间曾重建

同治年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以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而同治年间的这些重修工程实际上却造成了重修性的破坏。

1900年再次遭八国联军抢劫
1900年再次遭八国联军抢劫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趁火打劫的人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

民国时期军阀扫荡
民国时期军阀扫荡

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无奈的记录,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严重得多。

你知道吗?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雍正皇帝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圆明园兽首铜像:目前,牛虎猴猪马5件青铜兽首已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和2007年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鼠首、兔首2009年2月在法国拍卖,龙首在台湾,保存完好。蛇羊鸡狗等4件仍然下落不明。

网上流传的圆明园复原图

网上流传的圆明园复原图

北京西郊 一座“万园之园”拔地而起

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一个如此震撼人心的名字,这样一座几乎平地而起的庞大皇家园林,有着数不清的亭台楼阁,看不遍的奇花异卉,览不尽的湖光山色。
  圆明园的兴建伴随着清王朝的康雍乾盛世,在它漫长而繁复的营建过程中,寄托的不仅是几代中国皇帝的君王志向,也熏染着整个中华民族隽永雅致的审美情趣。

康熙时期:江南美景作离宫
康熙时期:江南美景作离宫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10月,他首次巡幸江南,对那里的青山秀水产生了浓厚兴趣,回北京后,便让擅画山水的青浦人叶陶设计,在北京西郊明朝武清侯李伟的故园清华园旧址之上,建成了第一座大型皇家园林——畅春园,作为他的离宫。

雍正时期:中华全景图初现
雍正时期:中华全景图初现

雍正二年(1724年)正月,雍正帝将圆明园改为离宫型的皇家园林,大力扩建。经过懂得风水理论的张钟子和张尚忠二人的勘测,按九宫八卦和天干地支的理论解释,圆明园与中国的山形水系大体相当,九州四海全涵摄其中。这正符合雍正扩建圆明园的思想,就是要把它建成整个中国的缩影。

乾隆时期:中西合璧再登峰
乾隆时期:中西合璧再登峰

乾隆帝成年后,愈加地好风雅、喜燕游,读书广博的他同时对园林鉴赏也有着一定的研究,他在位60年间,动用无数民力,对原有的这座皇家园林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建,到乾隆九年(1744年),“四十景”全部建成。而乾隆一手主导的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吸取了中国园林及建筑的优点,实行了中西结合的尝试,标志着欧洲建筑与造园艺术于18世纪首次引入中国皇居领域。

嘉庆、道光时期:巍巍美景渐倾颓
嘉庆、道光时期:巍巍美景渐倾颓

嘉庆帝在位共25年,在这四分之一个世纪里清廷对圆明园的修建没有停歇。嘉庆之后,道光成为这里的新主人,这一时期清廷明显开始走下坡路,百余年的风吹日晒,使圆明园畅春园日渐倾颓,道光帝将皇太后、皇太妃由畅春园移居于绮春园的敷春堂内,同时进行大规模翻新。

圆明园主要景观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万春园:早先是怡亲王允祥的赐邸,于康熙末年始建,后曾改赐大学士傅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

  西洋楼:清帝为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土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中国不少传统手法。西洋楼的主体,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恃。

万方安和

万方安和

万方安和是以国家统一、天下太平为意境的一组景观,位于圆明园中心景区后湖的西北侧。雍正时称“万字殿”,俗称万字房,乾隆时称“万方安和”。
牡丹台

牡丹台

牡丹台位于后湖东岸,南临曲溪。殿为三间,殿前以文石为坡,种植牡丹数百本。康熙61年,主宰中国命运130余年的康雍乾三朝天子,在牡丹台会聚一堂。
鸿慈永诂

鸿慈永诂

鸿慈永诂,亦称安佑宫,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月地云居西北,为清帝御苑的皇家祖祠,主要供奉御容画像,是一处大型的寺庙园林。
万花阵

万花阵

万花阵即迷宫,现已经重新复建。黄花阵花园门为西洋座钟形,黄铜雕刻花纹大门两扇。花园迷宫中央为石亭,内设西洋式座椅。

微博说

专题内搜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