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第四届CPFF研究报告:财劲其用 有效公益》摘要

《第四届CPFF研究报告:财劲其用 有效公益》摘要
2013年01月08日 15:42 新浪公益

  自2004 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非公募基金会取得了长足发展,数量和资产规模同时迅速增长的非公募基金会正在逐渐成为我国民间公益资源的重要筹集平台和推动我国民间公益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然而,与非公募基金会快速发展的积极面向相伴随的是,我国非公募基金会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隐忧也开始出现,并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非公募基金会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问题越发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核心议题,尤其是基金会管理者及领导人的普遍忧虑所在。作为一种掌握着相当规模社会公益资源的公益行动主体,非公募基金会的资金管理和使用问题涉及公益资源的有效动员和筹集、公益资金的有效维护和管理以及对公益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等广泛议题。

  本研究拟对上述非公募基金会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问题进行考察和探讨。围绕非公募基金会资金管理和使用所涉及的相关核心议题,本研究采用定量调查研究和定性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与方法。其中,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分析,力图整体呈现当前我国非公募基金会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基本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考察可能的影响因素。而在案例研究部分,通过对境内和境外基金会典型资助型项目案例的个案考察,我们试图总结基金会项目资助的优秀经验,整合基金会开展资助性工作的有效策略和模式,着重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角度为当前我国非公募基金会寻求有效的经验和策略借鉴。

  有效样本量为214 的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状况调查研究表明,总体上而言,当前我国非公募基金会“公益资金市场”仍处于相对不成熟的初级发展阶段。这种不成熟性表现在基金会资金筹集、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等各个层面。

  首先,在非公募基金会公益资源筹集的层面,呈现出两大核心特征。1. 公益资源筹集市场相对封闭,境内实体性法人捐赠仍然是当前我国非公募基金会的最主要收入来源,且大量非公募基金会过度依赖于基金会发起者的持续性支持和追加捐赠;2. 资金筹集规模相对较小,接近一半的非公募基金会样本年度总收入和捐赠收入均低于200 万元,高收入基金会主要以高校教育类非公募基金会为主。在非公募基金会公益资金的保值增值方面,以资金投资为核心策略的基金会资金管理运作也呈现两大特征。1. 非公募基金会资金投资市场不甚成熟,只有很小一部分基金会有开展投资运作,且严重缺乏投资专业人才,现有投资模式也过于单一;2. 基金会投资行为趋于过度谨慎,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为最重要投资模式,缺乏大胆创新的基金会投资操作。非公募基金会整体资金使用状况数据分析表明:1. 受限于筹资规模,基金会公益资金支出规模也相对较小,有一半的非公募基金会样本年度总支出低于166 万,大部分基金会年度支出少于500 万,高支出基金会以高校教育类非公募基金会为主;2. 非公募基金会公益资金的使用相对封闭,大部分基金会主要以自我运作形式开展公益项目,真正开展针对草根公益组织资助的非公募基金会仅8.9%。

  此外,定量数据统计模型分析发现,基金会的“社会网络”状况成为影响非公募基金会“公益资金市场”培育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单个非公募基金会的社会资本存量对其在公益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等各个方面表现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5 个境内外基金会资助型项目案例研究分别对基金会资助模式的“理想类型”、基金会资助的动力机制及基金会资助的项目成效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首先,在基金会有效资助模式的类型学划分方面,研究认为当前基金会开展资助型项目的主要模式包括基金会向受资助组织购买服务、对其他公益机构进行纯粹项目资助、发展与受资助对象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及对外部或内生的公益组织或项目进行有效的培育孵化。需要指出的是,四种基金会资助模式之间并无优劣之分,大量基金会资助工作实践往往采取的是多元化的资助模式和策略。

  基金会资助型项目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基金会在价值、制度和技术等层面的全方位有效内部动力机制。价值层面表现为基金会自身价值和战略使命对基金会在不同领域开展以资助为导向公益项目的内在驱动作用。在制度层面,系统、成文的基金会项目管理规范和无形的基金会项目操作标准为基金会资助型项目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而在更具体、微观的操作策略层面,开放、平等、尊重、充分信任、主动沟通、敢冒风险等组织互动策略和态度形成了对基金会资助型项目有效运作的技术性支撑。

  案例研究表明,基金会资助型项目的开展能够在社会问题的解决、基金会自我发展、民间公益组织成长及整体公民社会培育等方面产生相应的积极成效。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应对,基金会资助型项目往往致力于探索发展式社会问题解决之道,同时能够有效推动更广泛社会资源的整合,共同投入到相关对社会议题的关切之中。资助型项目的开展也可能为基金会公益资源的筹集开辟新的道路和模式,并产生对基金会内部治理结构创新的新的内部动力。此外,对大量草根公益组织进行资助和支持,能够形成公益行业内部的充分优势互补和机构专业化发展趋势,从而推动国内公益行业产业链的有效打造。而公益行业产业链内部作为具体公益项目操作和执行层的民间公益组织的发育和成长,实为整体社会部门进行力量建构和再造的积极工程。

  综合定量调查研究和定性案例研究分析结果,我们倡导多元主义视角下的基金会资助道路。强调为了追求更有效的公益,基金会应该打破自我封闭的局限,实施积极地“走出来”战略,将自己看作整个公益生态系统中的一环,以资助为纽带,将资助和筹款相结合,与专业的民间公益组织、社会创新家、媒体、学校等形成多样化的合作关系。对于当前我国非公募基金会资助型公益项目有效开展,我们提出以下策略性建议:

  (1)基金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规模、项目能力和筹资状况,以多元化的模式开展资助;

  (2)基于价值认同、有效的沟通和项目成效,建立资助方与受资助机构之间的充分信任关系;

  (3)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参与式方法,建立有公信力的公益行业内部资助流程;

  (4)基金会资助内容也应该实现多元化,除了资金,还需要给予受资助对象包括技术、人脉及品牌在内的全方位支持;

  (5)基金会资助工作的开展更应该强调推动多方交流、学习与合作的平台的建立,形成公益行业内部的有效战略联盟,以集体的力量共同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