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洪波:民间公益组织和基金会的合作

洪波:民间公益组织和基金会的合作
2013年01月08日 17:10 新浪公益

  第四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2年会在广州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财劲其用,追求卓越”,出席年会的共有316 家机构,共500余人。以下为 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理事长洪波女士 现场发言实录。

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理事长 洪波女士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理事长 洪波女士

  主持人:下面有请来自草根机构的负责人,在去年北大评选2011 十大公益领域的事件,其中一个事件涉及到两家基金会和一家非营利组织,其中的非营利组织就是格桑花,它曾跟若干国内非公募基金会产生过合作。洪波说:“基金会,想说爱你真不容易”。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有请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理事长洪波给我们揭晓答案。她的题目是:民间公益组织和基金会的合作。

  洪波:大家好!

  在之前我跟很多的伙伴,各个团队间进行过交流,他们希望我能够把声音带到大会上来。昨天徐永光老师说:“你们草根组织要主动敲基金会的门,你们自己要学会去推销自己。”但是很多的伙伴都问过我:“你能不能介绍一些基金会。”其实我跟你们一样,我对中国2000 多家的基金会也不了解,不知道去哪敲门,也不知道去敲哪一家的门,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敲是合适的。所以我呼吁在我们这个行业是否能够搭建一个平台,让供需双方互相了解,让一些在前线没有资源的公益机构和一些有大量资金的基金会都展现出来。这是我的第一个期望。

  第二个期望:我们希望在行业内有庞大的专家团队。我们在申请项目的过程中,曾遇到一些问题。一次在北京参加评审现场,当时基金会在它的网页上告诉我们,届时会有7 个非常著名的专家到场,很多草根组织申请这个项目时也是因此慕名前去的,希望得到专家们的点评。于是,带着崇敬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北京。但是到评审的现场后才发现,专家中的七个人变成五个人,五个人中有三个人和图片上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其中只有两个人是专家,那三个人很可能是被临时找去的,并且没有关注我们的评审。我们的伙伴就说:我们借着钱来北京,而专家却只有两个。我听了当时觉得心酸。我们格桑花获得了资助,但是在周围还有千千万万的姐妹们比我们更加艰难,甚至连能够站在这个台上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都没有。

  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你是一个没有钱的机构想申请基金会的资助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使你中标了,你得到了资助,还得垫钱。因为在漫长的评审到项目结束,一直要等到基金会满意之后才会把钱转到你的帐上。所以你必须要有家底,如果你没有流动资金,没有不定项捐款,即使申请到这个项目,还是要去借钱。于是造成了一些机构不再申请项目的结果。本来申请资助后下来很高兴,后来才发现执行中非常艰难。由于我们欠了供货商的钱,供货商不断的打电话催促。基金会也十分忙碌,他们还要寻找评审团,因为专家不够用,同时有的基金会开放100 多个项目,工作量也很大。因此,我们呼吁建立起公众参与评审的一个体系,使用更多好的方法来筛选出好的项目,而不是采用唯一的评审方法。

  再来讲讲工作经费问题。在我们中标之后,基金会收取了10%的工作经费。在分配这个蛋糕的处理上,他们给了2%的经费。要知道,在西部,如此辽阔的西部用2%的工作经费把项目执行完,当时我们真的是贴钱做事。当年我推动这个组织的时候,只要能够申请资金的基金会我们都会争取,哪怕是贴钱,我们也觉得能够锻炼自己。但是后来我们发现这样根本不能持续的发展下去,每一次我们都是在艰难的情况下把项目艰难的做完,但是一次次用这样的方式其实是在损害这个组织未来长远的发展。有些项目只有请临时工,不敢请专职稳定的人员,因为人力成本就放在这,谁愿意到西部做长期的奉献呢?在这里我想讲的是:基金会要考虑到我们都是为了同样的目标,都是共同推动中国改变的力量,我们不是总包和分包的关系,我们更不是贵族和廉价力的供应商。

  在这里我还要讲一个故事。我们申请了一个项目10 万元的采购项目,基金会要求我们分三次采购,然后三次拨款。我们从西宁采购到玉树一次是2 千多公里路程,三次要6 千多公里,浪费的运费难道不是社会资源吗?基金会的钱难道不是社会的钱?他们虽然在报告中的呈现非常完美,但在报告中都不曾出现过合作伙伴执行机构的名字,我们广大的草根组织都到哪里去了?在一线做执行的机构,他们都没有名字吗?大家都说有平等和尊重,平等和尊重不是放在嘴上,而是体现在工作的细节中。为什么给我们制定这样的标准?制定这样的规则让我们分开做三次采购。为什么不听我们的声音? 这些标准和规则由谁制定,到底谁说了算?是不是有钱的人说了算?我们不是为基金会服务,我们也不是站在谁的立场来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要共同站在我们的服务人群、受众对象的角度,从他们的需求来提出这个问题,看由谁说了算。

  我们是在做什么,我们不是为了这个项目做项目,而是为了解决这个这个社会问题。我们一直在提及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基金会总认为草根组织不专业,难道基金会就专业吗?我期望我们有缘遇到过的基金会,都是我们的兄弟、伙伴、战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施予者、怀疑者、责难者和旁观者。因为我们都是改变中国的力量,我们都有共同的目标。我们希望他们不把我们当成廉价劳动力的提供方,也不会把自己当成很牛的发包方。他们不是像选秀选手一样的海选项目,而是抱着审慎的态度选择在中国基层一线做事情的机构和组织,希望能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希望有一天我的梦想能成为现实,我想这个希望也是代表很多像我们一样、顽强的扎根在中国最偏远的农村、乡村、牧区的公益组织们。

  希望今天现场的基金会代表听到我讲的故事后不要对号入座。因为讲这些话是需要勇气的,我们的伙伴曾经建议我匿名发出这篇文章,但是我相信真话也会使基金会有改变的动力。我们需要共同的成长,也相信一定会有人把我的话听进去了。

  再次谢谢大家!

  主持人:当年马丁·路德·金曾经大声喊出I have a dream。今天洪波喊出了“我有一个期望”。既然洪波有勇气发出这样的声音,我相信也有更多的基金会有勇气倾听。昨天开幕式上有若干大佬们发言受到追捧,建议媒体和论坛全文发表。这篇文章的精彩程度绝不亚于她刚才的发言,我建议论坛全文发表。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