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异地养老”需公共服务再给一把力

“异地养老”需公共服务再给一把力
2016年06月22日 10:46 新京报

  “异地养老”成为潮流得益于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体化过程中公共服务的不足。

  据新华社报道,位于河北三河 市燕郊镇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自2011年对外开放,目前已有超过1000名老人入住。其中,95%来自北京,平均年龄82.5岁。养护中心负责 人表示,这里2011年开始接收老人,当年只有40-50人入住。但随着近些年老人们对异地养老开始慢慢接受,养护中心的接收人数逐年增加,在2015 年,平均一个工作日入住一名老人。

  北京人养老到燕郊、涿州,上海人养老到嘉兴、昆山,“异地养老”越来越获认同。在大城市人满为患、物价高昂的现实下,“异地养老”不但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更优化了资源配置,让大城市和周边地区协同发展,这样的模式无疑值得提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报道来看,异地养老已经是一种市场或民众自发的选择,并非政府引导和管控的结果,所以,这也说明了大城市居民的异地养老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需求。对于各级政府部门来说,应该因势利导,为异地养老提供政策配套和相应的公共服务。

  但同时也要看到,“异地养老”日益获得认同,并不意味着老年人已无后顾之忧。事实上,许多老年人在享受优良的养老环境同时,依然在承受着公共服务的不便。这是他们挥之不去的心病。

  这其中,看病是头等难事。在河北燕郊等地养老的北京老人,医保报销目前还是不够方便。老人在燕郊看病,得回京报销,医保卡有时一压半个月,想看病都难。 而在嘉兴等地养老的老人,仍无法在异地刷医保卡,他们须先行垫付,再回上海报销。何时才能让这些老人享受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呢?

  在国家 层面,国务院从今年开始推进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努力在年内实现省内就医异地结算,两年内老人可跨省直接结算。而在地方政府层面,以京津冀为例, 三地不久前共同签署《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16年-2020年)》,三地民政部门力争五年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和 户籍壁垒,统筹规划特色养老服务片区。

  这些积极的举措,可以解决当下一些老人的现实难题。应该看到,这些老人“异地养老”相当于减轻了 大城市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目前的城市拥堵等做出贡献。所以,这样的市场需求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政策呵护。只要我们的社会保障系统,尽快做到全国联网,就可以 实现地域之间人口的双向流动,而不是目前,人口大规模向大城市单向流动。

  “异地养老”成为了潮流,是受益于京津冀、江浙沪等地区经济社 会一体化的发展,但“异地养老”推行中遇到的问题,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不足。尤其是在公共服务上,一定要实现区域均等化发展。给“异 地养老”再给一把力,不仅是老年人所期望,也是这些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必须跨过的障碍。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