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双语幼儿园计划”落地新疆阿勒泰

“双语幼儿园计划”落地新疆阿勒泰
2015年11月18日 19:11 新浪公益

  2015年,博世中国慈善中心携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走进新疆阿勒泰,帮助建立偏远山村及教学点“双语幼儿园计划”。项目依据阿勒泰市发展规划,结合牧民定居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闲置校舍、村委会办公室、以及租用民房等,以“走读”形式为3—6岁幼儿提供免费学前教育,开设山村“双语幼儿园”。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山村幼儿园幼教志愿者的生活和交通补助,购置幼儿用书、户内外玩具,幼儿加餐等。此次博世将资助新疆阿勒泰及青和两县共设立约53所山村幼儿园,预计将惠及超过2000名当地学龄前儿童。

  项目配备了监测跟踪体制,对幼儿进行项目期间的个体综合测评,以便跟踪了解幼儿个体发展情况,了解家长幼儿理念和教育行为的改变情况。项目也有严格的经费拨付程序,使用及受益人群等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阿勒泰山村幼儿园项目11月考察之行

  今年6岁的阿克朱力自信愉快地展示着自己创作的橡皮泥画,小脸蛋红扑扑,满脸的笑容在冬日里显得格外温暖。阿克朱力是阿勒泰市喀拉希力克乡比铁吾铁列克山村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为大家演唱了哈萨克族儿歌之后,又唱起了汉语的儿歌《我是一个粉刷匠》,这对于上大班的阿克朱力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坐他旁边的阿雅斯别克扭着头回答和他交流的博世中国区总裁陈博士说:“我是阿雅斯别克,今年6岁了,我会说哈萨克语,也会说汉语,老师教得!”这是他们在比铁吾铁列克山村幼儿园度过的第二个冬季,也是第一次见到千里之外的客人来幼儿园,然后却一点也不害羞胆怯。

  热依扎是这所山村幼儿园的志愿者老师,24岁正当青春无限好的年纪,三年前从伊犁职业中专师范学校毕业时正好山村幼儿园项目在阿勒泰地区落地,而其中她的家乡喀拉希力克乡比铁吾铁列克正是其中一个,她毅然选择了回到家乡,这一教就是三年。这位哈萨克族姑娘清秀内敛,和孩子们在一起时说话十分温柔,听着孩子们不停地喊着“老师老师”,她总是微笑着回应“好的,老师来了”。热依扎得汉语并不是那么流利,听力也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汉族人的水平。她小的时候没有幼儿园,上了小学直接开始双语教学。“等到这些孩子上小学就没有困难了!”她说浙江话时满是欣慰地表情。然而她的收入只有每个月1500元,而本月之前还都只有1000元,这样的收入在当地也是显得捉襟见肘。好在热依扎的家就在这个村,食宿都不用额外张罗,她也可以在工作的同时照顾家中的父母,这对于家庭观念浓重的哈萨克族来说十分重要。

  塔拉普大爷作为家长代表,接受了我们的家访,他家目前有3个孩子在比铁吾铁列克山村幼儿园入读,都是他亲戚的孩子。塔拉普夫妇在家中摆满哈萨克族的特产招待我们,很激动地站起来感慨道:“我们那个年代想都没想过幼儿园,感谢你们让我们的孩子可以上幼儿园!”

  比铁吾铁列克山村幼儿园辐射697人,共有107名学龄前儿童,其中44人已入园。幼儿园的场地是当地闲置的小学教室,一共有3位志愿者老师执行教学任务。这只是博世新疆阿勒泰山村幼儿园项目的一个缩影。博世中国慈善中心携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走进新疆阿勒泰地区,共设立了54个这样的山村幼儿园。正如积极支持并参与了此次考察之行的博世中国区总裁所言:“慈善就应该实实在在落在实处,很高兴博世做了这种实实在在的工作。”该项目结合牧民定居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闲置校舍、村委会办公室、以及租用民房等,以“走读”形式为3—6岁幼儿提供免费学前教育,开设山村“双语幼儿园”。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山村幼儿园幼教志愿者的生活和交通补助,购置幼儿用书、户内外玩具,幼儿加餐等。博世中国慈善中心共投入230万元,目前已有超过1400名学龄前幼儿进入山村幼儿园。

