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报告发布:专家点评

报告发布:专家点评
2013年01月08日 15:24 新浪公益

  第四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2年会在广州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财劲其用,追求卓越”,出席年会的共有316 家机构,共500余人。以下为专家点评环节现场点评实录。

  江明修:基本上对这篇报告,我的想法大概只有三点,我想很简短的跟朱教授和各位提议。那剩下来朱教授他是了解的,我所有的发言都是为了要巩固他明年、后年、大后年甚至到第五年都能够拿到非常丰密的研究资金,这个部分对他们整个研究团队的要求,我们也有目共睹,这个研究团队本身其实已经超越了一个数字所显现的,它已经进入整个文化甚至政策跟制度层面。

  记得上次在做评审的时候我还特别问了基金会中心网的资料,看那边的资料跟这边的资料的结合度之间有没有不对的情况。事实上整个看起来这个报告它显示的地方很值得我们继续去注意,所以朱教授所报告的这几点里面的第一点,他所谈的理想的形态,理想的类型这部分是从15 家的实践中去归纳,而且得出一些类型,他也很谦虚的讲这些类型本身。最后他用一种比较混搭的方式说:“多元模式本身是相当好的”。他也觉得尊重每个基金会本身在发展过程中的最佳的生存策略和它使命达成的绩效的方法。

  既然谈到它是一个最佳的理想类型的时候,我觉得他不能说只是谈到多元而已。从理论上来看是怎么样的?从国外是怎么样的?从中国的具体实践是怎么样的?也许作为研究者,而且是这么有丰富经验的研究者,还是可以提出一些方向性的,哪些方法策略是比较适当的,我觉得这个部分他绝对是做得到的。多元兼容这些方法本身大家觉得是正确,但是趋势的部分怎么走?包括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整个中国的振兴,社会文化的发展会到什么地步?基金会对于整个公民社会所扮演的角色在哪里?它应该怎么走会走的比较有尊严、有绩效?不只是绩效的问题还有尊严的问题,对公民社会整个给力的程度,能够产生一个很大的转折点的影响力,朱教授这个报告绝对可以做到。

  第二个有关于前面讲的媒介平台的部分,因为杨团教授我也问过她说,到底我们这些嗷嗷待哺的组织,她说书面上是46 万,我说46 万的组织那就很难养了,一千多个要怎么去支持这46 万,何况这一千多个基金会很多来养自己,甚至太想要跳下去,亲自去厨房里面煮饭做菜。刚刚永光先生讲了卢德之先生是中国第一人,因为他又有思想又能搞基金会,最后还有一个炒菜。既然你搞基金会你就是给钱去买菜,一看菜色好不好,景色好不好,炒菜工作还是让我们这些民间公益组织来做。所以这个部分我想说是不是要拜托永光先生跟你的朋友卢德之先生稍微提醒一下,既然有100 亿的话,这100 亿最好是给大家用不要自己用。这个情况之下的话,我们觉得草根NGO 跟基金会之间的媒介平台的部分,从报告中显示只有不到9%有直接的关系,而杨团教授又提供了一个资料,她说其实真的不用,就三四百家而已,所以说各位可以放心。其实大家闺秀跟小家碧玉之间要如何沟通,如何建立一个揭被而起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这是在座很多朋友可以共同来做的。

  最后一点,这个报告可以给我们显示一个地方,或许将来可以在法律的层面进一步去谈。刚才朱卫国先生有提到过法律层面、政策层面,法律跟政策环境的促进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很真实的报告,它里面有很多的现象是值得法律界跟政策界在政策立法过程中,如何营造一个更好的和谐社会跟公民社会的环境?应该是怎么样修订或者增加,这个部分后续也可以进一步来做,为什么呢?其实早上也强调既然要生,总不能不养吧,养了要给它长,长大以后也不能让它变笨,必须要教,教的话必须有很多的人来自置评,互相的评断。因为卢先生早上也讲了,第一要优雅,然后要富而好古。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也觉得我们需要展现全面性的外观性的对话,平等的对话关系的建立,不是一个伙计关系。就像都市中的很多孩子跟乡村的很多孩子现在也在做交流,我想在大陆可能也是很流行,就是小学生之间的交流等等。有没有可能说这么伙伴的关系,社区跟公民之间的对话是不是可以透过这种到城市来,邀请草根NGO 到城市来,大家闺秀到中国草根NGO 所在的地方去,互相的支援跟相互的学习,我想这个报告本身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下面我们请凯风公益基金会胡红秘书长点评,大家欢迎。

新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公益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企业公益项目推荐

新浪公益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