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近八成受访者认为捐赠人有权收回捐款

近八成受访者认为捐赠人有权收回捐款
2014年09月01日 11:12 京华时报

  6月26日,汶川抗震英雄沈远奎因伤势过重离世。

  此前,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发起筹款行动,共筹得近50万元善款为其治伤。

  然而,他离世后的剩余捐款如何处置,成为公众关心的问题。两家基金会随即通过网络平台向近万名捐赠网友征求善款处置意见。

  针对基金会的做法,近日,京华时报联合清研灵智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发起了一项题为“抗震英雄离世,剩余捐款该怎么办”的调查。调查显示,过半网友愿意将剩余善款留给其家属,近八成网友认为捐赠人有权把捐款收回。对此,专家表示,主要缘于中国公众对现代公益理念缺乏了解,还停留在传统的施舍行为上。

  超四成人反对将善款给家属

  此次共有1006人参与了调查。样本显示,男女比例为1:1;参与调查的人群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大部分受访者收入在2000元~8000元之间。

  调查显示,在被救助人去世后,剩余捐款该如何使用的问题上,受访者分歧较大。57.4%的人支持将捐款留给受助人家属继续使用,而42.6%的人认为,救急不救穷,应该将捐款用于救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对基金会在网络上向捐赠人征求剩余捐款使用意见的做法,71%的受访者肯定这种做法,认为体现了基金会对捐赠人的尊重;仅有6.5%的人认为没必要征求意见。

  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对于捐赠人要求基金会返还剩余善款的诉求,近八成受访者表示理解和支持,认为应尊重捐赠人的选择,这是他们的权利。

  关于如何明确剩余善款处置方式的问题,高达75.6%的受访者赞同基金会在捐款前以捐赠协议的方式进行明确。

  如果基金会在捐款前就明确约定剩余捐款归救助人家属,约有近三成的受访者表示将不会继续捐款。

  善款捐出不得收回

  针对过半受访者支持将剩余善款用于被救助人家人的生活,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博士后褚蓥认为,捐赠人把受助人和家人视为一体,而不是单独的受助体。这反映出捐赠人捐赠的心理基础是基于同情心,更像是传统慈善中的施舍行为。

  在他看来,这并不是现代公益的捐赠行为,他们只是将基金会看作是一个中介,而不是视基金会为一个管理方,能妥善运用好这笔资金,创造更大价值。

  对于近八成的网友认为,捐赠人可以把捐款收回。褚蓥分析,这说明人们把捐赠财产视为捐赠人个人财产可以收回,但“按主流公益观念,捐赠人把钱捐赠出来后,就是社会公益财产,是没有条件收回的。”

  另也表明,公众还不理解现代公益是什么,他们认为救助就是一种公益行为,而且多是传统的基于眼泪攻势的同情心劝募行为。

  公益组织不应替捐赠人作决定

  对于基金会向捐赠人征求剩余善款使用意见的做法,褚蓥认为,在公益领域,这种做法比较创新,也尊重了捐赠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目前我国基金会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这个做法值得鼓励。

  但他也不无担忧,这会给基金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从法律上讲,如果征集意见不能超过50%的话,在无法获得捐赠人真实意愿的情况下,就要将这笔善款用于捐赠人之前指定类似的目的上。“比如沈远奎的事情,就要放在其他类似烧伤人群的救助上”。

  对于基金会给出的征集意见期限的问题,褚蓥说,这在法律上也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基金会没有权利设置这种“到期不回复即为默认”的反向条件,来代替捐赠人作出决定。

  尽管存在法律风险,褚蓥也坦言,基金会目前很难有好的方法规避这个风险,但这个做法是值得鼓励的,只能在探索中慢慢完善和改进。

  □新闻事件

  被救助人离世剩余款考验基金会

  6月18日,汶川抗震英雄沈远奎意外跌入沸腾的饲料锅中,全身98%烫伤,生命垂危。为抢救沈远奎,一场紧急爱心救助在全国多地展开,很快,包括两家基金会和直接捐赠给家属的近70万元的善款汇集而来。

  但6月26日凌晨,沈远奎因伤势不治离世,随即,后续善款的处置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面对突发状况,公益组织如何应对,合理分配资源让更多人受益,仍值得思考。

