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地球一小时:用艺术在雾霾中迂回

地球一小时:用艺术在雾霾中迂回
2014年03月28日 15:44 新浪公益

环保话题榜之#小行动驱散大雾霾#(http://huati.weibo.com/909444) :雾霾围城。治理雾霾,每个人都有责任,与其一味抱怨,不如参与其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力所能及的改变和行动做起:多乘坐公交,减少尾气排放,避免过度装修,节约生活资源,杜绝铺张浪费……驱散雾霾的永远不会是口号,而是每个人的行动!

  用艺术在雾霾中迂回

  在严重的空气污染中,中国的流行歌曲被改写成雾霾版《北京 北京》、《万雾生》、《卷珠帘》,重庆洋人街里结合了时尚元素的行为艺术、北大先贤们的雕像被戴上口罩,天坛祈年殿前艺术家们集体戴口罩和仰卧朝天……这些以艺术方式进行的表达,都指向了雾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电视选秀节目的增多,让这些艺术表达能够快速传播出来,被大量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们消费。

  如果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别人比较后产生的,终于,在雾霾面前,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悲催地“被平等”了。空气质量恶化后,雾霾成了多数中国人日常生活必须面对的问题——活着就要呼吸,被雾霾笼罩的身体只能吸进来、呼出去、吸进来……。

  肉身的感觉是衡量万物的尺度,老百姓的生活,冷暖自知。宏伟壮丽的话语如果没法落实到具体的利益,就是空洞虚妄的。呼吸这个最基本的求生动作一刻都不能停,肉眼能看得见的pm10和看不见的pm2.5,在随时考验着呼吸者的生命意志。从具体行动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实动机,面对雾霾时人们的不同反应,也清楚地显现出当下中国的文化实况。很多人选择了隐忍和淡忘,但也有人选择了去表达、去行动。

  人活着要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时,能直接面对、马上解决问题,当然是最理想的。但如果问题复杂、自己的能力又有限时,各种各样的其他表达方式和行动方式就产生了。艺术,是其中的一种。

  当一个人直接面对问题时很无奈,但又不愿意彻底放弃时,会想出一些迂回(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巧妙)的方式,这往往就很接近艺术创造的状态了。唱首歌、画张画、做行为艺术……它们显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也不是完全没用。当有魅力的方式能吸引人注意这些问题,并能打动人心时,它推动这些问题在人心中继续发酵。

  当代艺术强调“生活就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一切都可能成为艺术”,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同时提高了对智慧的要求。这些开放的观念和方式,让更多的人能用艺术的方式去表达、行动。雾霾中给雕塑戴上口罩的人、重庆洋人街做行为艺术的人,都不是职业艺术家,但这些艺术的方式,让难以直接讨论的雾霾问题被曲折地裹挟到舆论前台,已经是勇敢而巧妙的。

  当然,面对严重的雾霾,和直接的表态和行动相比,艺术的方式毕竟是曲折的、含蓄的、遮遮掩掩的,它一方面是巧妙,另一方面是无奈,是沉默和呐喊之间的暧昧地带。这当然是因为害怕。比起沉默的人,他们已经很勇敢;比起直接的表态者、行动者们,他们还不够彻底,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至于从艺术的水准方面进行挑剔,艺术家们2月25日在天坛祈年殿戴口罩和仰卧后,新浪微博有位网友 @谢天卓 的评论很有意思:“留言里有些逼人不高兴了,管他艺术不艺术,人敢去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意见就是牛逼,有本事你往那躺躺。”

  (微信公众账号"中外对话" 杜曦云)

艺术雾霾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