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红会设专员进医院劝捐器官

http://gongyi.sina.com.cn  2013年02月06日10:14  北京青年报

  “中国红十字会下设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今年正式投入器官捐献体系建设,其中,“死亡见证”一项被列为工作重点。具体而言,红会将设立联系各大医院的捐献协管员,并对医院内的临终病人或死者家属进行器官捐献“游说”,扩大捐献源,改变我国器官移植依赖“死囚”的现状。”

  现状

  器官移植六成以上来源死囚 3年全国仅捐献1713个器官

  根据此前卫生部统计数据,中国每年约有15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每年仅一万人左右能够接受移植手术,在器官移植中,由于缺乏自愿捐献,因此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移植器官来源于死囚捐献。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业务部副部长高新谱在昨天的采访中证实了这一观点。据他介绍,我国目前的器官捐献主要还是以“死囚”捐献为主,目前大约占到60%至70%左右。此外,活体捐献,也就是亲属之间的器官捐献,大约能占到20%至30%,公民间的自愿捐献目前只占极少的一部分。

  同时,高新谱也强调,目前由红十字会牵头进行的器官捐献工作,并不包括经过司法途径的捐献,也就是所谓的“死囚”捐助,而是指大力发展公民逝世后的器官捐献,形成公民捐献系统,捐献后,再经过公平的分配系统,通过“双盲”的形式捐献给受捐者。

  2010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受到卫生部委托,负责建立我国器官捐献体系工作,同时,启动全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全国10个省市加入,截至目前,共有19个省加入试点工作。

  据高新谱介绍,近年来,我国每年依靠各种器官捐献手段,完成器官移植手术约9000例左右,其中肾脏移植大约6000多例,肝脏移植约2000多例。据统计,从2010年3月试点工作启动,截至今年1月31日,全国共捐献了627个个体,共捐献了1713个器官,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救活了1713个生命。

  举措

  “死亡见证”列为今年红会重点工作

  2012年3月,“全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总结会”在杭州举行。今年1月5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正式接管器官捐献工作。据介绍,今年2月份人体器官捐献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管理中心成立后,主要将承担并推动七项工作的进行,其中包括宣传动员、报名登记、捐献见证、分配见证、救助激励、缅怀经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其中“死亡见证”一项被列为重点工作。

  据介绍,“死亡见证”不光是见证捐赠者的死亡,同时也是对捐献者及家属捐赠意愿的见证,特别是对于潜在捐献者(已经脑死亡,但未曾表达过捐献意愿的患者),会由一线的医务人员通知捐献协管员,同时通知家属捐献途径,简要介绍捐献过程。随后,捐献协管员来到医院现场,对家属或捐献者详细讲解捐献政策,包括需要办哪些手续,签订捐献意愿确认书,在所有家属都同意后,意愿得到确认。此后,通过卫生部的分配系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评分,进行公平分配,并通知所属医院接收器官。

  在整个过程中,捐献协管员只见证全程,不参与任何医疗行为,不参与任何利益纠葛。器官捐献全部完成后,协管员会向国际组织提供信息交换,使后续移植情况得到反馈。

  据介绍,目前在我国19个省的捐献试点中,捐献协管员共200多名,全国推广后,初步构想每百万人口至少安排一个,类似北京这样常住人口上千万的城市,最起码要有二十三四个,同时要求具有相应的医疗等专业背景,协管员不同于志愿者,而是专职工作人员,按照所在事业单位的编制发放薪酬。

  范围

  受捐者优先中国公民 外国患者不进入分配

  高新谱介绍,根据目前的粗略估算,我国现有等待移植的病人大约在20万到30万,但每年我国只有不到一万人能够进行移植手术,因此对于器官的需求量仍然十分庞大。

  针对目前的器官分配系统是否能够适当解决统计待移植病人数量的问题,高新谱称,由于一些医院仍然不太适应该系统的操作,目前仍有很多病人还没有进入系统。此外,有些病人在很多医疗机构都进行过登记,如何完成系统校验,目前也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对于捐赠器官受益人群,高新谱明确表示,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原则中,优先给本国国民使用,在中国,只有中国公民可以享受,与居住多长时间没有关系,外国患者不可以进入分配系统,但港澳台居民享受公民待遇,通过报备后,可以获得内地的器官捐献。

  相关

  郭长江:“我只有一个独生子”

  昨天,赵白鸽对于2012年红十字会下属“仁爱基金”向机关国企捐万辆自行车、奥园旁购置豪华别墅、成都捐款箱长毛、郭子豪事件等舆论事件进行了公开解释和说明,其中针对仁爱基金处理不当及成都捐款箱事件进行了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反思。针对“郭美美事件”中另一中心人物郭子豪是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之子的传言,座谈会现场,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以一句“我只有一个独生子”的解释付之笑谈。本组撰文/本报记者 刘洋

  制图/潘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