  多方联动急救抗震英雄

  6月24日,一则“抗震救灾英雄跌入饲料锅,全身90%以上烫伤,生命垂危,急需救助”的消息在网上迅速传开,沈远奎的战友、朋友和当地志愿者率先找到当地媒体进行报道,并公布了沈远奎妻子谢龙梅的个人账号,向社会募款,很快募集到了20余万元善款。

  当天晚上,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当地5家社会组织发起了“救助沈远奎行动”。25日下午沈远奎救助项目上线筹款,截至27日12时,项目通过腾讯乐捐、腾讯人人公益微信筹款平台,已接收爱心善款3631笔,共计234968.48元,银行到账捐款5笔,共2280元,合计接 收 到237248.48元。

  由于沈远奎所需治疗费用高达100万,且事发紧急,6月25日晚上9点32分,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下称“思源工程”)联合央视新闻、新浪微公益发起“昔日抗震英雄90%烫伤,急需援手”救助项目。截至项目结束,共有7044人次网友捐赠231436元。

  受助人离世家属冻结账户

  就在筹款进行四个多小时后,6月26日凌晨1时35分,沈远奎因伤势过重离世。

  顾不上躺在殡仪馆的丈夫,妻子谢龙梅第一时间打电话挂失账户,但发现捐款还是能进来,于是,她去银行冻结了捐款账户。

  但来自各方的追问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让这个刚刚承受丧夫之痛的女人几近崩溃。事情过去了近一个月,回想起来,谢龙梅虽然遗憾未能陪伴丈夫最后一程,但她也表示很理解,大家都是好心,希望钱真正用到受助人身上。

  沈远奎的离世,也让近70万元的善款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基金会公开征集善款使用意见

  沈远奎离世后,两大基金会也及时关闭了募款通道,在跟家属协商后,对剩余善款给出处理意见,并通过网络向捐赠人进行公开意见征集。

  中国扶贫基金会通过其官方微博、官方网站、微信群等方式,征求了善款使用意向,收到了上百条网友回复,汇总后并于6月27日公布了剩余善款使用方向:7万元用于支付沈远奎生前住院的治疗费用;15万元用于沈远奎3岁孩子至18岁的抚养费;其余捐赠资金设立“沈远奎爱心基金”用于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中国扶贫基金会项目合作部主任助理王毅表示,如有网友不同意善款用途,可申请退款。截至项目结束,未收到网友退款申请。

  6月26日上午,“思源工程”就第一时间将网友捐赠的3万元善款送至沈远奎家属手中。经过协商,沈远奎家属希望“思源工程”将剩余网友捐款,以1:1:1的比例,分别用于谢龙梅及孩子的生活、教育费用,沈远奎父母及岳父岳母的赡养费用。为此,7月2日,“思源工程”通过机构网站和微博,公布《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救助沈远奎的善款使用用途征求意见函》,并通过新浪微公益的私信功能每天告知所有捐赠网友。在征求意见函中,“思源工程”也写明如果7月11日17时前未回复,视为默认同意该用途。

  截至征求意见结束时,超过300名网友捐赠人给予回复,其中11名捐赠网友不同意使用用途,要求退捐或转捐的善款845元。“思源工程”在核实完毕后即根据网友提供的银行账户予以退款并公示。

  名为“KEN”的广州网友也表示第一次遇到可退捐的情况,“退捐是个好事,这也是基金会对捐赠人的尊重,也遵循了自愿原则。”因此,他看到沈远奎离世后,之前募集的善款已经够了,就申请了退款。

  应多平台联动避免资源浪费

  7月16日,“思源工程”将善款全额拨付完毕。

  陶鸣表示,当善款的用途发生变化时,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一定要征求捐赠人意愿,这也是“思源工程”基本的工作原则。而且合作方新浪微公益,可以及时把征求意见的信息推送到网友的私信里。

  对于征求意见过程,微公益产品运营经理张茹玮也坦言存在风险。

  她表示,面对受助人突然去世,更多人愿意持续支持,而个别人要求退款,到底哪种善款的处理方式是最好的,需要大家去讨论。

  对于此次救助,多家公益组织都在进行救助的情况。张茹玮认为,多平台筹款如何避免重复性和资源的浪费,如何搭建一个更好的沟通渠道,让各大平台联动起来,也是下一步应该思考的问题。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