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请问:谁知道垃圾去哪儿了?

请问:谁知道垃圾去哪儿了?
2009年12月23日 16:48 新浪网

  垃圾的去向,是个长久以来被忽视,却值得追问下去的问题。用智能标签追踪垃圾去向的“垃圾追踪”计划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垃圾都跑哪儿去了?”这可能是城市里很少有人关心的。

  城市中的人们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据说,上海每年的生活垃圾有5个金茂大厦的体积那么多),而在太平洋中漂浮的规模庞大的塑料垃圾带形成了触目惊心的“第八大陆”。矿泉水瓶、咖啡纸杯、旧家具、坏电视、一块硬盘,或是任何工业文明带给我们,最终又被我们丢掉的东西,它们被扔进办公桌边的垃圾桶,或是居民楼前的垃圾箱,之后的命运就没人关心了。它们的使命已经完成,远离了我们的视野。但垃圾的去向,是个长久以来被忽视,却值得追问下去的问题,也许,这比生活中其他的问题要重要得多。

  现在,面对这个问题,一个名叫“垃圾追踪”的计划能够告诉我们答案。麻省理工学院的感知城市实验室(MIT SENSEable City Lab)开发这个项目,是为了引起人们对丢弃的日常垃圾的思考。“垃圾处理是当下最迫切的问题,既是直接意义上的,也作为我们态度和行为的反映。”感知城市实验室的负责人卡罗·拉狄(Carlo Ratti)说,“我们的项目旨在显示我们生活垃圾的处理流程,也凸显出目前回收和公共卫生系统中潜在的效率低下。”

  显然,这个项目也有利于城市垃圾处理的改进。

  比较形象地说,这个项目是给城市的垃圾处理系统做一次核医学实验。医生将放射性物质注入人体,让它参与组织循环和新陈代谢,并通过探测仪器跟踪它发出的信号,来准确了解病情。

  这次实验的“人体”是美国的两座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纽约和西雅图。“垃圾追踪”计划所采用的“放射性物质”,也就是这个有些神奇的计划的核心部分,是带有特殊的无线定位装置的电子标签,或者叫“垃圾标签”。

  计划的设计者们会在这两座大城市中招募志愿者。这些志愿者负责给他们的每件垃圾都贴上这种SIM卡式的标签。数以千计的标志(超过3000件),隶属于代表着城市整体消耗的废弃物样本,会通过三角测量计算出各自的位置,并每15分钟向中心服务器报告信息。被贴上标签的垃圾们会在地图上留下踪迹,形成美丽的分布图——也许会沿着某条航线,令人吃惊地在地球的另一端扩张,蔓延。服务器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公众可以实时观看这些垃圾的移动模式,了解这些垃圾究竟跑到哪儿去了,揭示我们日常用品的最终归宿——7月13日的一张图片显示,一个被丢弃的星巴克纸杯,从西雅图西北海岸经过了27小时36分,跨越了整个华盛顿州,最终停在了州东南部的雪松山填埋场。

  通过监视这两座城市中垃圾处理的格局和相关费用,垃圾追踪计划将引起我们对垃圾造成的环境冲击的警觉。从今年9月起,项目的研究成果将在纽约建筑联合会(Architectural League of New York City)和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进行展览。

  “垃圾追踪”计划是用数字技术来解释城市中种种现象的又一次尝试。MIT的感知城市实验室之前曾利用类似的技术做过一些项目,比如“实时罗马”(Real Time Rome,结合电子地图技术,实时反映城市的综合数据,曾在2006年威尼斯艺术建筑双年展展出)和“沟通纽约”(The New York Talk Exchange,描绘纽约城与世界的电话、IP交流的图像,效果惊艳)。

  值得一提的是,在完成使命后,这种“垃圾标签”不会成为环境污染的一部分。整个装置都由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制成。起初标签足足有火柴盒一般大小,而最终版本如同一张SIM卡。

  “垃圾追踪”计划的最先提出者是绿色纽约行动(Green NYC Initiative)。通常,城市垃圾约有30%从垃圾填埋地被转移回收。而绿色纽约行动的目标则是在2030年把回收率提高到100%。“我们希望垃圾追踪计划能指出未来城市的一种可能性:智能标签的普遍使用,使百分之百的回收率在今后可能成为现实。”项目负责人穆斯坦瑟尔·迪纳利(Musstanser Tinauli)说。

  “被我们称为‘回收链’的研究,已成为像供应链一样重要的课题,”MIT感知城市实验室的副主任阿萨夫·彼得曼(Assaf Biderman)如此解释道,“垃圾追踪的目的是让垃圾处理的流程更为清晰透明。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推动人们改变行为,鼓励他们在消费时想到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作出更多可持续的决策。”

  “卡罗·拉狄的团队提出了一个远 景计 .,帮助人们对自身造成的污染负责,” 实验室的合作伙伴,《新科学家》杂志(将会帮助在伦敦市区部署第三批标签)的编辑罗杰·海菲尔德(Roger Highfield)说,“假如你不知道究竟给环境带来了怎样的后果,那么把垃圾一丢然后洗洗手就显得太容易了。”

  “对于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而言,这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在感知城市实验室工作的来自中国的博士后刘靓说。实验室的成员们认为这会有所启示,生活垃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垃圾都跑哪儿去了?”那么多的垃圾在这颗星球表面移动,人们有必要也有权利提出这个问题。(文/程大维)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