  改善新疆阿勒泰地区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状况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在园幼儿人数2475万,而农村幼儿占在园幼儿的比例仅为44%,西部贫困地区约70%的偏远山村幼儿无法接受正规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农牧区4岁幼儿接受学前教育人数只占到50%。该项目在幼儿人数超过10名的村屯开设“山村幼儿园”。通过把幼儿园设置在村内,保证山区多数幼儿就近享受免费的学前教育。这得以让更多没有条件去中心幼儿园的孩子有上幼儿园的机会。

  另一方面,项目强调营养和教育并重。考虑到农村幼儿饮食结构单一、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的问题,为幼儿提供每人每天4元左右的课间点心。对依托在小学、具备做饭条件的山村幼儿园,项目鼓励学校,为幼儿园孩子提供一顿营养午餐,以满足幼儿在园期间的热量需求,增强幼儿营养健康。

  再次,由于新疆地区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使用普通话教学,学龄前儿童的汉语习得能力会影响孩子们在小学初期的适应程度。而当地普遍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所有山村幼儿园还担负着汉语普及教育的重任,所以实行双语教学。这也是为什么塔拉普大爷的亲戚们愿意把孩子送来的原因之一。

  培养新疆地区幼教师资能力

  在师资配置方面,项目招募幼教志愿者开展教学,一方面解决了偏远地区师资紧缺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当地中专、大专生的就业压力。项目根据幼儿人数在当地公开招募幼教志愿者,教育局负责招募、统一培训后,结合志愿者意愿派往各山村幼儿园。按照1:20的师生比例招募幼教志愿者。幼教志愿者的基本条件为:热爱幼教事业,具备从事幼儿教育的基本能力;年龄35岁以下;幼教志愿者应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能胜任基本的汉语和民族语言教学工作。热依扎就是这群志愿者的典型代表。这群可爱的年轻人有机会去外面的世界得到更多的物质报酬,但是他们却选择为下一代的教育贡献自己的青春。其中汗德尕特乡角萨特村双语幼儿园的一位志愿者老师蒙根其其克精通汉语、哈萨克语以及蒙语,29岁的姑娘曾是村官,两年前来志愿教学后主动留下来继续一直教孩子。

  志愿者会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教育部门组织县幼儿园骨干老师负责早教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原则上每个寒暑假均安排一次不少与5天的集中培训,每个月安排一次相对集中的学习培训。志愿者岗前集中参加入职培训,工作期间由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师父级教师,定期开展集中培训或送教下乡、联片观摩活动。通过培训志愿者能够制定规范、适宜的学期教学大纲、每月教学计划、每周教学内容、每天教学方案,能够规范地组织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项目的可持续性及杠杆效应

  在校舍选址方面,项目奉行利用闲置资源,投入少、成本低,达到利用、整合资源的原则。项目根据村落位置和幼儿分布情况选址,利用学校闲置校舍、村委活动室和租用民房等形式,设立山村幼儿园。其中走访的“边境第一村”萨尔布拉克村山村幼儿园就是租用了民房,只有一块门牌和鲜艳的五星红旗可以昭示它的独特身份。而红墩镇阔克布喀村双语幼儿园则是借用了村委活动室,旁边的村委会议室则较为拥挤地摆放着之前活动室的设备。

  该项目的模式较为模块化、具有可复制性,这也使得项目在辐射范围上更具可持续性。同时,项目采取志愿者服务方式,从组织方和志愿者两方面来看,都具有可持续性。突破了政府包办的模式,聚集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组织、学校、村委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公益项目的杠杆效应。此行途中,博世中国慈善中心的郑莉惠主任一路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沟通项目的实施和未来可以改进以及拓展的地方,郑主任也表示博世中国慈善中心希望能为“孩子们的阳光起点”助力一份。

  背景资料:

  博世中国慈善中心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支持中国教育发展和扶贫事业,统筹协调博世在华企业的公益活动。我们的愿景是,使贫困的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其掌握生存技能,并为贫困的人群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帮助其实现脱贫致富。通过此次山村幼儿园拓展的公益之行,博世中国正稳步履行着其公益目标。希望通过博世对下一代的关怀与期待,中国的教育能更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企业能够获得积极的社会期许,体现其作为社会参与者的分量与价值。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