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评论:化解城镇化隐忧需做“加减法”

评论:化解城镇化隐忧需做“加减法”
2013年03月11日 10:22 中国青年报

  城镇化是当前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也是两会农民工代表关注的焦点。温家宝总理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在促进“人的城镇化”过程中,中西部城镇如何迎接日渐庞大的返乡农民工群体是一门难题多多的“必修课”。

  中国城镇化正在高速推进,从2007年到2011年,中国大陆城镇人口由5.94亿增加到6.91亿,城镇化率由44.94%上升到51.27%。很显然,城镇化日益成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但与此同时,高速城镇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种种隐忧:农民工社保、教育、医疗等障碍难以化解,大量环境污染等。

  这些隐忧不仅严重制约了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也给生存在城镇里的居民带来困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即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如何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化解各种隐忧,无疑成了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道严峻考题。

  就当前现实而言,笔者认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亟须做好“加减法”。一者,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思路,真正从“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子,转向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健康之路,而这势必要做适度的“加法”和“减法”,即加入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剥离简单的GDP政绩思维。

  二者,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打破各种制度构筑的福利壁垒,化解农民进城的生存隐忧,使户籍、教育、社保等能够在城镇真正落地生根。尽管从“二元”向“一元”实现体制并轨需要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但于“人的城镇化”而言,于社会公平来说,都是一道必须选择做的“加法”。

  必须看到,城镇化的终极目标始终是“人的城镇化”,没有城镇居民的安居乐业,没有环境的宜居,再耀眼的政绩光环,都注定是一场虚幻的梦。毫无疑问,在转型期的中国,城镇化已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一个注解,能否让“中国梦”最终从理想走入现实,编织好所有人的幸福生活,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决心。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