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子研论道:壹基金3个亿捐款被质疑的思考

子研论道:壹基金3个亿捐款被质疑的思考
2014年04月25日 10:08 新浪公益

  这几日李连杰被指贪污,实乃无稽之谈,事实胜于雄辩,倒可不必多说。但这类事情频频发生,不能不引起深思。

  一是法律有漏洞。《基金会管理条例》只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剩下的30%可以无限滞留吗,支出没有达到70%年检能通过吗,捐赠人的捐款从捐出到支出有规定时间周期吗。这一问题不只是壹基金的问题,而是所有公募基金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救灾项目,地方规划时间长、变动因素多、社会期望高、质量要求严,致使项目落实周期超长,加之没有刚性规定何时必须拨出捐款,各公募基金会为稳妥起见,都在质量上下功夫,而没在时间上抓效率,导致这类现象普遍发生。捐款没出问题,效率确有问题。

  二是执行力太弱。目前我国公募基金会还远不是资助型基金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一手接钱一手实施项目的运作型基金会阶段。尽管壹基金也曾动用上千人、现在还有几百人运作灾区项目,但效果不尽人意。要解决之一矛盾,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向资助型基金会转变。否则,不是吃力不讨好的问题,而是整个公募基金会的走势问题。要充分发挥草根组织、志愿者甚至是地方行政的力量把捐款落实下去,把爱心承托起来。

  三是公益生态不佳。最近几年,由郭美美事件引发的对公益组织的质疑成为了一种舆论“时尚”。过度要求公益组织透明,毫无根据对公益组织怀疑,发现瑕疵穷追猛打,发表言论毫不负责,公益生态空前恶化。中国公益尚处在起步阶段、发育时期,社会倡导、支持十分必要。社会监督、新闻监督对公益事业大有裨益。但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积极良好的监督情态,本着对社会、对公益组织、对捐赠人、对受益人的终极关怀而发现问题、指出问题、促进公益事业的良性运行。如果一味地带着有色眼镜看公益,甚至是道听途说、造谣诽谤就另当别论了(诽谤触犯法律)。公益生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真的是要拜托想监督公益、促进公益的人士了。

  四是公益组织、公益人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公益组织按照法律法规运行,加强自律,提高透明度,提高效率,是当然的要求,更是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在这一点上中外莫不如是。接受监督、接受批评、从善如流、积极改进,是公益组织分内之事。但不等于没有界限地有问必答、有索必予、有骂必接,依法依规办事,必能清者自清。现在的情况是,只要有质疑之声,公益组织就会以更大的声音辩解辩护,战战兢兢,匆忙上阵,论据不清,语焉不详,躲躲闪闪,王顾左右,结果是遍体鳞伤,于事无补。公益组织并不是无懈可击,公益人也不是什么圣人,有问题说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了,要有一点心理承受力。正确对待监督,加强公开透明,不必如临大敌。公益名人更当自持,大可不必暴跳如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