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金媛影:用平台力量助推行业发展

金媛影:用平台力量助推行业发展
2013年01月08日 16:58 新浪公益

  第四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2年会在广州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财劲其用,追求卓越”,出席年会的共有316 家机构,共500余人。以下为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金媛影女士 现场发言实录。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金媛影女士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金媛影女士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广东大会堂,第四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年会的现场。这次的议程,非常符合我们中国人对世界大事的分析,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最终大家还是要聚在一起,一起来研讨有关这个行业和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相关问题。我认为现在仍然留在这里、在这个论坛的平台上继续跟我们一起沟通交流的人,都是对中国的非营利行业,尤其是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富有责任心、具有使命感的人。所以给我们、给自己鼓一下掌吧,而且我相信也都是聪明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留在最后的往往都是最好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将迎来本次论坛上最多元化的一个闪电发言环节。

  主持人:首先和大家分享的是IT 行业中影响中国公益的人物,她跟随马云先生一起创建了阿里巴巴集团,而在其最成功的时候,以一个华丽转身来到了公益行业。下面让我们有请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金媛影女士,她发言的题目是“以平台的力量助推公益发展”。

  金媛影:赵华老师的介绍让我感到颇有压力,其实昨天早上坐在台下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怎么样能使今天的发言与大家引起共鸣呢?接下来我将尽可能用五分钟的时间把我要说的跟大家分享完,因为在公益行业,我算是个新兵,阿里巴巴基金会也是刚成立不久。今天我主要将从自己所处的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商业的角度,来和各位探讨一下我 们在公益行业能够做些什么。

  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公益平台是什么?其实今天我们这个互动交流的环节就是一个公益平台。公益平台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是有形的,可以是有实体的,也可以是虚幻的,它可以是基于互联网的, 也是可以基于会场的形式。那么今天我更想说的是基于互联网这个公益平台。互联网行业给公益带来了新的挑战,却也给公益带来新的期待。它能够给公益提供技术力量的支持,可以让更多人,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到公益行业中来。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有很多跟公益相关的平台,比如新浪的微公益,腾讯的公益基金会,淘宝网的公益等等。但是我们有想过这些互联网公益平台和我们实体的平台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在座公益圈的朋友们坐在一起,是基金会跟NGO 组织、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组织的互相交流,但是公益平台使用者很多元化,所有在互联网上参与互联网使用的人都可以是公益平台的使用者。

  我们有一组数据分析是这样的:在10 个上网用户中有7 个会网络购物,这7 个当中又有4 个会使用网络支付,4 个用户中有2 个会使用网络捐赠。倘若基于这组的数据把中国网民数量做一个分析的话,互联网中将有一亿多人采取网络捐款,是会去给大家捐献他们的爱心的。但是我们现在真正吸引进来的力量,却是微乎其微的,这几年捐款的数额也在急剧下降。

  我想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一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特别是公益平台的使用者对公益组织有什么样的期待?又有什么样的要求?有求必应是我们商业平台上的一个公益平台。前一段时间做了一个募款,这个募款和原来的募款有所不同的地方是,公益机构提前把这个事情写出来,他要募30 万元。那时刚好在奥运期间,我们宣传标题叫做“你的一块钱比金牌更有力量”。这30 万用在哪里?用在给大山里的孩子购买一些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篮球、足球等运动品。又如何募款呢?我们先招标,平台上所有供应商都可以来投标。因为是公益性质,所以只要不赔本,供应商会选择低于市场价来投标。招标完成后,再开始募款。捐款者可以捐一元,也可以捐五十元,也可以捐一百元。只要捐款者,都有权利选择让哪家供应商完成招标。这个募捐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原来认为30 万需要15 天完成,但是93 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的捐款,以及所有人的投票。这个项目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完成招标以后,每一个捐款者会收到邮件,告诉他们每一个运动品发货到哪、运到哪。这个项目最后执行完毕,所有的时间是28 天,28 天后所有的运动品都在指定的学校到位了。这个是第一个案例。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老兵的救助。每一个案例都是提前完成的,几乎所有的单项捐款都不是一百,两百的大额,而都是一元、两元积累起来的。靠着这些微小的力量的集聚,最终发挥了强大的力量。根据案例分析我想说的是:基于互联网的公益平台,大家对公益组织是有要求的,也是有期待的。捐赠者希望看到,你的目标非常明确,执行过程十分清晰,同时他也希望及时得到你的反馈。三者都完成后你会获得他的持续的捐款。这是基于互联网做了很多调研数据得到的答案。与此同时,这对公益组织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为大部分公益组织几乎实行内部管理,仅告诉少量捐款者相关反馈信息。公益组织是否做好准备,去面对大量的捐款者,并且是面临那些一分钱,两分钱,一块钱积累的捐款者。这可能是未来公益组织所要面临的,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当然还有一个挑战是面对政策时需要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完成。因为只有公募基金会才有这样的资格,所以我们才会选择和扶贫基金会这些有公募资格的基金会去做这样的项目,当然我们相信有很多公募资金会也会帮助公益组织完成募款,就看最后我们是否有机会获得推动行业政策的改变。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金媛影秘书长的分享。21 世纪带给所有非营利组织的挑战其实就是我们是否能够承接起一个责任,一个作为公民的责任。当公众有需求的时候,我们是否有一种方式让我们的公益和慈善触手可及,又采用什么样的平台去实现这点,再次感谢金媛影秘书长的分享。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