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佳能:做有技术含量的公益项目

佳能:做有技术含量的公益项目
2014年04月26日 16:27 新浪公益

  节能产品打出一片蓝天

  每年的WWF“地球一小时”活动前后,很多在京媒体记者都会收到佳能的邀请,参加位于北京金宝街89号金宝大厦佳能(中国)举办的环保活动,而每年佳能在环保方面的活动都望有不同之处,2014年是佳能(中国)成立的第17年,佳能(中国)不仅第6年参与熄灯活动,同时从自身产品特点出发,宣布以开展节纸护树活动的方式,来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今年提出的“蓝天自造”这一主题。在过去的近一个月时间里,佳能每卖出一台打印设备,都主动帮助客户设置节纸打印模式,并普及节纸办公知识。在佳能公司内部,通过将打印模式统一默认为双面/黑白打印,在打印设备上贴上环保打印小贴士等方式号召员工节纸办公,在办公区域设置废纸回收箱,废弃物处理所得的资金全部用于佳能在中国已开展七年的护树活动。

  4月19日,佳能员工及家属组成的佳能志愿者队伍一行百余人来到地坛公园,开展了护树活动。五棵3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被佳能(中国)以公司名义认养,55棵侧柏被佳能志愿者以个人名义认养。此次活动的一部分资金,就来自佳能从上月起开展的节纸护树环保活动的成果。这是佳能集团在中国开展护树活动七年来,首次将“节纸”与“护树”相结合,也是佳能在践行公益环保道路上又一次新的尝试。

  1997年,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开始负责佳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业务。更多人知道的佳能是一家提供影像产品、解决方案、服务以及探索影像技术应用的高科技公司,而作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化企业,不仅需要同顾客、社区,还要与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地球自然环境等,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同时担负社会责任。在中国,佳能充分利用尖端影像技术的优势,致力于推动 “影像公益”。在环境保护、教育启蒙、文化传承、社区关怀以及人道援助等方面不断推出创新的社会公益活动,用影像推动公益、用影像传承文化、用影像传递感动。

  做有技术含量的公益项目

  “地球一小时”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但是也有很多公众对这样的公益活动产生质疑,到底是环保还是折腾?企业在与公益组织的合作方面如何提出创新的需求?佳能(中国)品牌沟通部总经理鲁杰接受新浪公益专访时表示,佳能在公益方面坚持一加一大于二的理念,佳能的公益项目能够结合自己影像技术优势做,最不能接受就是只出钱不出力,相对而言佳能更愿意做有自己技术含量的公益项目。

  “共生是整个大企业理念上面,我们感动常在是一个企业的口号,希望给我们的所有相关方带来感动的感觉,这个基础上面我们是会梳理一些方向。我们怎么推动,特别是公益方面,环保,教育,文化,社区关怀,这个都是我们方向。”

  “佳能最早两年前跟立邦有一个合作,出去交流的时候就是发现大家都是做希望小学,都是会选一个合作伙伴。有这样一个原因,我们也是双方看一下,我们相互之间是一个互补,他也是用色彩给孩子们的硬件的这种学校带来一个好环境,学习带来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也是有影像课堂,当时结合了以后就是起一个项目名字就是色彩教室,可以给学校提供一个好的学校环境。我们让孩子去拍学校自己的这个学习生活,所以,这两个是一个结合,当时觉得效果还是挺好的。”

  “佳能也是开门做公益,我们希望有更多合作伙伴合作把这个公益推动下去。在某一些项目里面领域,企业公益对于公益组织专业性要求高一点,不能说光几个人的热情做事情,公益组织一定要比企业做项目更专业,佳能更愿意用自己的影像技术,比如说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影像公益”的典范

  苗寨银饰手工艺传承人--杨光宾

  杨光宾今年46岁,是杨氏家族第六代传人,13岁跟着父亲学打银器,2006年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他也被评选为苗族银饰锻造工艺国家级传承人代表,这些还是不能阻止古老技艺濒临消失的困境,他担心过度的旅游开发会让苗族真正的技艺走向消失,所以他准备自己出钱做银饰教材,还希望国家支持办一个传承人培训班。他表示,像佳能这样的“公益影像”行为,会对苗族银饰的保护,发扬和传承作出很大的贡献。

  作为佳能“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第一项工作,将对苗族银饰锻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每一项工序和技艺进行详尽的拍摄记录。这是继2008年“感动羌魂 云影共生”项目取得成功后,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继续以“影像公益”的独特理念开展对于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公益的项目。

  杨光宾现在每年都能够收到从各地的博物馆发来的订单,一套完整的传统苗族银饰造价能够达到12-13万元人民币。他谈到三年前,佳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组拍摄时的那套银饰,不无遗憾地说:“你们拍摄的那一年,我把它拿到广州去参展,就被人买走了。”

  2010年5月佳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组深入贵州黔东南地区16个县市,穿行1万多公里,用简短的影像技术全面、深入、系统、科学地记录了苗族银饰煅制技艺、苗绣、芦笙的制作、芦笙舞、祭牯(鼓)藏等苗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项目组共采集了珍贵照片五万多幅,动态视频300多小时,并将其整理为第一套苗族非遗影像数据库捐赠给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政府方面对于佳能(中国)的这个项目曾经给予了高度评价。

  编辑回忆:

  在没有亲眼看到真正的苗族银饰之前,我很难想象到苗族银饰到底有多美的精美,看过杨光宾老师的作品之后,我真的被震撼了,不管是雕刻,还是拉丝,还是弯折,都那么美仑美奂,活灵活现,绝非市场上看到的那些银饰。我想,如果这些技艺失传了,不仅仅是苗族人民的损失,更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损失,感动常在,感动苗寨!

佳能公益苗族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