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晚,历经两个多月的申报、评审,由南方都市报社、深圳卫视、新浪微博三家共同主办的“责任中国·2014公益盛典”颁奖礼,在深圳广电集团演播厅启动,现场揭晓人物、行动、组织、思想和年度致敬五大奖项。其中,杨团和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获得最具分量的“年度致敬大奖”。
时至年末,将“责任中国·公益盛典”的举行看做是中国公益界的压轴大戏,已经在这5年来成为公益界人士的一种习惯。当然,公益界去习惯她,并不是仅仅因为颁奖典礼本身的盛况所在,也不是因为公益圈本身得以济济一堂,实现一次大聚会,而是颁奖典礼背后所折射出来的,过去一年公益界对于公益新知的探求,对公益理念的恪守,以及对于公益力量的整合,所展现出来的新趋势。
与时代的步调一致,公益领域也无可选择地步入了细分和垂直的时代。这一点,从公益行动奖项的获奖情况可以得到体现。24小时急寻项目,专注的是老人走失后与警察出动前之间的寻人信息整合。Farm er 4组合则因为四个成员各自聚焦于某一类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而获得舆论的关注。此外,潜心于某一城市公共问题治理的广州公共观察,致力于救灾信息爬梳的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以及目的是提升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水平的真爱梦想项目,无一不是收窄向度,集中发力的典型。
专业化是当下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特点,公益领域试图崛起,就不能对专业化的改变充满疑虑。一腔热情将许多人导入了公益领域,但技术化的变革,成为许多个人与机构面临的历史性任务。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创新成为公益界永恒的议题,然而,创新的结果则常常表现为两个:一是领域会更加细分,个人或组织所聚焦的需求将越发细致,所做的工作也越来越精致;二是促进彼此的融通,在各自垂直领域的发展中,不同界别的观念、资源和力量被重新对接,从而绽放出新的景象。
在前晚的盛典过程中,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会长、基金会中心网理事长何道峰揭晓了2014年的公益关键词:融合创新。的确,在公益发展的前沿,广东公益组织的发展颇具代表性:注册门槛很低,公益组织的数量迅猛增加,且无论民间还是官方,对于公益领域的注目,都迫切呼唤一种新的公益思想的诞生。这种公益新知的诞生,本身又必须在垂直化的领域间彼此融合,并积极创新才能获得。由此,也可以对“融合创新”在公益界的意义增添几分理解。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机构,机构与机构之间的连接从未如此便捷。然而,无孔不入的互联网,并非可以承载促进组织发展和问题解决的根本力量。可以说,互联网为公益发展打开了无比广阔的世界,但互联网并不自动生成一个繁盛的公益领域。相反,在注重细分和垂直的公益趋势下,个体和机构反而很容易被窄化的观念所束缚。
公益之于中国,如同互联网之于中国,皆可用“年轻”二字加以形容。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责任中国·公益盛典活动的举办,承载着整合线上与线下公益资源的功能,更被赋予了探求公益锐见、树立公益规范,以及实现公益跨界融通的使命。这样一场盛典,或许无法遮蔽她的浮华,但只要公益人一路前行,脚踏实地,公益新世界的诞生,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梦想阶段。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