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公益金融:投资回报与社会福祉要两者兼得

公益金融:投资回报与社会福祉要两者兼得
2014年07月02日 11:35 新浪网

  和传统“只认钱不认人”的投资行为不同,如今,在评估企业价值时,全球投资人正越来越多地融入一些“社会因素”,而非仅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这种投资方式被称为“社会责任投资”。

  哈佛大学社会责任投资促进项目创始总监SteveLydenberg介绍说,社会责任投资的本质在于,兼顾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将传统的股东利益至上的分析模型拓展到包括股东、顾客、员工、社会、环境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模型。

  社会责任投资在具体层面有没有可以参照的案例或标准?答案是肯定的。6月19日,中国公益金融论坛暨《社会责任投资实践指南》中文版发布会在京举行。

  《社会责任投资实践指南》通过12个多样化的情景分析案例阐述了社会责任投资人所需面对的一系列挑战。该书的中文版由宜信公司与北师大社会企业与社会创新实验室共同引进,为社会责任投资领域的实践、教学和专业培训量身打造。

  作为社会责任投资较早的实践者,宜信公司推出了宜农贷、普惠1号公益性小额信贷批发基金业务等产品,探索新的模式。

  以“普惠1号”为例,它是向公益性小额贷款组织以批发贷款的方式提供资金援助的公益性、可持续的自主批发基金,以“公益投资、安全投资”的标准,为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并最大限度规避投资风险,使投资者获得相应的回报。尽管批发基金仍处于早期发展和推广阶段,但是从其结构创新和延续性来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此外,2013年,宜信公司携手格莱珉基金会、友成普融推广“中国贫困计分卡(ChinaPovertyScoreCard)”,这个工具可以帮助基层小额信贷机构更清晰地衡量分支机构和信贷员对减贫使命的侧重、观察小额信贷服务对农户脱贫的影响。

  宜信公司CEO唐宁在总结经验时说:“只有创造出以人为本、可持续、互惠互利的商业模式,企业和客户才能够实现共享价值,实现共同发展。”

  如果把社会责任投资放在更大的范围内予以界定,它可以说是“公益金融”的一种方式。

  “公益金融”(SocialFinance,又称“社会金融”),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金融模式的新型投资及财富管理方式。“公益金融”注重在产生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福祉,例如提升环境质量、帮助残障人士就业等。

  作为“公益金融”的一种方式,社会责任投资并非只是抽象的概念。自2006年以来,该类投资业务年均增长率20%以上,目前在全球50多个国家总体规模近4兆美元,代表了金融的发展方向之一。

  “社区投资、微型金融、社会效益债券、可持续商业、社会企业贷款等均是‘公益金融’的表现形式。”业界人士介绍。

  在中国,一些企业早已开始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公益金融”创新实践,例如从2003年开始成立的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为缺乏条件启动创业和发展企业的创业青年提供专业化的公益帮扶,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再如,南都公益基金会7年来一直资助优秀公益项目,推动民间组织的社会创新。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模式将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解决社会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留守儿童、环境污染等。”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总干事兼创业学院院长杜葵说。

  (记者 顾磊)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