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石门:旅游扶贫按下扶贫工作的快进键

石门:旅游扶贫按下扶贫工作的快进键
2017年09月01日 11:18 中国青年报
张文化夫妇和他们的小店。刘昶荣/摄张文化夫妇和他们的小店。刘昶荣/摄
王新法带领村民修建“山河圆”。薛家村村委会供图王新法带领村民修建“山河圆”。薛家村村委会供图

  距离王新法过世已经半年有余,然而他生前义务扶贫的湖南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到处都留有他努力拼搏的痕迹。开山劈石修的15公里盘山路、村民家门口的通组道路、19户村民的洁净饮用水、6座桥梁、生态茶园、改变当地人殡葬习惯的“山河圆”烈士陵园……薛家村村民的人均收入从此前的2000元变成了现在的6000元。

  王新法生前手机的闹铃是冲锋号,每天早晨5点半准时响起。有人问他,为什么设置这样的铃声?他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喜欢这个熟悉的旋律。再者,老乡们还没有完全脱贫,我得每天保持冲锋的姿势,扶贫就是我现在的“战场”。

  王新法这样近乎拼命的扶贫事迹,早已传遍了石门县城。王新法骨灰从石门县运回薛家村的路上,数万名群众为他送行。那悲壮的场面,至今让众多石门人难以忘怀。

  对“路”的执着

  历数王新法为薛家村老百姓所做的事,有很多都和“路”有关:开山炸石修隧道,危险重重,王新法带头签下“生死状”;拓宽村道10多公里,把通组道路修到了30多户村民的家门口;为了修路,自己的女儿生孩子他都没有回家……

  薛家村所在的石门县属于武陵山片区,该片区是14个国家级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这里山高路远,尤其是散落在深山中的村寨,对于修路依旧有着很深的执念。“要想富,先修路”,这个似乎被留在了上个世纪的口号,在石门县的一些偏远乡村仍然是现实难题。除了薛家村,石门县还有许多深山中的村寨在旅游扶贫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石门县壶瓶山镇大岭村通往镇里的公路是去年年底才修好的,路通以后,村里到镇里的车程由之前的一个多小时缩减到20分钟,平坦的柏油马路代替了土路之后,驾驶体验和安全系数都大大提高。

  壶瓶山镇的壶瓶山保护区,被称为“华中地区弥足珍贵的动植物基因库”,是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也是全球200个重点生态区之一。地处保护区边缘地带的壶瓶山大峡谷风景区主要在大岭村境内,该景区从2013年开始开发,虽然景区的开发会占用部分农民的土地,但是大岭村的村民还是希望尽快搞旅游开发。

  当时的村民还看不到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后续利好,只奔了一个想法:只要搞旅游开发,村子里的路就会修好。

  大岭村当时以非常低的门槛招商引资,只需开发商每年交2.17万元的土地租金,其他费用几乎没有。但条件是,开发景区所需要的劳动力需要优先从村里选。据大岭村村支书李启斌介绍,仅2013年,村民就获得了近500万元的劳务收入。然而景区开发,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并不只这些。

  大岭村村民张文化在壶瓶山大峡谷风景区门口有一间门面房,平时卖一些饮料、自己种的茶叶等特产。张文化同时还在景区里担任清洁员的工作,两项工作加起来,平均每个月会有四五千元的收入。而在景区开发之前,张文化只能在家务农,每年收入不到两万元。其实,即使村民没有去景区门口租摊位,开农家乐的农户也会去其他农户家里收购农产品,这样也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

  为了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壶瓶山景区内的道路目前还在不断扩建。大岭村到镇里的公路修好以后,2017年前8个月,景区的客流量已比2016年全年客流量翻了一番。大岭村村民对路的执着,为他们带来了回报。

  先天交通不便与后天保护有方

  交通不便是制约大岭村乃至石门县发展的瓶颈,但这个瓶颈也正是当地自然资源的保护伞。交通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也阻止了过度开发对当地资源的掠夺和破坏。

  现在的壶瓶山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每立方厘米空气的负氧离子含量达10万个以上,拥有动植物3080种,昆虫4500余种,湖南省生态旅游示范区由此而生。

  “张家界的山,九寨沟的水,壶瓶山的峡谷算最美”,从大岭村进入壶瓶山景区后便是壶瓶山大峡谷。峡谷两侧山峰陡峭,山路弯曲而上,山里空气湿润,让人心旷神怡。

  以壶瓶山为代表,整个石门县的生态旅游资源都很“原始”。石门县目前拥有71.59%的森林覆盖率,“有山皆青”;全县空气负氧离子平均含量每立方厘米达1900个,空气清新程度长期处于上等水平,“到处都是天然氧吧”。

  1998年开始,石门县就实施“封山禁伐、封山育林”的保护措施,禁伐商品材、严控自用材。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已由封山禁伐前451万亩下降至不足50万亩,并且程度轻微;土壤年侵蚀总量由556万吨/年下降至65万吨/年。

  在全国各地大肆开采资源进行经济发展之时,石门县保住了青山绿水,一方面因交通“先天不便”,另一方面是“后天保护有方”。当年没有被破坏的绿水青山,如今都成了老百姓可以发展旅游业的“金山银山”。其他地方在开发自然资源方面走过的弯路,都成了石门县在今后发展中要警惕的教训。

  强交通促旅游

  自近两年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石门县委宣传部作为帮扶大岭村的牵头单位,制定了以“强交通促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帮扶措施。

  家住大岭村山中最远处的农户,从景区门口走回家单程需要3个小时。正因为交通不便,所以他家里的很多农副产品无法及时拿到景区出售。鉴于此,去年10月,“扶贫工作队”争取到的6公里水泥路面硬化和8公里巡山护林便道的整修工程全面启动,到2017年6月,工程已基本完工。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扩大了景区发展促进当地村民增收的辐射作用。

  石门县是省级贫困县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目前正在推行“旅游+扶贫”模式,有力促了进旅游与扶贫的深度融合。而旅游扶贫工作已成为石门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十大工程”之一,纳入了全县旅游产业战略发展的顶层设计。

  2016年,石门县旅游收入58.5亿元,占全县GDP的24.4%,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41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2.0%,高于GDP涨幅3个百分点。目前,交通依然是制约石门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年9月,石门县将开通动车,届时将会大大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此外,今后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也会更加完善。

  目前,石门县正在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按照《石门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规划》,石门县到2017年旅游年接待总人次将突破600万、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2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比重将达到20%以上、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比重将达到10%以上。

  现在,石门县全体干部群众都投入到战天斗地的脱贫攻坚战中,“干部要脱皮,群众才能脱贫,县里才能脱帽”。在这场热火朝天的脱贫攻坚工作中,石门县蒸蒸日上的旅游事业一定会成为最有力的推手。

石门旅游老百姓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